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地貌,陆地的裙边

地理狗看世界 2025-01-11 09:08:32

裙边

海岸是陆地的裙边,和海洋交界的地带。

海陆交界线也被人们叫做海岸线。

距今6000~7000年前,海平面上升到差不多今天海平面的高度,构成现代海岸的基本轮廓。

随着潮涨潮落,海平面变化或者来那么几次灾害性天气,海岸也在不断变化中。

同一个海岸有可能冬季和夏季不同,甚至每天都有新花样。

今天,全球海岸线总长44万公里,分布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南极大陆和北极地区。

世界公认海岸线最长的国家是加拿大,海岸线24万公里。

中国海岸线1.8万公里,也算是一个响当当的海岸大国。

构成

海岸上界是风暴的最高位置,下界为波浪开始扰动海底泥沙的地方。

一般分为滨海陆地、海滩和水下岸坡三部分。

滨海陆地也叫潮上带,大部分时间暴露在海面以上,只有特大风暴的时候才有可能被淹没。

海滩也叫潮间带,位于海岸的中间地带,时而被潮水淹没,时而露出海面。

水下岸坡也叫潮下带,大部分时候都藏在海面以下。

动力

自然界能够塑造海岸的力量很多,包括构造运动、波浪、潮汐、河流、气候等等。

当构造运动导致地壳断裂时,海岸也会发生巨大变化。

红海海岸,中国台湾东海岸都是世界上著名的断层海岸。

台湾清水断崖海岸线平直而陡峭,悬崖下方就是澎湃大海,苏花公路就是修建在这1000多米的峭壁之上。

此外,潮汐、河流都能搬运泥沙改变海岸形态,但都比不上波浪这个幕后推手。

波浪对于海岸的塑造是无休无止,永不停歇的。

当外海波浪进入浅水区的时候,随着离岸越来越近,运动速度会越来越大。

不但会明显扰动海底,还会对海岸造成巨大冲击。

一个波高6米、波长50米的波浪,对于每平方米海岸的压力可以达到15吨。

这么大的力量,即便是坚硬的岩石都有点招架不住。

海岸会被波浪击打溶蚀,发育出侵蚀地貌。

被波浪侵蚀的碎屑物质再由波浪堆积到岸边,出现堆积地貌。

侵蚀

波浪暴击岩石的时候,破碎的岩石渣子随着波浪二次击打海岸。

在波浪百般虐杀下,岩石不断崩塌后退,形成高出海面的海蚀崖。

海蚀崖的下部在海浪不断冲刷下形成凹槽,或者掏出洞,有些海蚀洞可以达到几十米深。

此外,海水还对一些岩石有很强的溶蚀作用,溶蚀速度比淡水大3-14倍。

中国台湾野柳海岸就有海浪溶蚀形成的蜂窝状痕迹。

海浪还有个欺软怕硬的毛病,岩石硬度不同,波浪对它的侵蚀程度也不同,就会出现犬牙交错的海岸。

在向海突出的岬角同时受到两个方向的波浪作用,会形成一个海蚀拱门。

如果拱门崩塌,残留的岩柱就是海蚀柱。

随着时间推移,连海蚀柱都消失,海蚀崖不断后退,最后形成平直的海岸线。

澳大利亚南部的大洋路上可以看到典型的海蚀拱门——伦敦桥。

还有著名的景点十二门徒岩石,就是12个海蚀柱。

但非常不幸的是,有5个门徒被海浪侵蚀了,现在只能看到7个。

而且狗觉得在大洋路的狂风巨浪下,有看一次少一个的危险。

当然,也有很多质地坚硬的岩石,例如花岗岩,可以几百年屹立不倒。

巴西里约热内卢的面包山就视死如归站在大海里,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里约地标。

堆积

波浪还会携带从海岸上侵蚀的碎屑物质形成堆积地貌。

在波浪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一个波浪周期中,水下岸坡上段的泥沙向下堆积,下段的向上堆积。

会在离岸一定距离的地方形成高出海面的沙堤,有些沙堤藏在水面以下,最长的墨西哥湾离岸堤长达1800千米。

冬季,经常有风暴,对海岸侵蚀强烈,导致在下段堆积泥沙多,夏季在上段堆积多。

离岸堤和陆地之间的封闭或者半封闭的浅水水域叫做潟湖。(什么是潟湖点这里)

波浪斜向到达海岸时,沿岸流所产生的泥沙会堆积出向海伸延沙嘴。

世界上最长的沙嘴位于俄罗斯和乌克兰有主权争议的克里米亚地区,有110公里长。

如果在海岸外有岛屿,岛屿和陆地之间会形成一个波浪作用减弱区域,泥沙会在这里堆积下来。

最终岛屿会和陆地连城一体,也被叫做陆连岛。

中国最大的陆连岛是位于山东烟台市的芝罘岛。

波浪还会在与陆地连接处形成砂砾堆积体——海滩,根据砂砾的大小又分为砾石滩、沙滩或者淤泥滩。

当砾石比较坚硬,不容易风化时,长期在海湾里滚动,也会形成类似河床中的鹅卵石,出现鹅卵石沙滩。

中国舟山群岛有个乌石塘,海滩上全是黑色鹅卵石。

如果乌石塘只是黑鸡蛋海滩的话,新西兰有个恐龙蛋海岸,海滩上躺着直径2米的大圆石头。

分类

根据海岸组成,人们将海岸分成基岩海岸、沙质海岸,珊瑚海岸、红树林海岸等几大类。

由岩石构成的基岩海岸,岸线曲折,坡陡水深,特别适合作为天然港口。

中国山东半岛和杭州湾以南的海岸良港众多就是因为基岩海岸赏饭吃。

还有拥有沙滩、沙洲、沙堤、潟湖的沙堤-潟湖海岸,占了世界海岸线的13%。

潟湖和大海相通,却没有破涛汹涌,是个风平浪静的天然游泳池,也是一个上好的水产养殖基地。

在热带动植物汹涌的地区,还会出现珊瑚尸体堆积形成的珊瑚礁海岸。

澳大利亚东岸的大堡礁有2000公里长,在月球上都清晰可见。

游客可以上天,可以下海,不同角度欣赏珊瑚打造的梦幻海岸。

有些热带海岸的淤泥上上还长满了可以水陆两栖植物,因为植物中还有红褐色单宁成分,被叫做红树林海岸。

世界最大的红树林位于印度恒河三角洲一带的孙德尔本斯国家公园。

公园还是孟加拉虎保护区,据说运气好还能看到。

狗觉得以印度人搞旅游不谨慎的态度还是不要看到的好,我们看看梅花鹿就挺好的。

保护

古往今来,海岸地区意味着更密集的人口和更发达的文明,今天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人口生活在海岸附近。

因为海平面上升、人们在河流修建水坝拦截了泥沙,海岸采砂活动等影响,海岸沉积物越来越少,海滩会越来越窄,整个海岸都会侵蚀后退。

世界上超过70%的海岸遭遇侵蚀,以每年1-2米的速度后退,甚至很多大型灯塔都被转移了。

人们想了很多办法拦截泥沙,阻止侵蚀发生,例如修建混凝土海堤,修建丁字坝。

还有人工搬运沙子修复海滩,每公里人工育滩的费用需要上百万美元。

这些方式造价非常昂贵,但效果都不太好。

目前,普遍认为最有效保护海岸的方式是回归大自然本身。

珊瑚礁对于波浪能量的削减可以到97%以上,红树林甚至可以抵御强台风。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滨海湿地出现,人们用贝壳修建了人工鱼礁,美国已经拆除了几座大规模水坝。

无论是惊涛骇浪,还是细浪白沙,我们都在不断学着领略山峦海岸的魅力,并且与大自然重修旧好。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