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恭王朱颐坦:千古奇闻,朝廷给予约束宗室的权柄,他却极度抗拒

江悦琳 2025-02-12 14:00:55

朱颐坦这个鲁王,一辈子都在被表扬,好像是个挺厉害的人物。他爹是个坏蛋,但他自己却是个好人,经常捐钱捐粮救济百姓。朝廷对他赞不绝口,连着好几次给他发奖状。不过他当鲁王也不容易,手下那帮宗室亲戚不听话,闹得他想撂挑子不干了。

朱颐坦这个名字,听起来就不太寻常。他是明朝的一个藩王,具体是鲁王。说起来,这个鲁王的头衔挺唬人的,但实际上也就那么回事。朱颐坦从小就被人夸,说他孝顺,说他善良,说他爱民如子。这么多好话,听着都有点腻歪了。不过仔细想想,能被人夸上一辈子,这本事也是不小。

朱颐坦的爹是个有名的坏蛋,叫朱观。这个朱观当鲁王的时候,可没少干坏事。欺负百姓,贪污受贿,甚至还杀人放火。朝廷都拿他没办法,只能削减他的俸禄。但朱颐坦却完全不像他爹,反而是个大善人。这让人不禁想到,是不是因为他爹太坏了,所以他才特意往好的方向发展

朱颐坦当上鲁王之后,没事就喜欢捐钱捐粮。山东闹饥荒了,他就拿出上千两白银来救济百姓。有时候还把自家的田地都捐出去。这么大方,让人不禁怀疑,他是不是有什么目的。但看他一直这么做下去,似乎又不像是装出来的。或许,他真的就是个单纯的好人

朝廷对朱颐坦可是赞不绝口。嘉靖皇帝给他发奖状,说他孝顺。隆庆皇帝也表扬他,说他尚义。到了万历皇帝那里,更是连着表扬他好几次。这么多皇帝都夸他,朱颐坦估计自己都不好意思了。不过话说回来,被皇帝夸,总比被骂强吧。

朱颐坦的身世,说起来还真有点复杂。他是鲁端王朱观的儿子,但不是嫡子,是个庶出。他妈是个妾,叫宋氏。在古代,庶出的孩子地位通常都不高。但朱颐坦却成了鲁王,这里面肯定有点故事。可惜史书上没有详细记载,只能靠我们自己猜测了。

朱颐坦具体哪年出生,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不过通过一些旁证,大概可以推算出他是1535年左右出生的。那时候正是嘉靖年间,明朝看起来还挺兴盛的。但实际上,内忧外患已经开始显现了。朱颐坦出生在这样一个时代,或许从小就见识了不少大事。

朱颐坦14岁左右就当上了鲁王,这年纪在现在看来简直是个孩子。但在古代,这个年纪已经算是成年了。朱颐坦这么小就挑起大梁,肯定压力不小。想想看,一个十几岁的少年,突然要管理一大堆比自己年长的宗室,这场面得多尴尬。

朱颐坦能当上鲁王,主要是因为他爹朱观死得早。朱观只活到30岁就挂了,而且没留下其他儿子。所以朱颐坦就成了唯一的继承人。这么看来,朱颐坦能当上鲁王,还真有点运气的成分在里面。不过话说回来,有时候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朱颐坦刚当上鲁王没多久,就开始被表扬了。这感觉,就像是一个刚入职的新人,还什么事都没干呢,就开始被老板夸。嘉靖皇帝给他发奖状,说他孝顺。这孝顺到底孝顺在哪里,史书上没说清楚。可能是朱颐坦给他爹守孝守得特别认真吧。

到了隆庆皇帝那里,朱颐坦又被表扬了一次。这次说他尚义。尚义这个词听着挺高大上的,但具体是什么意思,可能连朱颐坦自己都不太清楚。不过被皇帝夸,总归是件好事。朱颐坦估计心里美滋滋的,觉得自己当鲁王当得还不错。

万历皇帝更是朱颐坦的铁粉,连着表扬他好几次。一会儿说他忠孝,一会儿说他仁义。这么多好词往朱颐坦身上堆,搞得他都有点不好意思了。不过话说回来,被皇帝这么夸,朱颐坦的压力可能也不小。毕竟树大招风,万一哪天做错了事,那可就是从云端跌落了。

朱颐坦被表扬得多了,其他藩王估计心里都有点不是滋味。他们可能在想,这朱颐坦到底有什么特别的,怎么老是被皇帝夸。有些人可能还暗地里嫉妒朱颐坦,觉得他是个马屁精。但朱颐坦似乎并不在意这些,依旧我行我素,该干嘛干嘛。

朱颐坦的善行,说起来还真是数不胜数。他动不动就捐钱赈灾,而且一捐就是上千两白银。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普通老百姓可能一辈子都攒不到这么多钱。朱颐坦倒好,随手就捐出去了。这么大方,让人不禁怀疑,他是不是有什么目的。

除了捐钱,朱颐坦还把自家的湖田都拿出来救济百姓。这就更厉害了。要知道,在古代,土地可是最重要的财产。朱颐坦把自己的土地都捐出去,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不过话说回来,他作为鲁王,估计也不缺这点地。可能在他看来,这些土地还不如用来做善事。

朱颐坦还主动放弃俸禄,给穷亲戚分钱。这就更让人佩服了。要知道,在古代,很多官员都是靠俸禄过日子的。朱颐坦倒好,自己不要,反而给别人。这么做,肯定会得罪不少人。但朱颐坦似乎并不在意这些,依旧我行我素。

山东闹饥荒的时候,朱颐坦又是捐钱又是买米。他这么做,确实帮助了不少人。但同时也给自己惹来了麻烦。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朱颐坦这是在显摆自己有钱。还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朱颐坦这是在收买人心。不管别人怎么想,朱颐坦似乎都不在意,依旧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朱颐坦当鲁王,看起来风光无限,但实际上也不容易。他手下那帮宗室亲戚,简直就是一群刺头。有的杀人放火,有的乱伦乱性,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朱颐坦作为鲁王,本来应该管管这些人。但问题是,这些人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朱颐坦虽然是鲁王,但在这些宗室眼中,可能就是个毛头小子。

朱颐坦管不住这些刺头,只能向朝廷告状。这就有点尴尬了。作为一个藩王,居然要靠朝廷来管自己的手下,这脸上多少有点挂不住。但朱颐坦似乎并不在意这些,该告状就告状。他可能觉得,只要能把事情解决就行,面子什么的无所谓。

告状告多了,朱颐坦自己都烦了。他可能在想,我当这个鲁王到底有什么意思。整天忙着管这些不听话的宗室,还不如回家种地呢。但问题是,他作为鲁王,也不能真的回家种地。所以朱颐坦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干下去。这种感觉,估计挺郁闷的。

朱颐坦虽然管不住那些宗室,但他自己倒是挺守规矩的。他不像其他藩王那样胡作非为,反而经常做善事。这就让人有点好奇了。朱颐坦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他天性善良,还是因为他想借此博得朝廷的好感这个问题,可能连朱颐坦自己都说不清楚。

朱颐坦管不住那帮刺头,心里烦得很。他想,与其这样,不如干脆不干了。于是,他好几次上奏说要辞职。这个举动,在当时来说还真是挺少见的。要知道,在古代,当官可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朱颐坦倒好,主动要求不干了。这让人不禁怀疑,他是不是有什么隐情。

但皇帝就是不同意朱颐坦辞职。皇帝说,你朱颐坦是个好人,必须继续干下去。这话听着像是在夸朱颐坦,但实际上是在给他施压。皇帝这么说,朱颐坦还能怎么办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当他的鲁王。这种感觉,估计挺郁闷的。想走走不了,想留又不甘心。

朱颐坦被皇帝这么一说,估计心里更郁闷了。他可能在想,我当这个鲁王到底有什么意思。整天被那些刺头气得半死,还不能辞职。但他又不能违抗皇帝的命令。所以朱颐坦只能继续干下去,虽然心不甘情不愿。这种感觉,估计挺难受的。

朱颐坦虽然想辞职,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极怠工。他依旧尽心尽力地当他的鲁王,该做的事一样不少。这就让人有点佩服了。换了别人,可能早就破罐子破摔了。但朱颐坦却能坚持下去,这说明他还是有点骨气的。或者说,他对这个鲁王的位置,还是有点责任感的。

朱颐坦最后当了45年鲁王,活到60岁左右。这个年纪在古代来说,已经算是高寿了。他1594年去世,朝廷给他个谥号,叫恭。这个谥号听着还不错,至少说明朱颐坦确实是个好人。不过话说回来,谥号这东西,有时候也不能全信。有些坏人死后,也能得个好谥号。

朱颐坦当了这么多年鲁王,说实话,也没干出什么大事。他最大的成就,可能就是没惹出什么大麻烦。在古代,这其实已经很不容易了。要知道,有些藩王可是闹得天翻地覆,甚至还想造反。朱颐坦倒好,一直安安分分的,这可能就是他最大的功劳。

朱颐坦虽然没干出什么大事,但他做的那些善事,确实帮助了不少人。他捐钱捐粮,救济灾民,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好事。虽然这些事情看起来不怎么惊天动地,但对那些受到帮助的人来说,可能就是救命之恩。从这个角度来说,朱颐坦的一生还是很有意义的。

朱颐坦死后,他的善行可能很快就被人遗忘了。但他留下的那些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