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骏e-POWER黯然退场,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款车型的失败,更是一场豪赌后的反思。

静守初心意韵绵 2025-03-12 09:25:25

这不禁让人想问,谁该为这场日产的“豪赌”买单?

昙花一现:奇骏e-POWER的短暂生命

还记得2023年5月,东风日产奇骏e-POWER带着满满的期待上市,官方指导价定在18.99-19.99万元。作为一款紧凑型SUV,它搭载了日产引以为傲的第二代e-POWER技术,仿佛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可谁能想到,仅仅过了不到一年时间,就传出了停产的消息,着实让人感到惋惜。内部人士透露,经销商已经开始清理库存。这颗新星,就这样还没来得及绽放光芒,就陨落了。这究竟是为什么?

内忧外患:压垮奇骏e-POWER的两座大山

奇骏e-POWER的停产,绝非偶然,而是内忧外患共同作用的结果,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先说“内忧”——巨额亏损,看不到盈利的希望。 据说,每卖出一台奇骏e-POWER,日产就要亏损一大笔钱。前期可能亏个两三万,后期甚至飙升到六七万!这是什么概念?辛辛苦苦卖车,结果卖一台亏一台,这生意还怎么做下去?导致亏损的原因,可能是零部件成本太高、生产成本控制得不好,又或者是定价策略出了问题。总之,成本高企,收入却跟不上,亏损就像一个无底洞,看不到尽头。

再看“外患”——市场竞争太激烈,定位太尴尬。 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简直是“神仙打架”,比亚迪、吉利、长城这些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型,一个比一个厉害,疯狂抢占市场份额。奇骏e-POWER夹在燃油车和新能源车中间,定位十分模糊。说它是燃油车吧,它又用了电驱动;说它是新能源车吧,它又不能享受绿牌政策。这种“油电混动”的概念,在中国市场似乎不太吃香。特别是那些限牌城市的消费者,本来想买个新能源车拿个绿牌,结果奇骏e-POWER不能上绿牌,那还不如直接买燃油车或者纯电动车呢。

e-POWER:真的是“伪混动”吗?

很多人说e-POWER是“伪混动”,这个说法公平吗?其实e-POWER的技术原理,和其他混动不太一样。简单的说,它的发动机并不直接驱动车轮,而是专门用来发电,然后用电驱动车辆。就像一个自带发电机的电动车。

具体来说,奇骏e-POWER搭载的是一台1.5T的发动机,这台发动机不参与驱动,只负责带动发电机发电,然后把电能输送给电机,由电机来驱动车辆。它的前电机最大功率是150千瓦,最大扭矩是330牛·米;后电机最大功率是100千瓦,最大扭矩是195牛·米。

从技术角度来看,e-POWER有它的优点。比如,燃油经济性比较好,WLTC工况下的综合油耗可以低至6.36升/百公里,而且驾驶体验也比较接近纯电动车,加速平顺,响应迅速。但是,e-POWER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技术比较复杂,维护成本可能比较高,而且在中国市场的接受度不高。毕竟,大家更喜欢那种既能省油,又能上绿牌的新能源车。

当然,用户体验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些车主反映e-POWER的驾驶感受确实不错,油耗也比较低。但是也有车主担心它的维护成本,毕竟这套系统比较新,万一出了问题,维修起来可能比较麻烦。如果换做是你,你会怎么选择呢?

前车之鉴:奇骏e-POWER的教训

奇骏e-POWER的失败,对日产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可以成为一次宝贵的教训。

日产的战略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可能是市场调研做得不够,没有充分了解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车型的需求。也可能是定价策略出了问题,价格定得太高,没有体现出e-POWER技术的优势。还有可能是营销推广做得不够,没有把e-POWER技术的优势有效地传递给消费者。

奇骏e-POWER又给了其他车企什么启示呢?那就是,一定要充分了解市场需求,精准定位目标用户。要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要加强技术创新,打造差异化的优势。更要重视营销推广,提升品牌的认知度。

未来之路:日产的在华新能源之路

奇骏e-POWER的停产,并不意味着日产放弃了在华新能源市场。那么,日产接下来会怎么做呢?它会调整在华新能源战略吗?它会推出更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车型吗?e-POWER技术还有改进和发展的空间吗?日产又该如何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在新能源领域的全新形象呢?

我相信,日产会从奇骏e-POWER的失败中吸取教训,重新出发。毕竟,中国市场这么大,机会还有很多。同时,对于已经购买了奇骏e-POWER的车主来说,日产也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和保障,让他们安心用车。

所以,你觉得奇骏e-POWER的停产,对日产来说是件好事还是坏事?你认为日产应该如何调整在华新能源战略?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0 阅读:3

静守初心意韵绵

简介:难走就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