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娥宫女伺候皇帝洗手,说做了一个梦,宋真宗听后当晚宠幸宫女

尚宫说女史 2025-03-11 08:39:07

1009年七月的一天,宋真宗赵恒偶然经过修仪刘娥的居所,就迈步进去想要洗手。

这个时候,刘娥的侍女李氏恭敬地捧着水盆上前伺候宋真宗。

宋真宗并没有注意李氏这个人,但他看到了捧着水盆的那双青葱小手,莹润如玉,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进而注意到李氏肌肤胜雪,果然容色照人。

这样的姿色即便放在美女如云的后宫也毫不逊色,所以赵恒突然就有了说话的欲望,主动和李氏说话。

李氏恭恭敬敬的回话,随后突然说:

“昨夕忽梦一羽衣之士,跣足从空而下云:来为汝子。”(出自王明清《挥麈录》)

什么意思呢?简单翻译一下就是:“昨夜梦到一个身穿羽衣的仙人,赤着双脚从天而降,对我说:‘我来做你儿子。’”

一个妃子宫中的侍女对皇帝说这样的话,要多突兀就有多突兀,然而赵恒一听却大喜。

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赵恒42岁了,却还没有一个儿子,倒不是他生不出儿子,前面他有过五个儿子,都夭折了,最大的一个也才活到九岁。

李氏精准戳中了赵恒的心事,一个已经42岁且无儿子的皇帝,最想要的自然就是儿子,毕竟家里真的有皇位要继承,而他也真的年纪不小了,对继承人的渴望可想而知。

就在这个时候,有女子跟他说,她梦到有仙人从天而降要做她的儿子,他怎能不心动?所以赵恒听后大喜,直接说:

“当为汝成之。”(出自王明清《挥麈录》)

这五个字的意思很简单:“朕成全你。”

于是当晚,赵恒就宠幸了李氏,然后李氏就怀孕了,赵恒就让李氏做了自己的司寝,带在身边。

赵恒很重视李氏肚子里的孩子,有一次,李氏跟着赵恒登上高台,头上的玉钗不小心掉到了地上,李氏觉得寓意不好,赵恒则在心里默默占卜:如果玉钗好好的,那么这一胎就是皇子。

等到侍从从地上将玉钗捡起来一看,果然是完好无损,赵恒大喜。

或许从一开始,赵恒就在心里暗示自己,这一胎是儿子,当然,最后他真的成全了李氏,自己也美梦成真。

李氏果然在1010年四月生下了一个儿子。

那么,为赵恒生下儿子的李氏,是不是从此就飞上枝头当凤凰了呢?并没有。

故事讲到这里,刘娥似乎是完美隐身了,不管是李氏伺候赵恒洗手还是后来赵恒宠幸了李氏,似乎都没有刘娥什么事情。

但有意思的是,李氏生下儿子后,赵恒将他抱给了刘娥抚养,取名赵受益,对外声称是刘娥所生。

也因此,刘娥晋升为德妃,而李氏仅仅是崇阳县君,甚至还只是一个宫女,连做赵恒妃嫔的资格都还没有。

所以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来,李氏可能就是刘娥主动献给赵恒的,为的就是给赵恒生儿子,毕竟刘娥仅仅比赵恒小两岁,年纪也大了,一直无法生育,只能安排别人来做这件事。

于是貌美而庄重寡言的李氏就被选中,她也完美完成了任务,真就给赵恒生下了唯一的儿子,即后来的宋仁宗赵祯。

1012年,43岁的刘娥被立为皇后,四年后,30岁的李氏又生下一女,这才晋升为才人,但不久之后,这个女儿就夭折了。

不得不说,赵恒的孩子夭折率还真的挺高的,不久之后,李氏再次进封,这次是婉仪,32岁的时候成为从一品的顺容。

这是李氏在宋真宗时期最后的位分,一直到1022年宋真宗去世,宋仁宗赵祯继位。

赵祯继位后,刘娥被尊为皇太后,而李氏被迁往宋真宗的永定陵守陵。

不得不说,李氏确实是个狠人,她从未和亲生儿子相认,即便儿子做了皇帝,她也恪守本分,以至于赵祯压根不知道自己的母亲是李氏。

1032年,李氏病重,刘娥进封其为宸妃,还派御医去探视,但李氏还是死在了册封当日,去世的时候才46岁。

有意思的是,刘娥比李氏还大17岁,谁能想到,李氏死了,刘娥还活得好好的,更有意思的是,李氏死后第二年,刘娥也死了,人生的际遇有时候真的是说不清楚。

或许李氏内心也有过渴盼,自己比刘娥小那么多,总能等到刘娥死后和儿子相认的那一天,但她没能活过刘娥,也就一辈子没能和儿子相认。

李宸妃去世后,已然临朝称制多年的刘娥是想着秘而不宣,随便以宫人的礼仪就将她葬了的,但宰相吕夷简却劝刘娥,如果想要保全刘氏一门,就厚葬李宸妃。

刘娥这才意识到这件事的严重性,遂根据吕夷简的建议,以一品礼将李宸妃葬在洪福院。

葬之前,吕夷简还对罗崇勋说:

“宸妃当以后服殓,用水银实棺,异时勿谓夷简未尝道及。”(出自《宋史》)

吕夷简的意思很简单,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刘娥活着的时候,赵祯可能永远也不知道真相,但刘娥已经63岁,而赵祯23岁,总会有死的一天。

到那时,赵祯必然会知道自己的身世,一旦知道真相,赵祯会怎么做,根本都不用想。刘娥知道吕夷简是对的,所以由着他安排。

第二年,刘娥去世,就有人对赵祯说:

“陛下乃李宸妃有所生,妃死以非命。”(出自《宋史》)

赵祯这才知道自己的身世,嚎啕大哭,以至于很多天没有上朝,还下诏自责,又尊李宸妃为皇太后。

紧接着,赵祯就去洪福院祭告母亲,给李宸妃换棺材的时候,发现李宸妃的容貌仿若生前,冠服也和皇太后一样,尸体用水银养着,没有任何毁坏的痕迹。

这出乎赵祯的预料,所以忍不住感慨:

“人言其可信哉!”(出自《宋史》)

也因此对刘家更加优厚。后来李宸妃陪葬永定陵,定谥号为章懿皇后,与刘娥一起升祔太庙。

再后来,民间有了狸猫换太子的传说。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