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文件被高岗压住不批复,求助毛主席,主席:我给你尚方宝剑

红色天空录 2023-08-21 09:17:55

新中国刚成立没多久,人民满心憧憬的安居乐业还没来得及完全实现,朝鲜战争就爆发,美军第七舰队就侵占我台湾海峡。新中国同时面临来自东南与东北两个战略方向的安全威胁,导致国防战略重心东移。

为了保护国家与人民的安全,毛主席与党中央最终下定决心抗美援朝。

但是,当时的人民解放军不仅兵种单一,技术装备也很差,这些缺点在朝鲜战场上暴露的非常明显。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落后了,在战争中就要挨打。

所以,对于当时的新中国来说,培养我们自己的技术干部人才至关重要。

1952年,周恩来与斯大林就武器装备、培养人才以及建立新中国军事工业等问题进行了会谈。

会谈期间,周恩来提出苏联向中国提供60个师的武器装备,帮助新中国筹建机场以及火炮、坦克、汽车的装配厂以及制造厂。

对于这些请求,斯大林都答应了,同时,斯大林特别强调:

“你们光买武器不行,得赶紧培养自己的技术干部,使我们的武器装备到了你们那里能够用得上,发挥作用。否则买回去不会用,或者是用坏了不会修,过段时间就成废铁了!此事至关重要,你们有了自己的人才,中国才能站住脚跟……”

毛主席建国初期访问苏联的时候,斯大林也向毛主席建议说:

“你们有必要组建一所高等军事技术院校……”

1952年6月,毛主席将远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陈赓召了回来。当时,陈赓的身体情况不太好,还拄着一根拐杖。

毛主席与周恩来、朱德等人接见陈赓的时候,让陈赓说一说他在朝鲜战场上的感受。

陈赓如实汇报了我军存在的缺点:“缺乏现代化的装备,缺乏精通科技的人才,很多战斗因为技术落后不能取胜……”

毛主席听后略做思考,对大家说道:“我决定接受斯大林让我们建设一所高等军事技术院校的建议,军事工程学院一定要办,我们不能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对此,大家都表示同意。但是,这个重任交给谁完成好呢?

当时,我们国家虽然有清华、北大这样的大学,但是高等军事技术学院怎么办?怎么训练,我们是一点儿经验都没有,这项任务对于当时的国家来说是重中之重,跟后来的原子弹一样。

此时,毛主席的心里早已有了人选。他此次将陈赓从朝鲜调回来,就是要将这项重任交给陈赓。

之所以选择陈赓,是因为陈赓是一个非常有魄力的人。

陈赓不怕困难,欣然接受任务,还开玩笑的对周恩来说:“你要当我的后台老板哦!”

这年7月,陈赓被正式任命为军事工程学院的院长兼任政委。用毛主席的话来说就是“既当爹又当妈”

面对没有师资、没有校舍、没有教材设备以及管理经验的困境,陈赓先是摸清楚了分散在各部门的专家教授情况,然后列出一份名单,向中央军委提出请调。

但是,当时新中国的人才有限,有名望的专家教授都是各自单位的宝贝疙瘩,另外,要让这些专家教授离开自己工作了几年的工作岗位以及熟悉的生活环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当时,中央对于陈赓的这项工作是大力支持的。

作为第一要务,陈赓不管是要钱还是要人,中央都会给。尽管当时新中国经济非常紧张,没什么税收,但只要陈赓开口,周恩来总理都会签字。

尽管如此,陈赓却也不愿意用中央的调令去压人家。他多次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

“你们一定要谦虚谨慎,要戒骄戒躁,要多说好话,要商量着来,万万不能拿着中央的‘圣旨’去压人家。要考虑人家的困难,不能只想着我们自己……”

经过一番考察,陈赓他们将学校地址定在哈尔滨。苏联首席顾问对学校建设提出意见:

校园要大,要考虑军营生活的需要以及将来发展的需要……

那年12月,陈赓结束在北京筹备委员会的工作后,马上赶到哈尔滨,抓紧勘察校区。

1953年,哈军工正式破土动工,大约五个月后,第一批学院举行开学典礼。

在紧张的建造五座教学大楼期间,陈赓的足迹遍布每个工号,手印留在了每个楼的脚手架上,脚印踏遍了每一层楼板。

短短三四年的时间,就在陈赓的带领下建成了一所第一流现代化军事工程学院,放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个奇迹!

当然,这期间陈赓也遇到了很多困难。

当初学校地址定在哈尔滨后,需要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但是当地领导却压着军事学院的报告迟迟不批复。

对此,曾发誓办不好军事院校决不罢休的陈赓非常恼火。

很快,陈赓就压着火气给老战友贺晋年致电询问情况。贺晋年抱歉的对陈赓说:

“这可不是我的问题啊,听说高主席另有打算呢。”

贺晋年口中的高主席正是时任东北局书记以及东北人民政府主席的高岗。

得知问题出在了高岗那里,陈赓也没有将怒气发在高岗那里。而是静候高岗的消息。他想看看高岗是怎么考虑的。

但是,陈赓等了一段时间后,始终没有等到高岗的后续,便只能去找毛主席求助。

得知陈赓的困难后,毛主席问道:“是高岗不支持你的工作吗?”

陈赓说:“他倒也没有明确说不支持,就是文件传到他那里没有回应了。”

毛主席马上表态支持陈赓的工作:“就按照你的意见来,我来签字!”

除此以外,由于当时哈军工工程比较大,花费自然也比较多。风声大了,议论自然也就多了,有人举报哈军工铺张浪费,对教学楼建成大屋顶提出了批评。

这件事情很快就引起了中央的注意。1956年,中央派出王世泰领导的调查小组,亲自到哈军工检查基建情况。

调查期间,建筑工程负责人李懋之向调查小组详细汇报了哈军工的基建费用使用情况。

当时,国家定额每平方米造价是180元,但是哈军工的五座教学楼,平均造价为170元,再加上其他特需结构实验室房屋,每平方米的造价都不到172元。

这样算下来,哈军工在建造工程中不但没有铺张浪费,还给国家省了几十万元!

哈军工因此受到了表扬。王世泰对陈赓说:

“这次调查本来想到哈军工找个浪费典型通报全国,没想到你们成了节约的典型。”

陈赓说:“你们背着‘圣旨’,举着‘尚方宝剑’来哈军工找浪费典型,偶是诚惶诚恐,准备杀头的,多亏了我们的高管家婆救了我,你刀下留情!”

陈赓口中的“好管家婆”就是李懋之。建校之初陈赓就叮嘱:

“总部给我们的财权很大,我相信你这个善于管家的陕西人能够管好!”

其实陈赓谦虚了,从建校之初,他就一直强调要节约,很难有浪费的机会。

当时,我们的建筑施工条件很差,缺少机械,基本都是靠人力。工地上的喇叭成天响个不停,工人们昼夜奋战,风雨无阻。

有了进度,还必须保证质量。为了了解工程的质量,陈赓经常一个人到工地上到处走动,不断的给工人们传输“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

陈赓还曾对大家说:“中央给我们的拨款越是宽裕,我们就越要注意节约,浪费是犯罪,到时候我去坐牢,你们也得跟着,我怕寂寞。”

为了创办哈军工,陈赓数年间一直奔波于京哈两地,关心学院的每一项工作,大到教学楼的建造、人才的挖掘,小到关心专家教授们的生活。

对于这些高级人才,除了要给他们住好的房子,照顾好他们的生活,解决他们的交通问题,组织每周的晚会等等

还要想办法帮助这些就这会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树立起毛主席在哈军工“训词”中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与自我牺牲精神的英雄气概世界观,以达到转变他们的思想认知,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让他们成为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主力军!

方方面面,陈赓都在操心,他的工作强度可想而知。

这样的情况,对于身体状况本就不好的陈赓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没多久,陈赓的身体就垮了,他终于扛不住陷入休克。

最终,经过医护人员的紧急抢救,陈赓才苏醒过来。

一时间,中央军委以及各军兵种首长都前来陈赓家里探望。看到陈赓憔悴的样子,大家都很担心、心疼。

但是,陈赓即便是昏迷了,脑子里想的依旧是工作。苏醒后他的第一句话又是工作,陈锡联听到后心疼的说道:

“你的命都快保不住了,就先别想那么多了!”

经过近三个月的住院治疗,陈赓才能下床走路。他等不及身体情况更好一点,就着急投入工作了。

没多久,陈赓又病倒了。为了陈赓的身体着想,中央决定让陈赓退居二线休养。

但是,中央的强制休养并没有让陈赓的身体明显好转起来。多年的四处征战生涯,身体多处负伤,以及夜以继日的工作,早已拖垮了陈赓的身体。

1961年3与中旬,弥留之际的陈赓再次陷入昏迷。很多老战友闻讯马上赶往陈赓的病床前探望。他们多么希望奇迹发生,老战友可以好起来啊……

但现实往往都是残酷的,陈赓还是离他们而去了……那一年,陈赓只有58岁!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