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病逝前真的委托华国锋向邓小平转述遗嘱?刘太行出面回应

百年小人物 2024-04-22 16:33:22

图丨刘伯承

前言

1989年11月20日,邓小平这位伟人已经85岁高龄,但他依旧思路清晰向众人回忆着二野的历史:

二野内部的关系非常团结,不仅是上下级之间,各纵队之间,而且更下层一点,关系都是非常和谐。……野战军的领导人相信自己的部下,下面也相信领导,这种互相团结、互相信任的关系从作战一开始就是这样的。这是个了不起的力量,二野之所以能锻炼成这样一支了不起的部队,主要是靠的这一条。

纵观二野的发展史,确实如同邓小平描述的那样,上下级之间、各纵队之间关系都非常融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刘伯承和邓小平之间的关系!

广为流传的“特殊遗嘱”

1986年10月14日,总后勤部礼堂传出阵阵哀乐,礼堂前厅第一次被装点成肃穆的灵堂,黑纱缠绕圆柱,挽幛悬挂横梁。

一位伟人静静地躺在鲜花、翠柏丛中,鲜红的党旗覆盖着高大的身躯,人民解放军战士持枪守护在灵柩两旁。

邓小平携带全家前来为刘伯承元帅送行,看着昔日的老搭档,邓小平仿佛回想起太行山的艰苦岁月,大别山的英勇奋战,以及逐鹿中原、淮海战役、渡江作战以及进军大西南的历历往事……泪水模糊了他的视线,往事的一幕幕又浮现在眼前。

图丨刘伯承和邓小平

1942年初,日军对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给根据地造成很大损失。为了扭转这个局面,准备对付更大的困难,刘伯承和邓小平在3月初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决定刘伯承留守师部,由邓小平率七二二团一部到太岳区布置和检查工作,总结经验。

3月中旬,李达送邓小平上路之后,刘伯承便对李达说道:“现在敌人活动很是频繁,我们要对邓政委的安全负责,要每天都向师部汇报邓政委的情况。”

李达很快安排下去,但刘伯承还是不放心,每天都要到司令部值班室亲自询问邓小平的情况。

3月19日晚上,刘伯承又来到值班室,值班人员马上明白了师长的想法,立即回答道:“刚收到电报,邓政委今晚要通过白晋路去太岳区。”

图丨刘伯承和邓小平亲切交谈

听到这里,刘伯承忍不住地有些担忧起来,因为在铁路上有敌人的铁甲车不停地巡逻。一想到这,刘伯承放心不下来,便对两位值班人员说:“我知道了。”说完,他让两个值班人员先去休息,自己坐下来仔细查阅值班日记。

可这两位值班人员怎么肯让师长替他们值班呢,不过在刘伯承的劝说下,他们还是回到住处休息了。

就这样,刘伯承便留在了值班室,一边查看值班记录,一边等着电报的传来。直到深夜,刘伯承才接到陈赓传来的电报,得知邓小平无事后,刘伯承才舒了一口气。

4月份,日军根据之前的大扫荡的经验,重新制订了一份作战计划。在这个计划中,敌人专门列入两项特殊任务:要在扫荡中刺杀、捕捉在太行区的八路军总部和一二九师师部的领导干部。

为了确实这个作战计划的顺利实施,敌人可谓是煞费苦心,日伪特务机关在刺探八路军总部、一二九师师部行动情报的同时,还将每个人的照片、特征、履历详详细细地印在一个袖珍折子上。

图丨陈赓

不过敌人的这些小动作,并没有瞒得住八路军。刘伯承在接到敌情通报后,很是担心邓小平的安危,特意向李达叮嘱道:“邓政委正在中条山,告诉陈赓、王新亭、周希汉,要绝对保证邓政委的安全。”

不久后,敌人便开始进行大扫荡,对太岳区南部和太行区南、北进行了历时38天的大规模扫荡,调集的兵力达3万余人。5月25日下午,刘伯承通过电台便了解到北方局和总部机关人员已经分成三路,向外突围,但突围情况尚不明确。

太岳方面,对于邓小平的行踪,也没有确切的消息传来。

这一整天里,刘伯承都处于烦躁不安中。李达也理解师长为何如此的烦躁,一旦总部首长和邓政委有什么闪失,将给太行乃至整个敌后的抗战都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李达将能派出去的侦察员全都派出去,电报也是一封封地发,可是就是没有什么消息传来。

图丨邓小平和刘伯承旧照

一天过后,师部终于收到太岳军区的来电:邓小平同志待南岳反扫荡结束后,即返回太岳。

短短20个字,却让刘伯承紧张的神经放松了下来。事后,邓小平在得知这件事后,便紧紧地握住了刘伯承的手……

邓小平回想起这段往事后,内心更加地伤心,随后携带家人向刘伯承遗体深深地鞠了一躬。

两天后,即1986年10月16日,天高云淡,秋风瑟瑟,天安门广场、新华门、外交部,国旗半垂,向这位为国为民的老元帅致哀。

下午4时,刘伯承元帅追悼会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举行。

图丨邓小平主持刘伯承追悼会

追悼会会场布置得庄严肃穆,会场四周摆满了花圈,党和国家领导人同首都各族各界人士3000多人,一起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悼念这位德高望重的开国元帅,而这次的追悼会也由邓小平亲自主持。

而关于这次追悼会主持人选,其中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特殊遗嘱”的故事。

1976年10月的某一天,华国锋前来看望刘伯承元帅,在两人聊天结束后,刘伯承向华国锋提出请求:

我同邓小平同志一起工作五十多年,我最了解他。以后我死了,希望邓小平同志主持我的追悼会,如果不行,我绝不进八宝山,让我的儿子将我的尸体扔到荒草野地里好了。

而关于这件事情的真假,刘伯承元帅的儿子刘太行曾出面回应。

刘太行出面回应

对于邓小平和自己父亲的关系,刘太行自然是非常清楚的。在谈起这则广为流传的“特殊遗嘱”时,刘太行则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的父亲刘伯承是在301医院病逝的,逝世前并没有提出过谁来当追悼会主持人的问题。

图丨刘伯承全家福

根据刘太行同志的回忆,在父亲刘伯承逝世的当天,他在得到消息后,便立即赶往医院。在抵达医院后,刘太行便看到杨尚昆、洪学智等老一辈革命家。当时杨尚昆对党中央的同志说道:

刘伯承同志的追悼会,中央要研究,刘伯承同志对中国革命是有重大贡献的,也是很有影响的人。

既然对刘伯承同志的追悼会中央还需研究,那就不存在刘伯承早已指定的内容了。

刘太行在说完这句后,停顿了一会,接着说道:“关于我父亲追悼会的事情,我们完全是按照中央的程序来办理的。”

在刘太行看来,他父亲刘伯承一生严格遵守党纪,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按照党章、党规办事,从来没有逾越。

图丨刘伯承(右四)

从刘太行本人的回应来看,这则广为流传的“特殊遗嘱”一事,完全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刘太行作为刘伯承元帅的家属,在开追悼会这个问题上,完全没有提任何要求,都是由党中央来决定的。

那么刘伯承元帅是否给自己的子女留下过遗嘱呢?

刘太行则回忆道:“如果说我父亲有留下遗嘱的话,那就是要求我们能够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实实在在地为百姓做点事情。”

从刘太行的回答,我们能够看出来,刘伯承元帅所留下来的遗嘱与华国锋并没有关系,不过华国锋确实是拜访过刘伯承元帅。

图丨刘伯承(右一)

根据华国锋秘书曹万贵的回忆:华国锋首长确实拜访过刘伯承元帅,不过当时刘帅身体的缘故,华国锋并没有和刘帅交谈,而是与刘帅家属交谈一会便离开了。

刘太行在回忆起往事时,忍不住地想起了和父亲刘伯承相处的那段岁月……

1939年,正是抗日战争最为艰难的时期,刘太行出生于太行山辽县(今左权县)八路军129师师部。

那时刘伯承因为军务繁忙的缘故,并未在汪荣华身边。

汪荣华看着怀中的孩子,内心很是高兴,为此便给刘伯承写了一封信。不久后,刘伯承回信道:儿子就叫太行吧。

图丨刘伯承和夫人汪荣华

军旅中的汪荣华产后并没有奶,看着嗷嗷待哺的孩子,汪荣华内心很是着急。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奶妈,才艰难将小太行抚育到一岁多。

1940年夏,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徐向前奉命从山东回延安,路过太行山区。当时百团大战已经打响,正在前线指挥作战的刘伯承,便委托徐向前将刘太行带回延安,交给朱老总带养。

在抵达延安后,刘太行就生活在延安中央保育院。当时很多领导人的子女,都被安排在那里,只有在周末的时候才能回家一趟。每到周末的时候,朱老总和康克清就乐呵呵地把刘太行和罗瑞卿的长子罗箭领回家。

对于这段历史,刘太行曾回忆道:

总司令和康妈妈对我非常好,让我感受到父母的爱。我叫朱德“朱爸爸”。

图丨刘伯承和儿子刘太行

而等到刘太行见到父亲时,便已经是1943年10月。当时刘伯承夫妇从太行山回到延安后,便第一时间去保育院见自己的孩子。

工作人员将刘太背带到活动室,负责人员便对他说道:“太行,你爸爸妈妈来看你了。”

刘太行已经很久没见自己的父母,为此便愣在那里。不一会,他便说道:“我的爸爸是刘伯承,还有朱德爸爸,他们是谁?”

刘伯承笑呵呵地走了过来说:“我就是刘伯承啊!”

刘太行摇了摇头,然后说道:“我爸爸刘伯承正在前线杀敌,没有时间来看我们。”在刘伯承的一番解释下,刘太行终于认出了眼前的这对夫妇正是他的父母。

图丨刘伯承元帅

1945年夏季,刘伯承因为工作的缘故便前往太行山,于是又把刘太行交给朱德总司令。随着刘太行年龄的增长,他也到了需要读书的年纪。

当时刘伯承担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为此有的同志便提议为刘太行设立一所干部子弟学校。刘伯承在听后并不认可,反而是将刘太行送入一所农村小学。刘太行像普通农村孩子一样,坐在破旧、简陋的教室里学习着。

1949年,刘伯承率领着第二野战军进军大西南,为了让孩子好好读书,刘伯承便将刘太行留在了北京。从八一小学毕业后,刘太行先在北京四中学习,仍住在朱老总家中,后来随着朱老总家中的人越老越多,刘伯承便写信给刘太行:总司令家人多,你换个地方住吧!

从小到大,刘太行很少和自己的父母在一起,初中毕业后,刘伯承说道:“太行这孩子,从小就没有和我们住在一起,跑野了,现在我要自己管,高中要到南京上。”

图丨刘伯承和子女合影

就这样,刘太行便回到了父母身边。

新中国成立后,戎马半生的刘伯承终于有了一个安定的家。在进城初期,刘伯承便对自己的妻子汪荣华说道:“战争年代,我们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现在解放之后,我们的生活,特别是子女的生活,决不能特殊,应该同群众的生活大体相当才是。”

正是在刘伯承的教育下,刘太行等人在长大成人后,没有一点特权思想,和普通年轻人没有什么区别。

刘太行在回想起这些时,便感慨道:“我很感谢我的父亲,教育我们认认真真做人,老老实实做人,不赶时髦,不虚名。一是一,二是二,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党和国家。我就是这么一辈子。”

情系老区百姓

刘太行在退休后,便找到了新的人生目标:去看看革命老区的发展情况,看看百姓的生活状况。

刘太行对于太行山老区有着很深的感情,1998年刘太行约上几位老同学,一起走进太行山老区。

刘太行一行人来到了自己幼年时读书的学校,可是五十多年时间过去了,这所学校的设施还是没有多大的改变,看到这里时,刘太行等人内心很是难受。

图丨刘太行

心情沉重的刘太行和大家共同萌生了一个念头,为革命老区办一所希望小学。

刘太行自己先拿出一万块钱,他又四处筹款,最终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成功为当地建立起一所希望小学。在学校建成开学后,刘太行便前去学校看看孩子们。

一进学校,孩子们就围上来亲切地喊着“刘爷爷好!”,看着这些小孩子,刘太行内心很是开心,于是便和这些小孩子聊起天来。

在看到眼前明亮的教室,崭新的书桌时,刘太行很是高兴。临别时,刘太行特意叮嘱孩子们,要珍惜今天的学习环境,要好好学习,等学下本领后,再回来建设好我们的革命老区。

图丨刘太行和老区孩子们在一起

每次从革命老区归来,刘太行内心始终无法平静下来。在革命战争年代,老区的百姓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可现如今老区百姓的生活还很清苦。

为此刘太行尽其所能地向社会呼吁:我们不能忘记革命老区啊!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老区的人民尽快富裕起来,让老区的孩子们能够享受良好的教育!

正是在刘太行和其他人士的呼吁下,革命老区的发展也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在谈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时,刘太行笑着说道:“为人民服务嘛!”

1 阅读:56

百年小人物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