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葬礼上,张茜告诉主席:张伯驹有贡献没工作,主席:安排工作

红色天空录 2023-08-23 09:30:42

1972年元旦,周恩来总理在接到陈毅几度昏迷的消息后,于深夜火速赶往医院,在病房与陈毅闭门长谈。

之后几天,陈毅几度陷入昏迷。1月6日晚上,陈毅因为癌症去世。

周恩来闻讯虽然悲痛不已,但也只能强忍伤心,抓紧时间处理陈毅的后事。

两天后,周恩来将中央军委送来的陈毅的悼词修改后,送到毛主席那里审阅。

同时,周恩来附上信件,向毛主席说明了陈毅追悼会的具体时间以及规格。

当时,毛主席的身体健康急剧恶化,没有明确表示是否会参加陈毅的追悼会。

追悼会开始前,大家以为毛主席不会来了,没想到,就在距离追悼会开始的一个多小时前,毛主席突然决定要参加陈毅的追悼会。

仓促之下,毛主席穿着一件睡衣,一条薄毛裤就上了车,工作人员担心毛主席受凉,急忙将一件灰色外套套在毛主席的身上。

毛主席来的时候,周恩来正在跟西哈努克亲王谈话,听到毛主席已经到门口了,周恩来马上起身去迎接毛主席。

随后,毛主席在周恩来的陪同下走进休息室。

刚坐下没一会儿,毛主席就起身去找张茜与孩子们。

看到身体虚弱的毛主席朝自己走过来,张茜赶紧迎上去,紧紧握住毛主席那双宽厚的手,叫了声主席,低头啜泣不止。

毛主席拍了拍张茜的手,安慰道:“陈毅去世了,我跟你一样难过!”

多年来,毛主席与陈毅的关系一直很亲密,在长期的共事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还常常一起谈论诗词,交流心得。

陈毅非常敬佩毛主席,即便是在病重,也挂念着毛主席的生日。

因此,即便当时毛主席的身体情况已经很不好了,但他依旧坚持来送老战友最后一程。

追悼会开始后,毛主席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缓缓走向大厅。看着走廊两侧送来的花圈,毛主席突然停住脚步,嘴里喃喃的将花圈上的字念了出来:

仗剑如云,作干城,忠心不易,军声在淮海,遗爱在江南,万庶尽衔哀,回望大好河山,永离赤县。

挥戈挽日,接樽俎,豪气犹存,无愧于平生,有功于天下,九泉应含笑,伫看重新世界,遍树红旗。

毛主席一边念一边赞许的点头,夸赞写得好。看到结尾的落款署名是张伯驹后,毛主席转头问张茜:

“陈毅和张伯驹很熟吗?”

其实,陈毅与张伯驹只有几面之缘。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们因此结下深厚的友谊,陈毅直到临终,依旧在牵挂着张伯驹,放心不下这位老友。

陈毅第一次见张伯驹是在50年代。

张伯驹出生于官宦之家,生活条件非常优渥,但是他不是不学无术的公子哥,相反他还非常有家国情怀。

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酷爱琴棋书画的张伯驹,为了不让国家的文物流落海外,他不惜变卖自己的家产,甚至借债。他也因此被家人骂“败家子”。

在其他贵公子身穿绫罗绸缎、昂贵西装的时候,张伯驹却只是穿着非常朴素的长布衫,并且烟酒不沾。

生活如此节约的他,在买文物的时候却毫不吝啬,卖家开价多少他就给多少。

后来实在是没钱了,张伯驹才和卖家讨价还价。

就算是在被绑匪绑架后,张伯驹心心念念的依旧是自己的藏品。他叮嘱妻子,绝不能为了救自己,而将那些文物卖了。如果是那样,自己将宁死不屈,绝不会出去!

为了保护文物,他变卖了自己的房产依旧没有凑够钱,无奈之下,妻子潘素拿出自己心爱的首饰变卖,才帮助丈夫凑够了买文物的钱。

而他拼尽全力,耗尽家财买下来的文物,最终都没有留给子女,解放后,他将手里的文物全都捐给了国家。

张伯驹的大义,他对于金钱的淡然,让很多人敬佩不已。

共产党人宋振庭曾这样评价这位爱国人士:

爱国家、爱民族,费尽心血一生为文化,不惜身家性命;重道义、重友谊,冰雪肝胆赉志念一统,豪气万古凌霄。

陈毅在听说了张伯驹的事迹后,非常震撼,决定亲自去参观张伯驹举办的画展。

期间,陈毅忍不住对张伯驹的大义发出赞叹。

对于陈毅这种真性情的人来说,张伯驹这样的人无疑是非常值得交往的。

所以,即便俩人只见了几次面,但陈毅早已将张伯驹当成挚友。他一直在关注着张伯驹的生活。

1958年,张伯驹没了工作,家里只能依靠夫人的那点收入勉强度日。

那段时间,张伯驹非常苦闷,但是他没有去找陈毅求助。

陈毅得知张伯驹的境遇后,主动对好友于毅夫说:

“我有一个好朋友叫张伯驹,他现在的情况不太好,你看吉林省能不能给他安排一下工作?”

没多久,张伯驹夫妇就收到了宋振庭的电报。

电报上,宋振庭请张伯驹到吉林省博物馆去工作,同时也给潘素安排了工作,请她到吉林省艺术专科学校去任职。

当时,张伯驹夫妇并不认识宋振庭,陈毅也没有告诉他们自己请求好友给他们安排工作,所以,张伯驹夫妇并不知道这是陈毅帮的忙。

他们还以为是别人搞错了,就没有回应。

一段时间后,他们又收到了宋振庭的电报。宋振庭催促张伯驹夫妇尽快到吉林来工作,至于调转手续,以后再办。

至此,张伯驹夫妇这才相信没有发错电报。他们知道,应该是有人默默帮了他们。

离开前,张伯驹决定向陈毅告别。

那一天,张茜在家里给张伯驹他们准备了丰盛的饭菜,为他们饯行。

期间,陈毅看张伯驹心情苦闷,还特别送了他一首诗: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后来,张伯驹他们才知道那件事情是陈毅暗中帮忙。

1971年,张伯驹夫妇的生活再次陷入窘境。心情倍感烦闷的张伯驹决定写信给好友倾诉。

但是,他并不知道当时陈毅已经因病住进医院。张茜在回信中对张伯驹夫妇表示了安慰,同时告诉他们已经让秘书向周恩来总理反映了他们的情况。

张伯驹夫妇得知陈毅病重后,懊悔不已,非常后悔在这个时候打扰陈毅。

1972年,陈毅临终前依旧放心不下张伯驹夫妇。他虚弱的对张茜说:

“张伯驹他们现在的生活一定很难,可惜我帮不了他们更多……前些天,我跟总理说了一下,但是,总理实在是太忙了,恐怕他现在顾不上这些了……”

这一年,张伯驹夫妇从广播中得知了陈毅去世的噩耗,他们悲痛不已。张伯驹提笔含泪给好友写下一幅挽联。

毛主席听说张伯驹的事情后,马上关切的询问道:

“他现在在哪里呢?”

张茜趁机对毛主席说了张伯驹夫妇面临的困境:

“主席,他们之前对国家有贡献,现在生活很困难,没有工作……”

毛主席听后叮嘱一旁的周恩来总理:

“应该保护他们,应该给他们出路。你给他们安排一下工作吧!”

于是,追悼会刚结束,周恩来就克服重重困难,解决了张伯驹工作的事情。

看到中央文史馆送来的聘书,张伯驹不敢置信的问道:“这是真的吗?”

得到肯定回答后,70多岁的张伯驹瞬间泪流满面。

离开前,工作人员叮嘱张伯驹,以后生活上如果有什么困难,尽管说,组织上一定会想办法提供帮助。

张伯驹非常感动。

10年后,张伯驹病逝,享年84岁。对于张伯驹的葬礼,中央非常重视,叶剑英、邓颖超等人都送来了花圈,大家都没有忘记这个曾经为了保护国家文物,不惜变卖家产的爱国者!

19 阅读:2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