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视工作是党的重要职责,是历史实践中得到加强的一种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形式。
巡视工作至关重要,不可替代削弱
巡视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早在古代就有御史巡按、钦差巡查等制度。现行巡视制度是从提出、试点到全面展开、深入发展的过程,经历了一个制度化的演变。从党的十六大以来,巡视工作已经走进制度化轨道,成为党内监督的一项重要制度。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了巡视工作的重要性,将其写入党章。党中央对巡视工作高度重视,不断加强对巡视工作的改进和加强,使其成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巡视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巡视工作的深化与创新
巡视制度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如内容过于宽泛、主题不集中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党中央对巡视工作进行了深化和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巡视工作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明确了巡视工作的总方针、主要任务,强调突出重点、聚焦问题。同时,推动巡视工作的创新发展,进一步扩大巡视范围,提高巡视频率,增强巡视的有效性。
巡视工作的成果与成效
中央巡视组开展多轮巡视,发现了一批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和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突出问题。通过立案查处一批腐败案件,广大干部群众对巡视工作拍手称快。此外,巡视还发现了一批“四风”方面的问题和选人用人方面的问题。中央纪委根据巡视组移交的问题线索,及时查办了一些在“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同时,中央组织部也重视并处理了一批选人用人方面的问题。这些成果和成效充分证明了巡视工作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重要作用。
加强巡视工作:聚焦重点,创新方法,形成有效震慑
作为党中央的派出机构,中央巡视组扮演着重要的监督角色,其核心任务在于聚焦重点,形成有效震慑。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巡视工作必须求真务实,围绕中心,创新方式方法,切实增强巡视实效。
一、聚焦核心任务,强化重点监督
巡视工作应突出对省部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监督。这些核心岗位权力集中、责任重大,一旦发现违纪违法问题,后果严重。在监督内容上,要着重发现领导干部在权钱交易、权谋私、贪污贿赂等违纪违法方面的线索。同时,也要关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以及对政治问题和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的监督。
二、紧密依靠党组织和群众力量
巡视工作要紧紧依靠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的作用。在巡视的各个环节中,要充分调动积极性,形成监督合力。要注重组织监督与民主监督的结合,积极拓宽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参与巡视监督的渠道,加强对舆情网络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提高巡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创新巡视方式,提高灵活性
在坚持传统有效方式的同时,要积极探索新的方法,拓宽信息来源。要灵活运用巡视工作条例的内容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创新方式方法。如开展普遍巡视与重点巡视相结合的方式,探索专项巡视,发挥专项巡视针对性强、机动性高、威慑力大的优势。
四、提升程序化和专业化水平
巡视工作要按照严格的程序要求推进,包括准备、了解、报告、反馈、移交、督办等环节。每个环节都要科学部署、有序推进。在准备环节,要收集多方面信息并制定针对性的工作方案。在了解环节,要运用多种方式深入掌握问题线索。报告和反馈要如实、客观。移交环节要将问题清晰分类并移交有关部门办理。督办环节要督促被巡视地区和单位落实整改措施。
利用巡视成果的有效措施
巡视工作的核心在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发现和推动解决问题,促进被巡视地区和单位的改进和发展。无论是党风廉政建设还是反腐败斗争,其目的并非单纯惩办问题官员,而是通过“惩”实现“治”。这就像治病,找到问题是第一步,但目的并非治病致死,而是为了患者的生存和康复。
一、高效运用巡视成果。
向中央和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巡视情况时,应突出重点、客观准确、言简意赅。发现的问题要分类处置:对腐败问题实行零容忍,对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移交纪检监察机关严肃查处;涉及选人用人问题则移交组织部门处理;属于地方、部门或单位管理的领导干部问题线索,则移交给相应单位处置。
二、优化反馈工作。
坚持抓早抓小,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对于群众反映强烈、明显违规且能及时解决的问题,应快速提出处理意见并要求整改。对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存在的一般性或苗头性问题,应进行诫勉谈话或敲警钟,以增强巡视反馈的教育、警示和震慑作用。例如,中央巡视组在反馈工作中,既向被巡视地区或单位党委(党组)的主要负责人反馈巡视情况,又向党委(党组)全体成员通报,直指问题,不遮掩。
三、加大整改力度。
巡视整改是重要环节。近年来,对此进行了制度创新,强调被巡视党组织的主体责任和一把手的第一责任,形成了“三双”制度。具体包括:
1. “双责任”:被巡视党组织要负主体责任,纪委要承担监督责任,如果整改不力,将严肃追责。
2. “双报告”:被巡视党组织收到巡视组反馈意见后,两个月内要向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报告整改情况,同时党组织和主要负责人也要报告履行责任情况。
3. “双公开”: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情况外,巡视整改情况要公开,向党内和社会公开,以提高透明度和公众监督力度。前几轮的公开情况已经引起广泛关注。
探索专项巡视:深化党内监督,逐步扩大覆盖面
专项巡视作为巡视工作的一种创新形式,是为了针对特定事项或问题展开深度巡视,以确保巡视工作产生更大的震慑力。遵循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委的指引,专项巡视已在多个单位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取得显著成绩。
一、专项巡视的重要性
1. 创新巡视方式:在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背景下,需要创新巡视方式以满足反腐败斗争的需求。专项巡视是巡视工作创新发展的必然产物,为巡视工作带来新的活力和生命力。
2. 实现巡视全覆盖:专项巡视是落实巡视全覆盖任务的关键举措。通过缩短巡视周期、增加巡视批次、确保巡视质量,专项巡视为实现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全面覆盖提供了新的路径。
二、专项巡视的特点
专项巡视突显“精准狠”与“快速高效”的优势,同时强调人员的“专业化与多元化”。具体表现为:
1. 精准打击:专项巡视机动灵活,能够迅速锁定问题,直切要害,短时间内透彻了解并解决问题。
2. 快速高效:专项巡视周期短、程序简洁、节奏快,极大地提高了巡视的效率和频率。
3. 专业化与多元化人才:通过优化资源配置,选拔具有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干部,形成多元化的巡视团队。
三、专项巡视的实践成果
专项巡视在推动被巡视单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查处违纪案件、纠正违规行为以及防范廉政风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在解决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问题方面,展现了强大的执行力。
四、专项巡视的未来发展
鉴于其在加强党内监督和实现巡视全覆盖方面的独特优势,专项巡视将成为未来大多数巡视任务的主要形式。我们需要深入总结专项巡视的经验和做法,明确指导思想、目标、程序和方法,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专项巡视工作。同时,还需加大对国有企业的巡视力度,确保对中管国有重点骨干企业的全覆盖,并对已巡视过的地方或部门进行回访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