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底层百姓有多苦,这部纪录片真实的记录了所有

猫彦祖 2025-01-19 12:39:34

纪录片一开始,就是拍摄在某地的一个劳务市场,此时是凌晨4点钟,来这里找工作的都是上了年纪的农民工,全部都是40岁到60岁的人,他们只能做一些临工之类的活,虽然如此,但是依然挤满找工作的人。

其中一位董大姐,今年已经57岁了,按理说这个年纪的妇女,已经到了退休年纪,应该在家安享晚年的时候,却不得不在这个劳务市场找一份活干。她觉得她应该3点多就来这里找工作,这样人比较少,竞争没这么激烈,因为错过了时间,看手表时间看晚了,来到这里4点多,人太多,就没法找到活干了。

董大姐有一个儿子,儿子也结婚了,但是她的儿媳是一个爱闹腾的主,当初结婚的时候,她的儿子为了娶到媳妇,花了20多万,但是娶回来的媳妇经常和董大姐吵架,经常动不动就威胁董大姐全家,说如果让她不开心就跑,董大姐无奈,只能出来工作保全她儿子全家了。

我猜她儿子的那个家,两口子的花销是大于支出的,董大姐是一个善良的人,为了她儿子的幸福,牺牲了自己安享晚年的生活,我觉得也是悲哀,我个人觉得,如果一个家庭为了结婚而要倾尽所有,还不如不结婚,自己一个人开开心心的也挺好,并且作为家里的儿子,也应该独立起来,老家人可以帮忙,但是不能帮所有的忙,董大姐的这份心,让人感慨可怜又可悲。

这样的劳务市场,像董大姐这样的女性并不多,大部分来这里找临时工的都是一些男性,因为是临时工,都是体力后,老板都会找男性为主。

其中有一位49岁的汪先生,他在这个劳务市场干了30多年。视频里,汪先生之前干活的一个老板,推荐了给另外一个老板,但是今日这位被推荐过来的老板,他只是来劳务市场询问劳务人员的工价。汪先生以为今日的活有着落了,此刻只能失望的离开。

而汪先生对这种情况习以为常,在这里工作了三十多年,什么样的情况没有见过,调整好心态,汪先生立马回到劳务市场,继续等活干。

汪先生继续对来这里的老板推销自己,因为汪先生比较年轻,干活有力气,做事也比别人勤快,他觉得凭着他这样的条件,很多老板都会来找自己干活。

今日来的一个新老板,到劳务市场不懂得市场行情,直接开价240元一天,引来了很多工人,希望这位新老板能够找自己干活。而这位老板看到这么多人找活干,他觉得自己报价高了,立马把价格从240元压到200元一天,最后压到150元一天,并且还得工人自己打车去工地。汪先生算了一算账,扣除车费,今日的劳务费还能赚100多一些,于是没有考虑就答应了。

汪先生自己也无奈,因为最近他租住的房子的房租一直在催水电费,汪先生即使受到压价也要先找到一份活干了。

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车子没开多久,那边的老板打电话说今日工地有特殊情况,要停工一天,汪先生听完以后整个人懵了,只能下车。汪先生知道肯定是老板那边找到性价比更高的工人了,汪先生只能下车往回走了。

视频的下一个主人公是54岁的王兆喜,他今日比较幸运,一来到劳务市场,就见到了之前找他干活的老板,他直接去开工,干了一天的活,领到了150元的劳务报酬,一个54岁的人,一天在工地里搅拌混泥土。

到了晚上,王兆喜和自己18岁的儿子以及4岁的孙子一起吃饭。这里我们就看到这个家庭的悲哀了——一个18岁的儿子,一个4岁的孙子。估计这个儿子12岁13岁就开始处对象,14岁生孩子,家里的所有负担,几乎都落在了这个54岁的当父亲还要当爷爷的重担上了。

而王兆喜的妻子因为嫌弃他赚不到钱,早早的提出离婚,和一个有钱人结婚了,留下了他们三个。

这里一看就知道王兆喜就特别宠溺这个儿子,现在4岁的孙子要准备上幼儿园了,18岁的儿子天天在家待着玩手机混日子,也不帮父亲分担经济的父担,一个本应该还在上学的孩子,却在14岁做了父亲,本应该在18岁选择自己人生方向的时候,选择了做父亲。他现在有他的父亲支撑着这个家,哪一天如果父亲干不动了,这位18岁的小父亲,又如何承担起养家的责任呢?

他们一口三家人住在这个简陋的地方,两个年轻壮力如果勤劳肯干,尤其是他儿子,至少不会住这种地方。

此刻我突然想到我看到另外一个视频,同样是18岁,他也是父亲离世,母亲改嫁,他是家里老人带大的,自己考上了一个专科,但是没有人给他学费,这个小伙只能自己送外卖凑集学费和生活费。同样18岁,一个自力更生,一个躺平混日子,两个不同的18岁小伙,让人看了感慨不已。这个自筹学费小伙的故事,我有空也讲一下。

另一部纪录片的18岁主人公

继续回到故事里,看到这图,一个沧桑的父亲,一个白胖的儿子,一个躬着腰眼睛都睁不开,一个笑嘻嘻的看着手机,两个人住在了这个简陋的小屋里,形成了明显的对比,我们有时候都在说养儿防老,看到这样的情景,试问谁还愿意生儿子,或者说生小孩,一个人过日子,生活会这么艰苦吗?

第二天,王兆喜依然到劳务市场寻找活干,他的早餐就是1元一个的烧饼和一瓶白开水,几十年维持不变的习惯。他经常感到迷惘,因为他不知道每天是否能够顺利找到活,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够颐养天年,他看着他的儿子和他的孙子,他心里也许有答案了,只是还在奢求奇迹的到来。

节目到这里,三位主人公的故事就讲到这里。我们说一些小插曲,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劳务市场里,很多人为了抢工作会发生肢体冲突,毕竟每一个来这里找活干的人,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收入与开支,看看背后那些“观众”们,他们的脸是在笑着的,他们在笑,我却想哭——“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视频快结束时,导演也把当天三个人的情况说了一下,董大姐早早来到劳务市场,却没有找到活干,着急的她忍不住哭了出来,因为没赚到钱而非常的着急。

汪先生也和董大姐一样,没能找到活干。一分钱没挣到,手机里又收到了村委会催缴社保的短信,费用是380元,而这380元确是汪先生2个月的伙食费。

出来工作这么多年,汪先生长期都是一天只吃一顿饭,汪先生如果当天没有找到活的话,他就去领取免费的爱心餐,

很多人说汪先生没赚到钱吗?不是的,汪先生把所有赚到的钱都寄回家里了,自己身上没留什么钱,他说他的愿望是希望自己的后代好好的读书,不要像他一样。

视频里的一段话也非常真实的说出了现实,因为在孩子在家是留守儿童,经常没人看管,孩子们是不太懂得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只知道每天玩耍,所以他们不会珍惜眼下的学习机会,因为不懂得生活的艰辛与不易,所以他们的孩子会早早的辍学出外打工,长大以后,他们的后代会继续的走着他们父亲那一代人的路,就好像王兆喜的儿子以及孙子那般。

视频的最后,导演准备离开了,此时已经是白天了,董大姐等了一天也没能等到活,导演看到了王大姐的手在寒冷的冬天已经冻疮了,导演劝董大姐今日先回去休息一天,等伤好了再出来工作,可是董大姐表示这些都是小事,董大姐依旧在等活等到了下午。

视频以董大姐听着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作为结尾曲,让人听了无不伤感。想想董大姐小时候,她是妈妈可爱的宝宝,长大了是家里宠爱的女儿,结婚了是儿子的母亲,年老了,却是在外受寒受苦的老人。

这部纪录片我们大部分人没看过,因为在美好的XX主义里,在每晚的新闻联播里,我们看到的都是美好。

这三位父母年轻时候,为了娶妻生子买房买车奔波了大半辈子。等他们老了以后,却还要帮忙照顾孩子,甚至每天都要看儿媳妇的脸色生活,而往往最叫人感到心寒的事。

有的孩子不仅不感恩父母,反而还会责怪父母,没有给他们提供优渥的物质条件,叫他们没有赢在起跑线上。

殊不知他们的父母已经为他们倾尽了所有,父母他们自己能活下去,希能都已经拼尽了权利视频的。这些父母虽然生活的很艰辛,但他们真的很伟大,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明白父母的不易,给他们多一些的关爱与沟通,毕竟他们是毫无保留的,呵护着你成长,而你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渐渐老去。

0 阅读: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