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珠港澳大桥在经过长达35年时间后,于2018年终于修建完毕成功通车,为了庆祝这一重要时刻,还特意邀请当时红透半边天的莫言前来参观。
面对珠港澳大桥的盛景,没想到莫言身为一代文豪,诺贝尔得主,却遭到众人的质疑,口碑一下跌到谷底。
好端端的他,为何因为一句诗,而被大家觉得江郎才尽,徒有其表。
这到底是怎样一首诗,难道说莫言真的如大家所想那般,平庸的没有一点儿真材实料吗?
莫言“文通残锦”
“惶恐摊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过零丁洋》是文天祥在人生最低谷时,恰逢路过伶仃洋,看着涛涛不绝的河水联想起自己的过往而有感而发的一首诗。
这首诗如今已经被收录在初中的语文课本上,不少人应该都对这首诗有很深的印象,大家肯定也是因为这首诗,才知道原来珠江口还有一片叫做伶仃洋的水域。
在几百年后,这片水域,再次因为一座桥,重新进入大众视野。
这座桥就是珠港澳大桥,让人惊叹的是,整座大桥直接横跨伶仃洋,连接珠港澳三地,这样庞大的工程,背后自然离不开一些人的付出。
1983年,身为土工工程专家的香港富商胡应湘,觉得香港跑去内地实在是不方便,为了国家的运输业经济繁荣,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认为在伶仃洋上,可以修一座连接香港和珠海的跨海大桥。
在这个想法提出之后,胡应湘的设想被各地专家认可,都认为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情,并且假以时日是可以完成的。
所以在6年后,修建计划被不断完善,伶仃洋大桥顺利进入修建时期。
正在这时候,看到了伶仃洋大桥图纸的工程师,坐在一起集思广益,提出了一个比伶仃洋还要庞大的工程,珠港澳大桥项目。
不负众望的是,众人的想法被批准实行,在2003年伶仃洋大桥项目直接被应用在兴建珠港澳大桥的项目上,于是承载着无数人希望的计划,终于落实!
在面临着无数的问题,我们国家的工程师力排众议,战胜困难,最终在2018年这座大桥终于建成。
这是我国首次修建这样庞大的项目,从一开始虚无缥缈的设想,到最终完成,一共花费了35年,才建成了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这样开创历史的大桥,让我想起了另一座“万里长江第一桥”的武汉长江大桥,当时建成的时候通车,主席下车参观,有感而发的做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样的诗句。
其实武汉长江大桥也是当时主席的一块心病:我们国家要靠着国外的力量,才可以建起这么大的桥。
但是多年后,现在我们只用靠自己,就可以建设起世界之最的珠港澳大桥。这足以见得我们的成长有多么飞快!
所以在大桥刚刚完成的时候,为了庆祝大桥的负责人,也是特意请来咱们国家文坛大佬,莫言前来参观。
负责人以及媒体就想着,莫言文化水平那么高,也是得过奖的人,就想让莫言为了珠港澳大桥写一首诗。
于是在众人请求下,莫言就只能题词“一桥飞架东西,三地连成一体”就是为了描写,珠港澳大桥给人心里留下深深的震撼。
然而让人意外的是,这件事一被发表,网友看了纷纷炸锅,这句诗不是抄袭主席的吗?莫言是不是文通残锦了?
不免就想到,写出来这么普通的诗,莫言怎么会成为当代文豪的?
脚踏实地
其实莫言能有今天成为当代文豪的成绩,离不开他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
在莫言11岁的时候,因为家里特别贫穷供不起他上学,只有小学5年级文凭的莫言,只能辍学回家,但是在他后来文学生涯里,这段吃不起饭的经历,变成他写作的动力。
所以在同龄人都在学校学习的时候,莫言只能在农村干活,根本没有接触到知识的机会,直到1978年的时候出现了转机。
那时正是国家用人之际,莫言也想着摆脱现在的困境,于是莫言选择了参军,并且在里面接触到了大量的知识,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于是莫言开始尝试文学创作。
俗话说得好,近水楼台先得月,莫言知道自己身处黄土高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于是他就结合自己小时候接触到的乡土文化作为背景,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对故事进行叙述。
就是这样,在1981年莫言的首部两部短篇小说接连问世,不仅让莫言升职加薪,更是奠定了莫言之后在文坛的基础。
在这之后,莫言心里有了更高的追求,1984年他成功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接触到了更系统的培养和更专业的知识。
在学校期间,他的作品也是层出不穷,这一下子让莫言被文坛很多大佬高度赞赏。
1986年,莫言从学校毕业,在同学都面临着找不到工作的困境时,莫言在家静心创作,于是《红高粱》就这样被写出来了。
甚至刚发布直接爆火,这也让大导演张艺谋所看到,次年就拍摄了同名电影,这部电影也成为张艺谋导演的代表作。
在电影上映之后,看完之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在一望无际的贫瘠荒凉,寥无人烟的十八里坡,身穿着嫁衣的姑娘,背后却有着大片大片的红高粱。
于是莫言这些文字被张艺谋以独特的拍摄手法,呈现出来的时候,这个电影已经不能称之为电影了,这简直是艺术!
于是在这之后莫言更是撰写并且发表了一连串的作品,1995年因为作品名字争议很大的《丰乳肥臀》,2005年的《檀香刑》,2008年的《生死疲劳》……等等。
在创作这些作品的同时莫言还获得了不少奖项,在2012年,代表着文学届含金量最高的奖项:诺贝尔文学奖,被授予莫言。
谁能想到,小时候每天放牛养羊的小伙子,长大之后一路逆袭,成为文豪?
就这样莫言带着我国文学作品走向世界,一时间莫言在国内成为人人追捧的“文学明星”。
所以在2018年,为了庆祝港珠澳大桥的建成,特意邀请莫言前来参观,才发生了前面提到的故事。
也正是因为大桥的建成,港澳地区来国旅游热度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港湾区人想要北上旅游,之前难以跨越的一片汪洋,现在通行变得超级轻松,30分钟就可以跑完全程。
再加上在前几天是中秋佳节,于是乎,组团旅游和自驾游的人纷纷出发上桥,想来国内玩。
体验过大桥的香港车主就说:真是太方便了,早上上桥到珠海,中午又跑到中山吃饭,参观孙中山纪念馆,晚上到深圳再回香港,一天就可以玩三个城市!
其实这话正好对应了莫言的“一桥飞架东西,三地连成一体”。
有些人就说了,莫言先生的题词的确很平庸,没有发挥出大师的才华,很遗憾!
但是我认为因为一句即兴写的诗,就这样轻易的否定莫言先生一生的贡献真是不妥,他在文学上的成绩是不可估量的。
结语
莫言在文坛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文章讽刺夸张的写作手法,有人能接受,有人就要反对,我们改变不了别人的想法,众口铄金,不能拿着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别人。
不过莫言能有今天成绩,本就是常人无法到达的顶峰,人在高处自然一言一行就饱受争议。
参考信源:
中国新闻周刊2023-12-28 《莫言:为自己而写》
新周刊2020-10-13《诺贝尔之后,莫言怕了“流量”,返乡才“成熟”》
中国科普网2024-06-01 《港珠澳大桥:伶仃洋上的复兴桥|国家工程师带你看大国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