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长着长着就枯叶了,都是这两个失误惹的祸,赶紧了解

轮回指挥家 2025-02-28 05:34:22

土豆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蔬菜,也是我国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其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做出来的美食深受大家的喜爱,因此许多农民都会在自家种植一些土豆。

然而,你知道吗?

有时候即使你觉得只要把种薯埋到土里就可以了,但也有可能会犯一些小错误让自己不会丰收。

前几天就有一位农民朋友找到了我,向我表示:“老大,我家的土豆这段时间竟然出现了枯叶的情况,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于是我直接探了他的原因,发现是因为他犯了一些错误,那么是什么原因呢?

又该如何解决?

什么原因?

其实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无外乎两种,而这两种问题都是出现在种植环节上。

那么第一种原因就是—不起垄直接种植。

土豆也叫马铃薯,其地下茎部形成块茎,块茎就是我们通常食用的土豆,而这些块茎可以形态各异,每个块茎会长出不同数量的芽,这些芽可以形成新植株。

但在众多植物中,马铃薯算不上最优秀的那一个,好在它适应环境能力还是不错的,时常能用它的优点来掩盖自己的缺点,但是仅凭这一点它都处理不好的时候,土豆就会“翻船”。

首先土豆是非常耐不住潮湿的,像多雨潮湿或土壤湿润的环境都不适合种土豆,没有哪一个植物能够以它自己的需求为标准反过来要求环境给它提供合适的条件。

众所周知,土豆的根系主要是通过土壤来吸收养分和水分进行生长发育的,因此土壤的状况对于土豆来说至关重要。

如果遇到泥团极其紧实或者浇灌过多,就很容易积水在土地表面。

这样一来,土豆根系就会出现腐烂现象,导致吸水能力严重下降。

如此一来,根系不能为植株提供足够的养分和水分,这样就会造成更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植株没办法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长期下去就会导致植株枯萎死亡。

因此如果遇到高产症或者降雨过多,就很容易发生这种现象。

第二种原因就是—种植过深。

其实很多蔬菜对于种植深度都有要求,一般都要求比较深,而深埋在土壤下,这样才能够阻挡外部风险,但相对来说,它们对于深度的要求也不是很深,在5-10厘米上就行。

但马铃薯就不一样了,他对埋种高度的要求是比较特殊的,它需要5-8厘米。

这是什么概念呢?

就是说如果想要深埋的话,还没埋好呢?导致深度过大的问题就出现了。

为什么耽误?

是这样子的,由于不适宜生长,种植深的话势必就会影响苗期生长。

但是告诉你这个你可千万别认为这是个小问题,一旦影响到它后续的生长,那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

而且一旦发芽太慢的话,很可能会影响自身生长,所以之前饱满的薯会变得干瘪,甚至还会影响后续产量,因此不能草率。

这两种就是造成土豆种植失败的原因。

怎么解决?

为了避免这些疾病发生,我们首先要挑选一批优质的种薯,这是最重要的一步。

一般情况下我们更倾向于选择品质比较优质、抗病虫害能力比较强、适应性强、产量较高等一系列条件优质甚至接近于全部符合的小土豆,并且要保证它们的发芽率达到100%。

优质的土豆种子一般交给当地专业合作社统一收购和供应,这样才能保证质量和一致性。

如果我们自己可以保证种子的质量,我们可以选择在当地气候相同的地区研究一些好的品种,尝试收集,其中适合当地市场需求和气候条件,以确保当地收购企所需的数量和质量。

其次,在全年的播种之前,我们还需要清理田地中的秋冬作物残留或杂草并将其切碎,然后深翻二次,以破坏田地下害虫和微生物,并促进残留物腐烂。

由于秋冬季节还存在霜冻或冰雪冻结,因此深翻通常在早春大约50-60天之前进行,以确保土壤松散,有利于返青。

此外,在我们的清理过程中无法处理掉树根等障碍物,因此我们需要在起垄之前将它们挖出来,以防止它们影响我们整地过程中的机械损坏。

科学的土豆种植是基于科学的,在广泛应用中总结经验教训后,它已经逐渐发展起来,以帮助指导那些初学者和希望更专业化的农业实践者,以获得高收益。

与一些科学书籍中建议土豆种植的一般方法不同,多年来我们的经验总结出:起垄应该以加高的方法开始。

日本在土地上用高压水枪喷出的“水刀”来切成块,效果立竿见影,非常棒!

但要花钱。

而我们使用的方法是让农民朋友在整地时将整个田地铲成三四十厘米长、直径二十厘米左右的大截,并且重复几次,以避免因大截间隙过大影响后续土豆种植。

这些大截将成为以行和沟为边界形成大片隆起区域上的垄,防止大截空心或垄高高低低,我们只能要求农民将它们放在那里,不做其他事情,让它们自然空气进入并自我成型。

因此人称这种方法为“不起垄”并不是最准确,因为实践中每个人未来都有其他改进,并非所有地方都可以接受这种普遍的方法,比如面积小、套种或立体效果,但是同样,一定需要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在经验上做出科学指导!

如何防治病虫?

首先,需要根据土壤质量和作物生长需要来制定施肥计划,以避免过量或不足施肥导致的不良后果。

其次,应该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肥料类型,以确保其有效性并避免对环境造成不必要的污染。

最后,应遵循“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即在土壤干燥时进行浇水以防止根系受损,而在需要时则进行彻底浇水以确保根系得到充分滋润和营养供给。

追根溯源,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而不是后发制人,后者是一种错误的方法。

防治措施应侧重于减少病虫害发生和传播的机会,包括轮作、田间消毒以及保持作物健康等方面。

同时,还应加强监测和诊断疾病,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并防止病情恶化。

总之,要实现土豆健康生长、稳产高产,就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培养方法、营养管理、防治措施等,并结合科学原理和经验总结来指导实践,从而确保最佳结果。

0 阅读:7

轮回指挥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