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长远的关系,是相互成全!

玄门论道 2024-09-23 10:19:23

《论语》中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认知水平有别,位置角色各异,选择决定也就不同。

求同存异,是最佳的相处之道;和而不同,是最好的交往状态;相互成全,才是真正长远的关系。

一、即使观点不同,也能互相尊重

王小波说:口沫飞溅,对别人大做价值评判,层次很低。

人,一旦真正了解自己,恐怕就没有勇气去评价别人了,了解自己的自私狭隘、矛盾分裂、身不由己,怎么还能对别人求全责备呢?

一个有格局的人,能透过事物的表面看到本质,懂得理解和尊重他人的不同。

北宋“新旧党争”中,王安石为新党领袖,苏轼则被认为是旧党中坚,由于政见不同,两人恩怨纠缠数十载,期间大小争斗无数,然而,苏轼被贬黄州时,却特地绕道江宁,探望早已退隐田园的王安石。

两人在江宁府谈天说地、畅聊诗文,相逢一笑泯恩仇。

苏轼写道: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

王安石也忍不住赞叹: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至此,宦海恩怨尽,文坛佳话传。

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尝试理解别人,其实就是在尊重你自己,人间百态,悲欢虽不能相通,但感情却能共融。

懂得相互尊重,才能换位思考,理解那些无法感同身受的悲欢,体谅那些从未体验过的艰难。

二、允许别人做别人,允许自己做自己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无关好坏,无关对错,只是大家的频率不同,产生了不同的磁场,呈现了不同的状态,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所以要允许自己做自己,也要允许别人做别人。

真正好的关系,不是盲目迎合,而是既能尊重不同,又能相互欣赏。

懂得理解各人差异,既不执着改变别人,也不违心改变自己。

《世说新语》里有这样一则故事:桓公少与殷侯齐名,常有竞心。桓问殷:卿何如我?殷云: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桓温年轻的时候,与殷浩齐名,但他一直有一个心结,那就是与殷浩一较高下。

有一天,桓温终于逮到机会,遇见了殷浩,他问殷浩:你我相比,你认为哪一个更强一些呢?

殷浩面对桓温咄咄逼人的问题,回答说: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意思是:我与自己打交道多一些,我还是宁愿当我自己。

任何一段关系,强求认可,相互制约和牵制,最终只能是分道扬镳,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要妨碍对方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也不要强迫自己做另外一个他人。

允许自己与他人不同,让我们与众不同;允许他人与自己不同,让我们百川成海。

三、真正长远的关系,是相互成全

古语有云:云映日而成霞,泉挂岩而成瀑。

意思是说,没有太阳照耀,云便无法变成绚烂彩霞;没有山崖托举,泉水便难以成为壮丽的瀑布。

物与物之间尚且如此,人与人之间也是这样,人与人之间最好的关系,都是彼此付出,相互成全,需要你赠我一尺,我还你一丈。

看过三国的人都知道,在袁绍的手下,智囊团可谓人才济济,田丰、沮授、许攸、逢纪、郭图、审配、荀谌、辛毗等人,都是大名鼎鼎。

但除了袁绍本人优柔寡断、不能知人善用之外,那些谋士之间互相内斗、互相拆台,这成为袁绍失败的重要原因,而那些谋士的结局,也都特别悲惨。

反观曹操、刘备、孙权三家,都是人才之间惺惺相惜,互相举荐,大家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最终都辅佐主公雄霸一方,自己也成就了一番事业。

汉代贾谊《新书》有云: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人生,无非就是你今天帮我一次,明天我拉你一把。

真正长远的关系,不应该是牺牲,将就,打击或伤害,而是去接受、欣赏、鼓励,然后互相成全。

成全别人,就是成全自己;利他,就是利己的最高形式。

0 阅读:3

玄门论道

简介: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