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薛岳的参谋长,建国后才率部起义,两年后成战犯说:因祸得福

杰燊 2025-02-11 10:37:17
前言

1949年冬天,国军在全国战场上节节败退,失败已成定局,很多国军将领保存一丝良知,选择带队起义,国军起义队伍从一开始的一两人,到最后慢慢扩大,例如国军上将董其武、中将傅作义等人。

这些将领中,有的人成了开国上将,进行全军授衔,有的人获得国家公职成为了水利部部长,有一个人算是例外,说他不幸,是因为起义之后因为犯错,被关进监狱中接受看押改造。

要说幸运,赵子立受到牵连被关进监狱的时候,全国范围内掀起大风波,可当他接受改造完毕,回归正常人的时候,反而感激自己被抓,并笑着说道:“我这就叫因祸得福,连老天爷都保佑我”。

赵子立经历了什么会如此高兴?被关进监狱却说自己躲过一场劫难?

一、给国军上将当参谋长

赵子立能够进入国军部队当官,有家人帮衬,更靠自己的能力,赵家生活条件很差,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父母为了儿子以后的前途,能光宗耀祖,宁愿饿着也要给孩子搏出一个远大前程。

赵子立成年之后看到有参军的机会,立马报名,成了河南地方军阀魏益三麾下的一名普通士兵,这个大军阀没有多大本事,看到老蒋打赢中原大战之后,立马投靠有权有势还有钱的老蒋序列。

他所在的部队算是一支杂牌军,就算编入国军序列也是不受待见的炮灰,他所在的第30军不受重视,但他本人很努力上进,希望有个好的前途和未来,使劲往上爬,他凭借战功和人脉关系,获得一个部队保送进入黄埔深造的机会。

从蒋校长管辖的学校毕业后,他立马从不受重视的地方杂牌军转变成“天子门生”,他本以为靠着自己的黄埔生的身份,能有更好的发展,可他没有后台和关系,还是被安排回了原部队,受到中央军的欺负。

回到原部队,他依靠军校生的身份开始不断晋升,不到两年就晋升成中校参谋,为了摆脱这支部队,他选择继续学习深造,随后开始备战学习,成功考进陆军大学继续充实自己。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进步,赵子立将实战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多次表现出色,引起在校内任职的老蒋心腹陈诚的注意,陈诚虽然是靠嘴甜上位的,但他在看人这件事上,还是很有本事的。

当时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阶段,国军内部急缺人才,出手将其截留,随后将赵子立送往武汉,来到薛岳麾下,直接担任薛岳司令身边的高级参谋,同时掌管作战科,一开始薛岳以为他就是个走后门。

对其并不是很重视,同时他很讨厌别人插手他的军事指挥,为此直接要给他立一立规矩,直接拿出最近的敌我分析图,甩在他的面前,让赵子立对这份作战图做一个报告总结,其目的不言而喻,分析出来就留下,没有本事就走。

赵子立本就是有本事在身,没有因为退缩,而是仔细观察之后,对着薛岳和参谋长讲解起来,每次都讲在点上,当前日军的目标就是武汉城,为了拿下这里会选择三个方向进攻武汉,让我们首尾不能相顾。

我觉得日军进攻的核心点位一定是中南路,因为这里的中国军队必须出手封锁住鄂南和向北两地,背靠岳阳城,难度很大,薛岳听到他的回答,才知道自己之前是小看对方了,和参谋长对视一眼,才意识到见到宝了。

随着赵子立被留下,他纸上谈兵时所讲道的细节都一一兑现了,战争爆发之后,赵子立得到重用,多次参加战斗,并参与到制定作战方案之中,之后他跟着薛岳四处征战,长沙会战堪称人肉磨盘,战场十分残酷。

二、离开薛岳麾下

他参与指挥了前三次长沙会战,可大家都知道薛岳也是反蒋联盟的一员,没过多久老蒋为了分化薛岳手中的权利,直接他的心腹参谋吴逸志给调到别的地方,直接让赵子立胜任,这可惹怒薛岳。

自此参谋和司令离心离德,尽管赵子立的建议非常好,但薛岳也不采纳,反而坚持自己的作战方针,随着老蒋和保定系的闹得不可开交,薛司令因为手下被调走,有气在身无处撒。

只能拿赵子立当出气筒,第四次长沙会战听了参谋的话,或许能赢,但薛岳以为他要夺权,不仅不让他参与指挥,还将他送到部队后方闲下来,长沙会战输了以后,薛岳直接将全部责任都推到赵子立身上。

幸好老蒋没有忘了他这个学生,直接出面给他解围,说本次作战失利,赵子立没有直接参与指挥,不承担任何责任,薛岳把他往死里逼,赵子立只好选择换个领导。

为此他来到第五战区,成了刘峙麾下一个一名参谋,跟随他指挥,围剿当地的新四军,可他们遇到了战无不胜的粟裕将军,连战连败,不仅损兵折将,还害的手下少将师长赵锡田被抓,部队损失惨重。

如此大的损失让老蒋暴怒不已,刘峙被压到老蒋面前丢官接受惩罚,赵子立因为输了战争丢了部队职务,被打回陆军大学当一名教官,可他一心想掌握权力,自然不甘心就此沉寂下去,利用手上的关系和人脉四处走动。

最后跟桂系扯上关系,让赵子立有发展自身的舞台,投靠的第一个军长张轸,他就想着趁势起义,他这位高参的主要作用是监视,眼看老蒋大势已去,起义才是张轸目前最好的出路。

此时赵子立还没穷途末路,还想挣扎一下,察觉到张轸有了起义的心思,立马上报,这也引起对方过得注意,直接把赵子立手中的权力收回,将他孤立起来。

白崇禧为了预防手下起义实力大损,特地将赵子立提拔成127军军长,这是原部队一分为二的结果,他的上司张轸成了128军军长,尽管手上的军权被削弱,但他依旧坚持起义,不仅仅是128军,还有曾经他麾下的127军底下的一个师一同合并起义。

眼见这个监视人员一点没有作用,就想撤了他,并收回对方手上的兵权,赵军长经过多次被贬、上位,早就明白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上才是正途,于是决定带兵逃往四川,将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

三、起义后的生活和结局

来到四川之后,他投靠当地的中央军,可手下的士兵却想着他能够起义,博一个更好的前程,赵子立也有一点想法,可一想到之前国军起义大佬,要不是手握大权,就是在解放军中有关系。

自己空口白牙去了,不受重视,或者遭到清算该怎么办,为此他一直犹豫,尽管中央军有两万多人马,但面对人心所向的解放军,部队只能一退再退,127军在撤退时负隅顽抗,还损失了一小半兵力。

赵子立的错误指挥引得手下怨声载道,很快手下准备出手将他和其他师长捆了当投名状,赵子立得知这个消息,吓得立马宣布起义,随后得到中原野战军的招降。

他起义的时间算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整支部队因为多次阻挠解放军前进,整编完毕后,人数刚好凑够一个师,为此他没有多受重视,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改造之后。

他被调到刚刚建立完毕,急缺人才南京军事学院中当老师,传授军事知识,1951年他因为犯错被被关进监狱,之后在北京、山西等多个地方被关押,直到1975年才跟着功德林最后一批特赦人员出狱。

结语

出狱那一刻他十分高兴,因为度过了那段建国后最混乱的时期,尽管自己已经年迈,但能够靠着国家职务,放心安度晚年。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