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这个人物在历史上总是让人觉得有趣,他不是那种刻板的清官形象,反而像个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写起范仲淹的故事来,最有意思的就是他敢说敢做还不死板的性格了。
范仲淹的身世是让人难过的,他两岁丧父,妈妈带着他改嫁给一个叫朱文翰的人家,从此他就跟着姓朱了,那时候的人大概觉得改嫁是件挺不光彩的事情。
他在朱家一直生活到十二岁,妈妈才告诉他真实身份,这个打击对范仲淹来说肯定不小,一个十二岁的孩子突然知道自己不是原来的自己,这种感受怕是现代人都很难体会。
在南京读书的日子里范仲淹可是过得相当艰苦,他把一碗稀饭分成四份,早晚各吃两份,这种省钱方法听起来就让人心疼,后来这个故事变成了成语断齑画粥。
范仲淹二十七岁才考上进士,用的还是朱说这个名字,这个年纪在古代算是挺大的了,不过他考上后就被派去四川当了个小官,虽然官职不大但他干得挺认真。
后来范仲淹当上了开封府的七品官员,这个职位虽然不算高但很重要,因为开封是首都,他在这个位置上干得特别好,大家都说有他在开封就不会出事。
范仲淹在泰州当官的时候,看到堤坝都破了,河水到处泛滥,他二话不说就写报告要求修堤坝,这事办得漂亮,老百姓都说他是好官。
在苏州遇到灾荒的时候,范仲淹想出了个新办法,他搞龙舟赛还修庙,看起来像是在浪费钱,其实是在给穷人创造工作机会,这招真是高明。
当官的日子也不是一帆风顺,范仲淹因为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被赶出了京城,送他的人没几个,这种冷清的场面让人想想就难受。
范仲淹去西北边疆的时候,不光会打仗还会做少数民族的工作,他让羌族人也参与种地,还允许他们做生意,这些做法让羌族人特别感动。
在朝廷想让官员给太后下跪的时候,范仲淹是唯一一个敢说不行的人,这事当时可把大家吓坏了,因为得罪太后可不是闹着玩的。
后来他当了宰相,提出了十条改革建议,想要把朝廷的毛病都改掉,结果这些建议实行不到一年就被废除了,因为得罪了太多权贵。
范仲淹到哪都喜欢办学校,他在花洲书院讲课的时候,很多人都来听,等他要调走的时候,当地人都哭着挽留他。
到了晚年范仲淹身体不好了,家里人劝他别当官了,他就是不听,最后在徐州病逝,皇帝还特意给他追封了文正的谥号,这个谥号在当时可是最高荣誉。
范仲淹和其他读书人不太一样,他既能写出《岳阳楼记》这样的好文章,又能在边疆打仗,还懂得怎么处理少数民族的关系。
他当官的时候从来不怕得罪人,看到不对的事情就要说,但是他又不是那种死脑筋,比如在苏州救灾的时候,他就想出了很多巧妙的办法。
范仲淹这个人最厉害的是,他从小过得那么苦,当了官以后也没变坏,反而一直在想着怎么帮助老百姓,这种品格真是让人佩服。
他死后皇帝给他文正的谥号,这个谥号连欧阳修都没有拿到,可见范仲淹在当时的声望有多高,他确实是个难得的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