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每天六点下班和九点下班,差距真不是短短的三个小时而已。
朝九晚五就不说了,都是非业内人士的误解,银行员工从来没有奢望过。
银行上午九点正常对外营业,下午五点准时关门歇业,让客户觉得工作人员每天的工作时长,只有八个小时。
实际上,不管是营业网点还是中后台部门,都得提前到岗做准备工作,尤其是接押运车比较早的网点,八点之前开门很正常。
结束营业后,工作人员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银行讲究当日事当日毕,否则回家了都得跑回来处理完。
但,综合算下来,朝八晚六的工作时间,按理说是可以实现,顺便提升一下员工的幸福感。
可令人费解的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想六点下班,怎么就那么难?
第一,业务少,工作量反而增加。随着手机银行和移动支付的普及,银行的到店客户数越来越少,很多来网点办理业务的客户会发现,经常是工作人员比客户还多。
但等候的客户再多,柜台却只开一个,没办法线上办理业务的客户,可能要等半个小时以上,经常引发客户的强烈不满。
这里要帮银行解释一下,银行的业务不只限于现金柜台,甚至以后可能会完全撤销柜台交易,大厅里的每一个员工,都有自己的工作和任务。
看上去好像银行的新客户少了,但员工的工作量可一点也没有减少,没有客户进来就得出去拓客。
甭管是严寒还是酷暑,都得外出发传单,于是,客户下班的时间,就变成了员工最好营销的上班时间,六点打卡就成了奢望。
第二,银行管理人员层层加码。“把目标定在太空中,最后总能落在树上”,银行管理人员都是用这样的方法,确保自己的业绩不会太差。
现阶段,本来银行的业务就特别难做,贷款放不出去,存款规模又再创新高,可管理层还是要求,同比只能进步,没有任何理由退步。
从高管到初管,每个人都把指标任务提升一个高度,还要层层压实,最后受罪的还是一线普通员工。
虽然营业时间到了,但员工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面对多如牛毛的指标,不加班根本完不成,而且银行的工作特殊,所有的会议都是安排在下班后。
别以为非一线员工就有好日子,组织条线人员参加督导,做好每个指标的过程管理,还得经常准备开会的材料和数据,平均都得八九点下班。
第三,有“显眼包”喜欢做样子。一般银行二三季度,难得有些日子不太忙,可以考虑早点下班,可偏偏办公室里,还有不少“显眼包”存在。
白天看不到这些同事的踪迹,一到了下班的点,不是在电脑前奋笔疾书,就是带着笔记本去给总经理汇报工作,整得特别忙的样子。
没有管理层会鼓励主动加班,但话里话外,总是会表扬那些经常忙到深夜的同事,并且让这些人在年终考评上,得到一些回报。
办公室里有几个“显眼包”挺不错,反正员工卷来卷去,也不用额外支付加班工资,无形中给其他同事带来对比和压力,延长了工作时间,最后受益的还是管理层。
只是,那些工作时间效率高的同事,还得被无情地卷入这场“情景剧”,比拼演技和耐心,没办法准点下班了。
讲实话,银行员工都很羡慕那些准点下班的公司,工作和生活可以完全切割开,哪怕工资低一点,都极具性价比。
可惜啊,银行内部有这么多主观和客观的限制,朝八晚六可能只能存在于想象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