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戛尔尼访华:中国也失去了搭乘“时代列车”的最后机会

谦德评历史 2023-12-10 18:47:06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到访中国,中国从此错失跟上时代的机会。

在18世纪的世界版图中,清王朝以庞大的世界市场,吸引着世界各国的商人来华交易。

不过让他国商人没想到的是,外国商品在中国并不好卖,但是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等商品却是畅销国际。

就在这样的情形下,当时的清王朝在对外贸易中,一直处于贸易顺差的位置。于是,英国派出了马戛尔尼出使中国,想要改变此种情况。

那么马戛尔尼访问中国的过程中有着何种遭遇?为什么说这次马戛尔尼的这次访华,让中国逐渐落后于时代呢?

18世纪末清王朝在南亚以及东南亚,先后挫败廓尔喀与缅甸,让英国在亚洲的殖民计划被严重扰乱。

此时的英国生产力早已大大提升,就势必要在全世界开拓殖民地,但在亚洲却得到了中国的阻碍。

此时的英国意识到要想在亚洲,特别是东亚、东南亚开展殖民事业,就不得不重视清王朝,于是派遣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想要撬开这个大市场。

马戛尔尼此人在早前对中国非常向往,由于西方哲学家的宣传,他认为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能去中国看看是他毕生梦想。

于是马戛尔尼被英国选中,成为带领使团到清朝的人选,而英国为了与清朝开展贸易,在选礼物上十分用心。

其中有着当时英国工业革命的最新成果,全是在当时最顶尖的科技,马戛尔尼认为清朝对天文学很感兴趣,还把欧洲最为精美的地球仪也带上了。

这些礼物足足装了满满的一船,打着庆祝乾隆六十大寿的名号,向清王朝开去,这一消息也被乾隆获知。

但乾隆对于英国这个国家了解得并不多,更不清楚英国已经开展了工业革命,只是简单的把马戛尔尼访华当成了英国的一次进贡。

为了彰显自己的大度,还让各地官员隆重接待马戛尔尼使团一行人,这一点倒是让马戛尔尼始料未及的。

但马戛尔尼到中国不久,对中国的印象就大打折扣,西方书中描述的中国,与他所见到的中国根本不一样。

这里的人民生活水平依旧很低,社会排外心理很强,这一点也不像是一个强大的帝国该有的样子。

此外,清朝根本没有准备和英国展开贸易谈判,把英国人的贸易要求,视为英国外邦对中国的请求。

所以抵达中国后不久,马戛尔尼就已经不再向往中国,还看到了清王朝外强中干的一面。

在面见乾隆时,他拒不执行三叩九拜的大礼,只愿意单膝下跪,乾隆也不满意马戛尔尼的态度,双方就这样僵持不下。

那么这件事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1793年,马戛尔尼面见乾隆,拒不行跪拜礼,乾隆怒不可遏。

为什么马戛尔尼不愿意行跪拜礼?马戛尔尼一行到底有没有取得英国想要的呢?

在庆祝乾隆六十大寿时,各国的使团都被提前告知要对皇帝行大礼,各国使臣都接受了,唯独马戛尔尼不接受。

马戛尔尼只把自己看作是来和清王朝开展平等贸易的,并不是乾隆的臣子,最多可以向乾隆单膝下跪。

乾隆得知马戛尔尼对自己如此不尊重,下令降低马戛尔尼使团的待遇,马戛尔尼眼见乾隆生气,害怕完不成英国的贸易任务,只得妥协。

此后英国的贸易条件才出现在乾隆的面前,不过英国的第一条就是想要和清朝互派大使,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而乾隆认可的对外关系只有朝贡体系和藩属制度,所以这一条以不符合中国礼法被乾隆拒绝。

中国的朝贡体系建立已久,被中国历朝历代所采用,英国想要就此简单改变显然是不可能的。

英国的第二个要求就是,清朝给英国商人一块地方放货物,还要允许英国商人到广州居住,甚至英国人犯法也不用受到清朝法律的管辖。

这一点就已经暴露了英国的野心,这种做法同后世的租界如出一辙,乾隆自然也拒绝了。

英国要求的第三点就是要清朝制定税收标准,当时在中国的外国商人,经常被莫名其妙收税,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地方官员对外商的压榨。

乾隆打心底里就很排斥外国商人,开放广州一处口岸已经是乾隆最大让步了,所以乾隆也不会单独为英国人去制定税收标准。

应该所有的请求都被乾隆拒绝,马戛尔尼知道消息后心如死灰,但他没有放弃,为了打开中国市场,马戛尔尼把最后的希望放在携带高科技礼物上。

这些礼物倒是引起了乾隆的一丝兴趣,甚至还专门召见马戛尔尼的下属,让他们解释这些器物的原理。

马戛尔尼则是将给乾隆展示欧洲最先进的火器以及大炮,可惜乾隆摆手拒绝了。

之前廓尔喀数次打败英国军队,而清朝又打败了廓尔喀,所以在乾隆眼里,英军武器自然比不上清军。

还让人带领马戛尔尼参观清军,想在这些英国人面前,展示一下军威,马戛尔尼也想见识一下,能统治如此大帝国的军队,究竟是怎样的。

不过现实再一次震惊了马戛尔尼,这些最为精锐的清军使用的大多数武器竟然还是冷兵器,火器大炮也远不及欧洲先进。

马戛尔尼不明白这样的军队为何能支撑起这样一个数倍于英国的大国,于是马戛尔尼把这一切归结为运气。

马戛尔尼带着失望回到了国内,英国终究没有打开中国的大门,但为欧洲带去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

他把中国比作一艘破烂不堪的大船,之所以没有沉没,完全是靠着有能力的指挥官,以及好的不能再好得运气。

那么这件事之后,英国又会对中国产生何种不一样的看法呢?

1793年,马戛尔尼访华后失望而归,不到50年,英国就发动了鸦片战争。

英国的这次访华到底有着何种深层次的目的?这与鸦片战争有着直接的联系吗?

在鸦片战争之前,外国的商人来中国与其说是来贸易的,倒不如说是来进货的,这种情况在外国商人眼里并无不妥,毕竟商人追逐利益,有钱赚就行。

但对于外国来说,这种贸易状况无疑是给中国“送钱”,长此以往,外国财富就会源源不断抵达中国。

所以早在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之前,英国就已经悄悄往中国运输鸦片了,想要以此来改变英国在对中国贸易中处以逆差的境地。

清朝也是及时发现了鸦片这种货物,并了解到此种货物会让人上瘾,于是清朝在明面上禁止鸦片。

但由于鸦片的高利润,当地的地方大员往往会参与其中,有了这些人的庇护,鸦片在中国的数量越来越多。

不过这也不代表英国人就能赚到钱,这其中一大部分都被清朝官员拿走,甚至有些官员还自导自演,查获一批鸦片后,让英国商人暗中交钱赎回。

所以马戛尔尼来华时,鸦片问题也是乾隆考虑对英关系的一大影响,马戛尔尼在中国处处碰壁,倒是收集到许多情报。

跟着马戛尔尼到华的英国人非常之多,足足有几百人,能入京面见乾隆的就只有四五十人,所以剩下的人就一直在中国民间收集各类情报。

之后马戛尔尼回国,把这些情报一一整理出来,让欧洲引起轰动,远在东方的庞大帝国,竟是如此的落后。

从此西方人对中国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中国在欧洲人心中一下子跌落了神坛。

1839年,清朝对鸦片泛滥决定采取强制措施,在林则徐的带领下,掀起了一场销烟运动。

而这直接让英国在中国的利润大大降低,英国对待中国鸦片问题上分成了两派,一派主和,表示谈判即可,一派主战,声称要用战争打开中国国门。

而在英国主战的人中,有一个正是当年跟着马戛尔尼出使中国的随从,他亲眼见到了清王朝的腐败,在他的演讲下,许多主和的人又纷纷转向了主战。

第二年,英国开始出兵,舰船40艘,兵将四千余人开往清朝,在英国进军的路上,无论是前线,还是幕后的英国政治家,都是十分担忧的。

他们的对手是亚洲第一强国,几百年来,西方的数次入侵都被中国击败,这次英国的出征,全国上下都极度重视。

英军经过两个月的航行,顺利抵达广东,但英军根本没有遇到强力的抵抗,中国的老式火炮根本打不到英国舰队,而英国舰队却能轻松攻击到中国的军队。

自此中国强大的神话被英国终结,欧洲列国开启了瓜分中国的热潮,中国也从此走向深渊。

但这群欧洲侵略者根本不明白中国能傲立千年的根本原因,是那中国强大的文化,外国纵使可以在中国短暂的达到军事胜利,也战胜不了中国的文化。

鸦片战争70年后,腐朽的清帝国被推翻,109年后,新中国建立,自此洗刷百年来的耻辱,而这也仅有中国办到了。

最后,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本文由“文史颜如玉”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0 阅读:64

谦德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