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困境:当旅游之城遇上财政寒冬
这些年桂林的日子,属实不太好过。
要说在广西这一亩三分地上,桂林这座城市可是响当当的主。山水甲天下不说,GDP和财政收入那都是稳居前三的主儿。可谁曾想,天下第一秀城也有江河日下的时候。
今年上半年桂林交出了一份不及格的成绩单:财政收入只有可怜的65.23亿元,比去年同期足足少了3.72亿。这跌幅搁在往年,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儿。
俗话说得好,家有余粮心不慌。可现在桂林的"粮仓"不仅在变空,还在持续缩水。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这是什么概念?打个比方,就像一个曾经的班级第一,现在连及格线都摸不着了。
最让人唏嘘的是,桂林在全国城市里的排名,那真是一降再降。被安徽铜陵、广东茂名这些"二线选手"反超也就算了,连山西朔州、湖南怀化这样的"小字辈"都开始虎视眈眈了。
再看看桂林的"一亩三分地",17个县区的表现,那叫一个冰火两重天。临桂区这个老大哥今年上半年狠狠摔了一跤,财政收入同比暴跌24.1%。平乐县更惨,直接腰斩,跌了个32.9%,这跌幅简直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但也不是所有地方都在喊苦。你看七星区、全州县、灌阳县,人家上半年的财政收入还保持着两位数增长呢。不过,这增长势头能持续多久,那还真不好说。
说句大实话,桂林现在的状况,跟一个转型期的企业家差不多。以前靠旅游吃饭,游客一来钱就来。可这两年疫情后遗症还没完全好,加上周边城市你追我赶,光靠山水吃饭的日子,怕是一去不复返了。
有句老话说得好:跳出舒适区才有新天地。桂林现在就需要这么一个痛定思痛的机会。与其在这怀念过去的辉煌,不如想想怎么开辟新路子。
临桂区和荔浦市这两个经济强区今年的GDP和财政收入双双转负,这就像是一个警钟。单纯依赖几个支柱产业的发展模式,在新形势下显然有些力不从心了。
放眼全国,像桂林这样的旅游城市不在少数。大家都在谋求转型升级,都想在文旅融合发展上做文章。可关键是,得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路子。
眼下的困境,与其说是危机,不如说是转机。桂林需要的是在保持"山水甲天下"特色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这就像是一个企业,既要守住老本行,又要开拓新市场。
第三季度马上就要来了,形势估计还是不容乐观。但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只要找对了方向,迈出了第一步,新的增长动能总会培育起来的。
毕竟,桂林这座城市的底蕴摆在那里。关键是要在创新上下功夫,在产业升级上做文章,在区域协同上做好棋子。
老祖宗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桂林的转型之路,也得一步一个脚印地走。
关键是因循守旧,不敢创新,不敢改革,守着山水当饭吃,十年之后四线城市可期
你是来搞笑的吗?灌阳二位数增长?工资都发不出了
不发展工业,桂林追究没有出路。
桂林山水假天下,早就不是甲天下了,随便一个景点圈起来就收钱,还能发展下去?早就该完完了[呲牙笑]
灵川县烂尾楼要解决一下了
太黑了游客都不想去了
曾经这么的大厂,工业基础这么好,给搞光了[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压根不该有这么多县
本地居住外地人,进个景区100们[得瑟][得瑟][得瑟][得瑟]
哈哈哈,游客来了往死里宰
桂林,只有走先弃后取之路,在引流上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