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但是,人们对它的理解却仍然不足。随之而来的辩论,也一直处于停滞或方向错误的状态。如果不能全面把握经济安全问题以及新兴技术的战略意义,就会损害为实现经济安全所做的努力。
经济安全方面的领先地位,将决定当今地缘政治竞争的胜负。在这场竞争中取得胜利必须是各国的首要考虑,哪怕它需要摒弃经济和外交政策的正统观念。
传统上,经济安全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合法,另一种不合法。一种表现形式是"合法"的,因为有多边倡议赋予其实质性内容,表明其符合国际法并得到认可。战略贸易管制就是合法形式的一种表现,其目的是防止一国的贸易或商业被用来加强对手的实力。
第二种表现形式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不合法的,包括旨在提高国内产业竞争力、使外国竞争者处于不利地位的政策。这些努力保护了国家的既得利益,被谴责为保护主义和重商主义。它们不仅导致效率低下,阻碍创新,还刺激其他国家政府采取类似行动。它们还会侵蚀了全球经济秩序的基础,剥夺经济自由化的好处,最终可能伤害全世界数十亿人。
这些政策的粗暴应用,也抹杀了历史上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更微妙、更积极的用途,如促进结构调整或帮助因暂时性衰退而受到伤害的行业。在有关产业政策的辩论中出现的严厉批评就反映了这一现象。
经济安全还有第三个重点,那就是复原力。十多年前,中国削减了对日本的稀土出口,作为对东京试图将钓鱼岛国有化的惩罚。在疫情期间,随着全球意识到个人防护设备供应链过长所造成的脆弱性,以及由此导致的对中国这些关键商品的依赖,这一问题进一步扩散。乌克兰入侵加剧了这些担忧。
现在,各国政府都在集中精力减少这些漏洞。它们对供应链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成立了国家和多边工作组,以减少这些脆弱性。印度洋-太平洋经济框架的第二支柱以供应链为重点,14国政府在今年春天结束了谈判,达成了该进程中的第一个实质性协议。
但是,即使是最新的协议和文件也忽略了经济安全的第四个要素,或许也是最重要的要素,那就是在开发和部署新兴技术的竞争中获胜的国家,会所拥有的战略优势。这是经济安全的真正战略层面。
在这些领域的领先地位将产生收入,促进投资、研究和开发的良性循环,从而确保在这些技术的使用中占据主导地位。它将促进国际标准的制定,从而锁定一个国家的领先地位。技术优势将赋予该国创新模式以合法性,从而增强其软实力。正如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在其2021年3月的《全球趋势报告》中总结的那样,"一些技术领域似乎具有变革的潜力......可以塑造社会、经济,甚至权力的本质"。
西方的领导地位并没有得到保证。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在对关键技术的调查中发现,中国"通过在大多数关键技术和新兴技术领域的高影响力研究中建立有时令人惊叹的领先地位,将自己定位为世界领先的科技超级大国"。特别竞争力研究项目在其2022年中期报告中同样感到震惊,该报告认为美国在五个关键领域领先,中国在三个领域领先,还有四个领域仍有争议。胜利具有长期影响。
中国明白这一点。中国在2014年就强调,科技创新已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撑。而且,创新发展的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美国也明白这一点。作为《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案》一部分的《2018年出口控制法案》指出,"美国的国家安全要求美国保持在科学、技术、工程和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然而,担心与中国关系破裂的企业、经济学家和战略家们的抱怨却软化了政策,削弱了这一关键目标。
如果在这些领域的领先地位能让胜利者书写或改写全球秩序的规则,那么就需要采取更强硬的措施,而必须容忍更高的成本--供应链重新布局的最大障碍。以中断为重点的"去风险"措施还不够。以当前或潜在军事优势为重点的贸易管制也是如此。
必须与盟国和伙伴合作,采取更大的限制措施。与此同时,还必须努力促进这些国家之间的创新,以推动新技术的创造和在这些国家的应用。从国际经济和地区秩序的大多数概念来看,这是一个异端概念,但考虑到利害关系,这似乎会不可避免。
ASPI2023年7月27日多摩大学布拉德-格洛瑟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