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老人,一天夜里起夜,因房间光线昏暗,没看清地上的障碍物,不慎摔倒,造成髋部骨折。老人本就身体弱,这一摔,不仅要长期卧床,还引发了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健康状况急剧恶化。像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起夜跌倒对老人健康威胁极大。今天,咱们就讲讲居家防摔的 5 个关键改造点。

随着年龄增长,老人身体机能衰退,起夜次数增多。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65 岁以上老人,约 30% 每年至少跌倒 1 次,而起夜时段跌倒风险更高。因为起夜时,老人往往还迷糊着,身体平衡感差,视力也受黑暗影响,加上腿脚不利索,稍有不慎就会摔倒。一旦摔倒,骨折、脑外伤等严重后果都可能出现,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做好居家防摔改造至关重要。
优化照明足够亮度:老人活动区域,像卧室、客厅、走廊、卫生间,要用 60 瓦以上亮度相当的灯泡,提供充足光线。比如,在卧室,主灯选高亮度的,方便老人看清屋内情况。有些老人觉得亮灯刺眼,可加上灯罩,既能防眩光,又能保证亮度。双控开关:在卧室门口和床头装双控开关,老人睡前在门口关灯,起夜时伸手就能在床头开灯。同理,楼梯上下两端也装双控开关,方便老人上下楼时控制灯光。小夜灯:夜里,老人房间留盏小夜灯。小夜灯功率低,光线柔和,不影响睡眠,还能照亮起夜路线。可以选感应式小夜灯,老人一起身,灯自动亮起,更方便。

改善地面状况防滑处理:卫生间、厨房这类易潮湿的地方,铺防滑地砖或涂防滑漆。比如,卫生间地面常有水渍,防滑地砖能增大摩擦力,降低滑倒风险。若家里已是普通地砖,可铺防滑垫,但要选平整、固定且无破损的,不然反而易绊倒老人。平整地面:室内地板保持同一水平,有坑洼、磨损及时修补。如果地面有高低差或台阶,用醒目的颜色区分,或改成斜坡,提醒老人注意。像门口换鞋处,若比室内地面低,可用亮色胶带贴边缘,让老人看得清。及时清理:地上有水渍、杂物要马上清理。老人反应慢,踩到水渍、碰到杂物都可能摔倒。家人要养成随手清理的习惯,保持地面整洁。合理布置家具固定位置:室内家具摆放位置固定,别轻易变动。老人熟悉环境后,能减少因误判位置而跌倒的可能。比如,卧室的床、衣柜,客厅的沙发、茶几,位置确定后就别随意挪动。保持通畅:每个房间过道要宽敞,不堆放杂物、玩具。过道窄或堆满东西,老人行走不便,容易磕碰摔倒。像客厅,沙发、茶几等家具摆放要合理,留出足够空间供老人走动。合适高度:沙发软硬、高度要适合老人。沙发太软,老人起身困难,可加个硬座垫。高度以坐下后大腿与小腿夹角不小于 90 度为宜,方便老人坐下和起身。床的高度也有讲究,以膝盖上缘平齐为准,老人坐在床边,脚能完全着地,上下床更安全。

安装扶手卫生间扶手:马桶边、淋浴喷头下、浴缸旁都要安装扶手。老人起身、洗澡时,可借助扶手保持平衡。扶手要牢固,高度适中,一般距离地面 70 - 80 厘米。比如,马桶边的扶手,要安装在老人方便抓握的位置,方便老人起身。楼梯扶手:有楼梯的家庭,楼梯两侧都装扶手。扶手材质要防滑,如木质或橡胶材质。而且,扶手要连续,不能有中断,方便老人上下楼时全程抓握。其他细节床边物品:床边放个床头柜,方便老人放眼镜、手电筒等物品。起夜时,老人能快速拿到眼镜看清周围,用手电筒照亮去卫生间的路。电线收纳:房间里的电线应收起或固定在墙角等不易被踩到的地方。电线外露,老人容易绊倒。可以用线槽把电线固定在墙边,既美观又安全。紧急呼叫设备:给老人配备紧急呼叫设备,如呼叫按钮或手环。老人跌倒或遇到其他紧急情况时,能迅速求助。呼叫设备要连接到家人手机或社区服务中心,确保第一时间有人响应。
起夜跌倒对老人危害极大,做好这 5 个关键改造点,能大大降低跌倒风险。家人要多关心老人,重视居家安全,为老人创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若对居家防摔改造还有疑问,可随时咨询专业人士或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