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如果李自成能早到三天,中国历史可能不是三百年清朝了

律令9章 2025-01-18 15:08:07

今天流行“意难平”,华夏历史上也曾有过不少“意难平”的时刻,最出名的就属明朝了,一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传颂数百年。

强调一下,明朝最后一任崇祯皇帝算不上昏君,但也不能把明朝灭亡的责任全推到他身上,毕竟末代皇帝已经难以左右局势了,这才促成空有抱负,终于吊死煤山的结局。

虽然说崇祯无能,但若此人能早到三天,汉家江山或许不至于归了八旗清军,这才真正叫作“意难平”,这人究竟是谁?

简单介绍一下,崇祯时期的明朝已经烂到了骨子里,在世百姓民不聊生,各路英豪揭竿而起,最著名的就是“闯王”李自成,当年他打出的口号就是:反抗明朝。

就当时来讲,李自成是非常迎合民心的,素有“闯王到,不纳粮”的美誉,但这仅是一句口号,其最终目的仍旧是当皇帝。

不管真假吧,李自成依靠口号迅速发展壮大,且真的进了北京皇城,并马上坐上龙椅,开始享受皇帝待遇,他的大麻烦、甚至是整个汉家天下的三百年麻烦,也在此刻拉开了大幕。

在李自成做皇帝之前,其实明朝并未死透,崇祯还曾发诏“各路兵马勤王”。

其中一路,吴三桂率2万余众急急奔赴皇城,但他赶到后,崇祯已经死亡、李自成已经当了皇帝。

但来都来了,吴三桂还是要挣扎一下的,说不定还能扭转乾坤呢?

话说回来,当时吴三桂的兵马仅有2万,且一路狂奔力竭,无法与人数众多的大顺军正面抗争,怎么办?

吴三桂的办法是:假意向李自成投降。

起初,李自成听到消息后很高兴,双方真打起来,虽然吴三桂必败,但大顺军也会损兵折将,不如免动干戈来得实惠,而且吴三桂的投降,预示着李自成在中原将没有敌手。

想的是美,李自成立马派出一小股军队前往山海关收编吴三桂,结果被杀得抱头鼠窜,这下彻底惹恼了“新任皇帝”。

当时的李自成坐在龙椅上大骂吴三桂“登徒子”,并且决定御驾亲征,誓要拿下山海关,彻底消灭吴三桂,真这么干了?

今天站在上帝视角俯视,李自成确实率大兵到了山海关,但他不够快,更没想到吴三桂会“冲冠一怒为红颜”,李自成和吴三桂都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就当时来讲,吴三桂心里很清楚:自己已经陷入绝地。

一则凭他那点兵马很难与李自成抗衡、二来山海关外有清八旗虎视眈眈,这种情况下,咋弄都是死!

谁都不想死,吴三桂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打开山海关,与清八旗一起痛打李自成。

就这样,吴三桂写信给多尔衮:只要清军帮忙打李自成,吴三桂就打开山海关!

多说两句,山海关号称“天下第一关”,当年多尔衮率清军一路南下,到了这里才被吴三桂的少量兵力阻挡,一直不能进入明朝腹地。

此时的吴三桂有难,如果能打开山海关、消灭李自成,再回头解决吴三桂就不是难事了。

吴三桂也不傻,他怎么会看不透这些呢?

再怎么说,吴三桂也是汉人,在他手里放清军入山海关,那就意味着汉家江山崩坏,而且坏在一个汉人手里,这是任何汉人及汉人祖宗度不能接受的,吴三桂从此将遭受万世唾弃,但他还是走了这一步,究竟是为了什么?

最开始,吴三桂与李自成展开恶战,大顺军胜在人数众多,眼看辽东军不行了,在这危难时刻,李自成的身后遭到突袭,杀来的竟然是八旗兵。

李自成怎么也没想到,吴三桂会与清人合作,大顺军由此大败,连夜逃回北京、连夜收拾金银细软逃亡西安。

清八旗尾随而至,迅速占领皇城,正式开启了三百年的大清王朝,“意难平”就出现在这时时候。

前面说过,最初的李自成非常受百姓爱戴,他的大顺军得以迅速发展壮大,但口号喊得响,其真正目的仍旧是“当皇帝”。

果然,李自成进北京后迫不及待坐上龙椅,陷入了纸醉金迷的享受之中,大顺军也开始毫无顾忌地烧杀抢掠,哪还想百姓的死活?

迅速丧失民心的同时,当了皇帝的李自成不忘清算前朝敌对势力,针对吴三桂,李自成先杀了吴三桂的父亲,又掳走了吴三桂的挚爱情人。

真要计较起来,最令吴三桂愤怒的并非父亲被杀,得到消息后,吴三桂虽然愤怒,但还算清醒:两军交战、各为其主,杀人父母至亲以做要挟是常有的,吴三桂更知道:自己的力量不足以与李自成正面抗衡。

但“陈圆圆掳走”使吴三桂彻底爆发了,或许这个男人是痴情种,爱人比父亲还重要,这才有了“冲冠一怒为红颜”。

前文也说过,再怎么说吴三桂都是汉人,与李自成打仗也是汉人与汉人自家的战争,如果放清军入关,吴三桂就等于放弃了民族尊严,为了一个女人,他该怎么选?

多插两句,今天看“冲冠一怒为红颜”未必是错误,不是还有“爱美人,不爱江山”的说法嘛,有人觉得“爱情”重要,有人觉得“江山”重要,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或许,当年的吴三桂就觉得“爱情比江山重要”呢,也可能有小女生被这种“惊天动地的爱情”感动得稀里哗啦,但多数人觉得吴三桂为一个女人背弃了汉人、背弃了祖宗。

总之,吴三桂将受万世唾弃,但“放清军入关”的主要责任还得由李自成来承担,因为他自从当了皇帝后就以为江山是他的了,压根没把吴三桂的2万多军队放在眼里。

当时的李自成自以为有兵,“御驾亲征”就一定能赢,因此行军拖拖拉拉,一路上累了不走、饿了也不走的,这才给了吴三桂充裕的时间联合多尔衮。

如果李自成能正视吴三桂、能正常行军,哪怕早到三天,山海关也不至于落入清军之手。

山海关是中原门户,如果李自成能早三天拿下山海关,再依托关隘的险峻优势,清八旗依然难以进驻中原,或许历史会改写。

当然,这些是今天人们俯视历史的观点,事实是李自成没有“早到三天”,他和吴三桂一起被永远的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这大概才是真正的“意难平”吧?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