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铁饭碗摆在面前,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机会,可她却偏偏选择丢掉这个稳稳的未来,毅然决然回到了大山。
对周云丽来说,这或许不是简单的选择,而是一次命运的逆袭。
她的决定在村里人眼中简直“不可理喻”,甚至有人指责她浪费了张桂梅校长的苦心。
“好不容易走出大山,还要回来干什么?”
九年过去了,这个当年“背叛”铁饭碗的女孩,如今又过得怎么样?她的付出是否让她后悔?
文章内容、图片均来源网络,信息来源赘述在结尾,文章部分细节存在艺术加工切勿当真
——【·不顺的学业·】——
周云丽出生在云南省华坪县一个偏远的山村,家里十分的贫穷。
母亲因病早逝,家里全靠患有小儿麻痹症的父亲独自扛起,还要供她读书。
不想辜负家里期待的她,即便学校离她住的地方很远,山路崎岖到只能走着,她也没有想过要放弃学业,希望能通过知识来改变命运。
可现实的阻力,却比这些还要难以解决。
由于家庭收入微薄,学费一直是周云丽求学路上的最大难题。
跟学校里的其他同学不同,她吃不起美味的饭菜,买不起漂亮的衣服,甚至都买不齐课本,经常要和同学看一本书。
为此,她不得不在闲暇时间干点零活,以弥补学费上的不足。
可即便是这样,她的成绩却没有被影响,经常在班里面名列前茅。
2008年,中考成绩放榜,周云丽的成绩超过了高中的录取成绩线。
然而,因为家里住的太过偏僻,能选择的高中学费都不低,贫瘠的家庭让她连一个学期的学费都交不起。
这一度让她陷入迷茫之中,继续读书未来才可能有安身立命的本事,可现实的压力又让她无法负担,甚至产生了想要辍学打工的念头。
而在这时,她遇到了那个改变她一生的人——张桂梅。
——【·恩师再造·】——
2008年,张桂梅在华坪县正式开办了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华坪女高)。
这所学校是云南省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专门招收贫困山区的女生,它创办的动机源于张桂梅老师希望大山中的女孩,能够靠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它的创立,为周云丽和许多像她一样的贫困山区女生,带来了走出去的希望。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张桂梅发现了准备辍学的周云丽。
她深入了解了周云丽的家庭情况,亲眼见到了那家徒四壁的房子,深知此时辍学对周云丽来说是最坏的决定。
她苦口婆心的劝说,希望周云丽能重返校园,并向其讲述了华坪女高不收学费的事情。
于是,周云丽便成了学校里第一批96名学生中的一员。
在华坪女高的日子里,周云丽与张桂梅建立了亦师亦母的深厚关系。
张桂梅不仅关心周云丽的学习,还时常关注她的生活状况,这种关爱让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也激发了她更加努力的动力。
她也曾面临学习上的困难,有时会因为跟不上进度而感到沮丧,有时也会害怕张桂梅在学习上对学生们的严厉。
但她也十分清楚,这是她少有能够真正改写命运的机会。
2011年,周云丽登上了考场,临行之前她深深的拥抱了张桂梅那已经有些佝偻的身躯。
而张桂梅老师则在考场外,一直等待她和她的同学们,充满笑脸的走出考场。
每场考试的结束,她也都能看到张桂梅老师那紧皱的眉毛,因为她们的笑脸而舒缓,就这样直到高考全部结束。
最后周云丽以优异的成绩,成功越过了一本线,被云南师范大学录取。
这不仅是她个人的成功,也为华坪女高的第一次亮相,打出了最精彩的一仗,为还在努力的学妹们,树立了一个极好的榜样。
当然,她也没有因此而骄傲,没有忘记自己的根源和曾经的努力,即便是在大学也没有放松。
她的成绩依旧十分优异,甚至成功考取了别人梦寐以求的教师编制。
可这时,她却做出了令所有人都意外的决策。
——【·回乡接班·】——
在临近毕业之时,周云丽特意请假回到华坪女高,报告自己考下编制的好消息。
她和张桂梅老师漫步在校园当中,倾诉这4年大学的趣事与努力,分享这份喜悦。
在交流过程中,她得知华坪女高面临教师紧缺的困境,这让她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她回想起自己在华坪女高的求学经历,想起张桂梅老师的无私奉献,想起了那些走不出大山的女孩们,她决定放弃稳定的编制工作,毅然决定回到华坪女高任教。
要知道这个时候,华坪女高和张桂梅还没那么知名,学校的经济困境也没有解决办法,就算周云丽选择不回华坪,也不会有人说什么。
但她从张桂梅老师哪里学到的不止是知识,还有那份心怀他人的爱心。
她以学姐和高中数学老师的身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着每一个学生。
直到九年后的今天,她依然是华坪女高一位再普通不过的数学老师,帮着大山里的孩子走出去。
有人曾经问过周云丽,是否为现在的生活所后悔。
她面对过村里人的不解,接受过外人的指责,甚至听到过无关人士骂她“辜负了张桂梅”。
可看着自己眼前那些渴望知识,渴望走出大山的孩子,外界嘈杂的声音都不再重要了,后悔也就无从谈起了。
对于未来,她也有着明确的规划,决心继续扎根基层教育,为山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
参考资料
头条百科:周云丽
接力张桂梅!长大后真的成了你 [新华每日电讯]
张桂梅和她的女孩们:从改变一个人到影响三代人 [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