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打在马斯克身上?

新洞察 2025-03-28 11:32:16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挥下去,疼的是全球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

马斯克和特斯拉,不过是这场大戏里显眼的那个“倒霉蛋”罢了。特斯拉虽然号称“美国制造”,比如,它80%的电池供应链都攥在中国大陆企业手里(宁德时代、比亚迪),芯片不但有英伟达,还来自中国台湾台积电和韩国三星,甚至车用钢铝也可能依赖进口。特朗普这一棒子打下去,各个进口零件的成本将会飙升,受伤的是消费者。投资者也开始慌了,英伟达、AMD这些科技股暴跌,特斯拉指望他们供应芯片,这下好了,芯片一涨价,特斯拉又得被卡脖子。

所以更搞笑的是,美国消费者如果因为关税导致车价上涨,可能转头去买更便宜的燃油车,或者推迟换车计划。这对特斯拉这种靠销量增长撑股价的公司来说,简直是“膝盖中箭”。目前特斯拉的情况岌岌可危,欧洲等地对特斯拉的抵制,将更为激烈,加上美国国内民众对马斯克的抗议,特斯拉25年的销量数据好不了。所以,特朗普现在这么加关税,目前最利好的就是比亚迪和吉利。

全球前几名汽车厂商,丰田、大众、现代起亚等等,全部会受到这次加征关税的冲击。

现在马斯克与特朗普的关系更加耐人寻味。

马斯克近年来频频为特朗普背书,两人私交甚密,让外界一度猜测关税政策可能暗藏“私人恩惠”。

但现实让人怀疑这种假设,特朗普的25%关税是大手笔的贸易牌,目标是整个进口汽车行业,而非特斯拉一家。

如果特朗普真要帮马斯克,更合理的做法是豁免特斯拉的零部件进口,而不是一刀切地加税。

现在的结果恰恰相反,特斯拉因供应链问题首当其冲。

这场关税风暴与其说是助力马斯克,不如说是无意中的掣肘。

但若是放眼全局,真正的输家恐怕不是特斯拉,而是那些没有美国生产基地的外国车企。

特朗普的25%关税看似为特斯拉打开了一扇门,实则是让其踩进了一个陷阱。

马斯克面临的是一场硬仗,既要应对外部压力,又要安抚投资者情绪。

特斯拉的全球化布局既是它的软肋,也是它的底牌。

特朗普在制定关税政策时,考量的绝非特斯拉的利益,而是政治操作的需要——刺激就业、兑现承诺、迎合选民情绪,这些目标凌驾于任何单一企业的得失之上。

特斯拉的处境不过是政治大戏中的一个注脚,它既非政策的直接目标,也非刻意打击的对象,而是被裹挟其中的“意外受害者”。

1 阅读:25

新洞察

简介:有温度,有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