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还有2亿国民挨饿,世界第五经济体名号,真如此令人骄傲吗?

Hi科普啦闪电哥 2025-01-21 17:34:08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印度总理莫迪近期在国际会议上的一番豪言,让人大跌眼镜。

在这场会议上,莫迪信心满满地表示,在他的治理下印度已经实现粮食过剩,每年都能把大把粮食出口到海外。这番话立刻在国际上引发热议。

要知道在我们印象中,印度可是个不折不扣的饥饿大国。在全球饥饿状况评估报告中,印度可都是“榜上有名”的常客。

随便在印度街头走一走,就能看到成群结队衣不蔽体、骨瘦如柴的流浪者。这样的国家,怎么突然就"粮食过剩"了?

到底是莫迪在"吹牛",还是印度真的已经告别了饥饿?

高产量下的糟糕低效率

说实话,不清楚情况的第一次看到印度的粮食数据时,也被震惊了。

要说耕地面积,印度可是妥妥的世界第一,拥有将近2亿公顷的耕地,比我们中国还要多出整整50%。这么算下来,印度粮食产量高似乎也不足为奇。

事实上,印度的粮食产量数据也确实相当亮眼。根据最新统计,2021-2022财年,印度的粮食总产量达到了3.1572亿吨,创下历史新高。

这还不算完,印度的粮食出口量也在节节攀升。今年因为俄乌冲突的影响,印度更是趁机大幅增加出口,预计2022-2023财年的小麦出口量就可能高达1300万吨。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莫迪说的没错?印度确实是个农业大国啊!

但是等等,让我们来算一笔更细的账。

印度虽然粮食产量不少,但要知道他们可是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把总产量除以人口,印度人均粮食产量只有可怜的220公斤出头。

可能有人对数字没概念。就这么说呢,人均200多公斤的粮食产量,是我国建国初期的水平。国际公认的粮食安全线是人均400公斤,印度甚至只有一半。

不仅如此,印度农业生产还有一个致命的软肋:他们高度依赖季风天气。

在5、6月份,印度媒体总是格外关注季风的动向。季风来得早来得晚、强度大小、持续时间长短,都会直接影响到当年的粮食产量。说白了,印度农民就是“看天吃饭”。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印度的农田水利设施太落后了。

更让人瞠目的是印度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在21世纪的今天,印度农业仍然主要依靠人力耕作,82%的农民都是小自耕农。机械化程度如此之低,直接导致印度的土地产出效率,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数据显示,印度的小麦和大米亩产,比国际标准整整低了10%到30%。也就是说,同样一亩地,印度农民的收成只有其他国家的七到九成。

除了产出效率低,印度的农业生产还面临着另一个大问题:中间环节的损耗巨大。

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印度农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损失惊人。以果蔬为例,印度约有40%的蔬果在进入市场销售前就已经腐烂,有些农产品的有效获得率甚至低到16%。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已经看出印度农业的真实面貌了。表面上看,印度拥有世界第一的耕地面积,年产三亿多吨粮食,还在大量出口。但实际上,他们的农业生产方式极其落后,效率低下,人均产量更是少得可怜。

莫迪在国际会议上夸耀印度粮食过剩,可问题是,这真的值得骄傲吗?

触目惊心的饥饿现状

真相恐怕会让很多人大吃一惊。

在22年10月出版的最新一期的全球饥饿指数报告,在全部参评的121个国家中,印度竟然排到了第107位。要知道,这个排名比去年又下滑了整整6位。这可把印度政府气急败坏了。

更让印度政府难堪的是,在南亚地区,印度的排名竟然倒数第二,只比饱受战乱的阿富汗好那么一点点。就连向来被印度"看不上"的邻国们,比如尼泊尔(第81位)、孟加拉国(第84位)和巴基斯坦(第99位),都比印度的表现要好得多。

这份报告给印度打出了29.1分的分数,意味着印度正处在“重度饥饿”水平。这个评分可不是随便给的。

这背后有着令人心痛的真相:印度有16.3%的人口长期营养不良。换句话说,在这个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中,每6个人就有1个吃不饱饭。

最令人揪心的是儿童的状况。印度的儿童消瘦率高达19.3%,高居世界第一。这意味着,差不多每5个印度儿童中,就有1个因为营养不良而消瘦。

再加上35%的5岁以下儿童发育迟缓,整个画面就更加令人心酸了。这些数字背后,是数以千万计儿童的健康和未来。

有人可能会问:印度不是经济发展很快吗?怎么还会有这么多人吃不饱饭?

事实是,印度确实有约2亿人处于粮食不安全状态。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世界上每4个挨饿的人中,就有1个是印度人。

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自从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情况变得更加恶化。

就拿20岁的普贾•维尔玛来说,她要同时打两份工才能养活一家7口人。这个住在哈里亚纳邦棚户区的年轻女孩,一家人长期在饥饿的边缘挣扎。

疫情爆发后,不到一个月,他们的所有积蓄就花光了。要不是做女佣的房东家偶尔接济一些食物,这个家庭的处境会更加艰难。

在印度,像普贾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很多。联合国统计显示,印度的营养不良率不仅高于2014年,甚至比2000年还要高。这说明什么?说明印度这些年的经济增长,根本没能改善底层民众的基本生存状况。

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印度政府显然坐不住了。印度妇女和儿童发展部立即发表声明,声称这份报告在“污名化”印度,完全忽视了政府为确保粮食安全所做的努力。

然而,德里安贝德卡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却一针见血地指出:"GHI得分传递的主要信息是印度的情况在恶化,这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把GHI报告作为一个警告信号,而不是一味地否认。"

粮食危机的深层根源

印度政府明知道国内还有这么多人吃不饱饭,为什么却还在不停地往外出口粮食?

答案其实很简单:为了赚外汇。

就拿小麦来说,印度每年的出口量在200万吨左右。今年因为俄乌冲突影响了全球粮食供应,国际粮价飙升,印度更是趁机大幅增加出口。

这一增加可不是小打小闹。数据显示,仅2022年4月到8月的五个月时间,印度就出口了435万吨小麦,同比暴增116.7%。

大量出口的直接后果是什么?是国内粮价的飞涨。

今年10月15日的数据显示,印度全国小麦粉的日均零售价已经涨到了每公斤36.23卢比,比去年足足贵了18%。对于那些本来就在温饱线上挣扎的穷人来说,这简直是雪上加霜。

有人可能会说,印度不是有专门的公共分配系统来保障穷人的口粮吗?

没错,这个制度确实存在,但问题是制度本身就千疮百孔。这套始于1960年代的系统,早已跟不上时代的需求。

首先是配给卡发放不公。数百万符合条件的穷人,因为官僚系统效率低下,直到现在都拿不到配给卡。

更糟糕的是整个系统腐败成风。政府采购时,官员和卖家勾结,以次充好;运输环节中,不少粮食被人偷偷卖到市场上牟利;到了最后的分发环节,配给店的工作人员经常多收钱少给粮。

这种情况在印度各邦普遍存在。在一些邦,能分到粮食的人数甚至不到该邦总人口的3%。就连印度最富裕的古吉拉特邦,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而且各个邦之间的待遇差异很大。比如说,在相对富裕的泰米尔纳德邦,学校午餐计划会为孩子们提供鸡蛋。但在其他大多数邦,孩子们就没有这样的营养补充。

疫情的爆发更是让情况雪上加霜。3200万原本还过得去的中产阶级一夜返贫,让印度的贫困人口暴增。

皮尤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这些跌入贫困线下的人,大部分都是城市中的小商贩、工人和服务人员。他们的收入骤降,却面临着不断上涨的粮价。

而在农村,情况更是令人担忧。印度70%的农村人口主要依靠日结工资生存,疫情让他们的收入来源完全中断。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印度政府倒也不是完全无所作为。22年9月,他们宣布把“总理穷人福利计划”又延长了三个月到12月。

但这个计划已经让印度政府花了3.45万亿卢比,这次延期又要多花4476.2亿卢比。印度的财政状况已经非常吃紧,这样的开支让人不禁要问:这样的做法能持续多久?

更重要的是,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的根源。

种种迹象表明,印度的粮食危机正在进入恶性循环:粮价上涨导致更多人买不起粮食,政府不得不加大补贴力度,但财政负担加重又制约了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最终又会影响粮食产量和价格。

更令人担忧的是印度社会的贫富差距。据世界银行统计,印度最富有的1%人口占有全国22%的收入。而底层40%的人口,收入份额还不到13%。

这种悬殊的收入差距,直接反映在了人们的饮食上。富人可以享受各种营养丰富的食物,而穷人却连最基本的谷物都吃不饱。

结语

站在2024年末回望,印度的粮食危机依然令人深思。

一边是莫迪在国际会议上的豪言壮语,一边是数亿人民在饥饿线上的挣扎。这种强烈的对比,让人不禁要问:GDP排名世界第五的经济体,真的值得骄傲吗?

印度政府更应该做的,是正视问题的存在,切实解决制度的漏洞,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

毕竟,一个连人民基本温饱都无法保障的国家,再漂亮的GDP数字,也不过是海市蜃楼罢了。

0 阅读:0

Hi科普啦闪电哥

简介:Hi科普啦,每天科普一点,收获更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