美军空袭也门遭强烈谴责!伊朗发声直指国际法红线

每日观察 2025-03-29 15:02:47

美军空袭也门遭强烈谴责!伊朗发声直指国际法红线

当战火撕裂平民生活区,当国际法规遭遇公然践踏,一场牵动中东局势的军事行动正引发全球关注。 3月28日,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巴加埃连续发表两份声明,矛头直指美国对也门的持续空袭与以色列对黎巴嫩的袭击,将地区安全危机推向舆论焦点。这场被伊朗定性为“军事侵略”的行动,不仅造成平民伤亡与基础设施损毁,更暴露出国际秩序面临的严峻挑战。

一、空袭背后:平民家园成战场,国际法尊严遭践踏

根据伊朗外交部披露的信息,美军近期对也门首都萨那、萨达省、焦夫省等多地展开密集空袭。仅3月28日夜间,胡塞武装控制区便遭受26次轰炸,萨达市郊的袭击更导致1人死亡、4人受伤。巴加埃在声明中痛陈:“美国以报复也门民众声援巴勒斯坦为借口,将军事力量倾泻于平民聚居区,这是对《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的公然违背。”

空袭的破坏性远超军事目标。 也门本就脆弱的民生设施在轰炸中雪上加霜:居民住宅倒塌、供水系统瘫痪、医疗资源短缺加剧。联合国数据显示,持续八年的也门冲突已导致超过37万平民死亡,其中近六成死于间接原因——这正是基础设施崩溃引发的饥荒与疾病。美军此次行动无疑让这一人道灾难进一步恶化。

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国将军事行动与地区政治捆绑的逻辑。巴加埃尖锐指出:“美国试图通过武力压制也门人民对巴勒斯坦的支持,实则是将地区国家拖入代理人战争的泥潭。”这种以“反恐”或“维护安全”为名的干预,往往加剧族群对立,为极端主义滋生提供温床。

二、双重标准下的安全困局:谁在威胁国际和平?

伊朗的谴责并未局限于也门局势。在同日发布的另一份声明中,巴加埃强烈抨击以色列对贝鲁特居民区的袭击,称其“严重侵犯黎巴嫩主权与停火协议”。这种将美国与盟友行动并列批判的姿态,直指中东安全架构的核心矛盾——某些国家以“例外主义”凌驾于国际规则之上。

美国的军事逻辑存在明显悖论。 一方面,其宣称空袭旨在“保护航行自由”与“打击威胁”,另一方面,行动却未经联合国授权,且造成大量平民伤亡。这种单边主义模式,与《联合国宪章》中“禁止使用武力威胁他国领土完整”的原则背道而驰。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近年频繁退出多边协议、拖欠联合国会费的行为,进一步削弱了国际法的约束力。

这种双重标准在巴以问题上尤为突出。美国一边默许以色列扩大定居点、空袭邻国,一边对伊朗等国的防御性举措施加制裁。这种选择性“执法”,不仅无法带来持久安全,反而激化地区仇恨,形成“以暴制暴”的恶性循环。

三、破局之道:重建多边机制,凝聚全球正义力量

面对愈演愈烈的地区冲突,伊朗在声明中呼吁国际社会“采取有效行动”。这一诉求的背后,是对现行国际治理体系失灵的深刻反思。要打破安全困局,需从三方面着手:

首先,重启对话机制,摒弃零和思维。 也门危机的根源在于政治和解进程停滞。国际社会应推动各方回到谈判桌前,而非通过军事施压激化矛盾。2015年《斯德哥尔摩协议》的签署证明,当大国停止干预、地区国家自主协商时,和平曙光依然可期。

其次,强化国际法权威,严惩战争罪行。 国际刑事法院应加大对战争罪行的调查力度,对蓄意攻击平民、破坏关键基础设施的行为追究责任。同时,联合国安理会需改革表决机制,避免个别国家滥用否决权阻挠决议。

最后,构建多元安全框架,消解霸权逻辑。 上合组织、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新兴多边平台的崛起,为中小国家表达诉求提供了新渠道。通过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才能制衡单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向更加公正的方向演进。

结语:和平非一纸空谈,行动方见文明底色

也门上空的硝烟,拷问着每个国家的良知。当强权政治肆意践踏弱者权利,当“基于规则的秩序”沦为掩盖私利的遮羞布,人类文明实则退回了丛林法则的黑暗时代。伊朗的谴责之声,既是弱势群体的悲鸣,也是对国际社会良知的唤醒。唯有坚守多边主义、重塑规则权威,才能让“和平”二字不再沦为空洞的口号,而是成为镌刻在每寸土地上的生存权利。伊朗/美军空袭/也门冲突/国际谴责/巴加埃

1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