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电话被诈骗186万!AI诈骗在全国爆发,这三种套路一定要注意

科学多一点 2025-03-11 16:38:51

你知道吗?正在和你聊天的“妈妈”可能不是真人!

当你突然接到来自“父母”或者“儿女”带着哭腔的电话时,是不是马上就心急如焚,无论对方说了什么,全部都统统照做。

还有人为了赎自己被“绑架的妈妈”被骗50万!

而这背后,竟然是ai语音在搞鬼。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诈骗手段正变得越来越多样,陷阱无处不在,下面这三种套路一定要万分警惕!

1. AI语音合成:真假难辨的“亲人来电”

之前就有一个非常经典的诈骗案例,仅凭一个以假乱真的语音就骗走了一个母亲35000元!

事情发生在傍晚句容市某小区内,当时杨女士刚准备做晚饭,手机微信突然跳出一条好友申请,验证消息写着:“阿姨您好,我是小晴的大学室友。”

紧接着发过来一个账户并伴随着一条消息:“小晴的手机坏了,现在需要交35000元的培训费就能进剑桥大学联合实验室了。”

“小晴上周还说要参加学术论坛,这周就要交培训费?”杨女士心里犯嘀咕,但对方紧接着发来一段语音。

她点开一听,熟悉的嗓音瞬间击中内心:“妈,我手机进水开不了机,这是张教授的私人账户,名额只剩最后三个了!”

厨房的油烟机嗡嗡作响,杨女士握着手机的手微微发抖。女儿的声音里带着急促的喘息声,丝毫没有察觉女儿这条语音的异常情况。

也忽略转账的账户“张教授”的账户竟是个私人银行卡号。

当时杨女士脑子里可能也闪过怀疑,但是对女儿的爱和信任占据上风让她毫不犹豫就把钱转过去了。

转账成功的提示音响起时,杨女士还想着女儿能进这个“剑桥大学联合实验室”有多光荣。

直到晚上九点,杨女士和女儿打视频电话问报名成功了吗?视频里女儿听了妈妈说的话瞪圆了眼睛:“妈,我手机今天一直满电啊!而且我们导师根本不姓张!”

杨女士这才知道自己是被诈骗了。

骗子聪明的利用杨女士对孩子不设防的心理,又拟造一件非常紧急的事件凸显急迫性,不容杨女士多想就落入骗子的圈套。

经过警方调查得知,原来杨女士的女儿近期频繁接到一些名为快递,外卖的无声电话,接起来后也没人,她也只是“喂”了几声,询问对方是谁,电话十几秒就挂断了。

她也没有太过于在意,就这短短的十几秒她的声音就被捕捉提取到,然后骗子就利用ai编造出完整的带有她本人情感甚至语气的句子。

就像杨女士后面念叨的“现在连自己孩子的声音都要“防伪认证”了,这世道...”

利用AI语音合成技术,诈骗分子可以模仿任何人的声音,甚至能够还原语气、语调和情感进行诈骗让人防不胜防。

2. AI换脸视频:以假乱真的“视频通话”

相同的事情还发生在陕西西安,从事财务工作的张女士在上班时接到老板的视频通话,老板声音迫切的要求她转账186万元到一个指定账号。

面对这么大一笔资金流动,张女士内心肯定也会有所怀疑。可能是老板的私事,她就没有过问。

这一种伪造诈骗类骗子都会制造一种“立即马上”的紧张感,对张女士进行精神上的施压。

由于张女士看到视频中的人就是老板本人,声音也是老板的声音,完全没有任何疑心就按照要求直接把186万转到老板要求的指定账号里了。

当这种骗局如果能去亲自找老板面对面确认一下基本都会不攻自破,真正的老板不会跳过审批流程单独联系财务。

转账之后,因为公司有规定需要将电子凭证发到公司财务内部群里,然而下一秒,群里的老板看到信息后,向她“这是什么款项?”。

张女士这时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连忙报警求助,警方立刻对接反诈中心,联系相关银行进行紧急止付,最终保住了大部分被骗资金156万元。

调查之后发现对方是利用ai换脸技术,对张女士进行诈骗,利用人眼见为实的心理让人防不胜防。

多观察生活细节,AI再厉害也复制不了真实记忆。在这个AI以假乱真的时代,我们比技术更珍贵的,是人与人之间真实的温度。

图片来自看看新闻news

3. AI伪造身份:难以识别的“网恋女友”

爱情,总能波动人内心的情感,让人容易冲动上头。但是网恋还是一定要谨慎。

上海闵行的刘明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在短视频平台刷到的“完美女友”,竟是AI生成的“数字幻影”。

如果不加以防范,仅凭网络上的文字聊天,也能让人沉迷其中,掉进骗子的“温柔陷阱”。

来自央视新闻

那是个闷热的六月傍晚,刚离婚半年的刘明滑动手机时,突然刷到一条弹古筝的短视频。

画面里的女子一袭白裙,侧脸在逆光中显得格外温婉,配文写着:“35岁,相信缘分会在转角处。”评论区里,ID“焦糖女士”主动私信:“刘先生也喜欢《渔舟唱晚》?”

骗子针对用户画像去为“猎物”定制网络女友人设,从短视频点赞记录和爱好,也是下了足够的心思。

这让刘明的内心掀起了恋爱的小火苗。短短两周,两人从民乐聊到人生,对方甚至发来“身份证照片”和晨跑自拍视频。

当屏幕那端的TA完美契合所有期待时,或许正是危险的开始—毕竟现实中的缘分,从来不需要精心设计的剧本。

可能感性打败了理性,双方甚至没有见过面的刘明就面对“女友”的要求有求必应。

当“焦女士”说要在浦东开间茶室时,刘明毫不犹豫转去8万装修款。之后又是母亲心脏搭桥、茶叶被海关扣留...前后20万元转账,换来的是永远“正在忙”的视频邀请,和一张张字迹工整的“借条”。

前前后后被“女友”以各种理由转走了20多万,刘明才逐渐清醒意识到种种不对劲的地方选择了报警。

爱情使人盲目,但是也要守住自己的理智。

直到警方破案,刘明才看到真相:那些让他心动的生活视频,是用AI换脸技术合成的;

所谓进货单和病历,是ChatGPT生成的模板;甚至连“焦女士”弹古筝的手部特写,都盗用了某网红三年前的素材。

知道真相的刘明表示以后再也不相信网恋了。

人们在网上社交时,要时刻保持警惕,莫轻信突如其来的“爱情”,不透露个人信息,更不要轻易转账汇款。

利用AI生成的虚假身份信息,诈骗分子可以在社交平台上伪装成高富帅、白富美,通过情感诈骗获取受害者的信任,进而实施诈骗。

但AI骗局也并非无懈可击,其实想要识破他们还是非常容易的,首先就是这些骗局基本上都是无中生有。

你只需要真正的多次核实准确性,就能大大降低被诈骗的风险,提高自己对于资金转移的敏感性,提高警惕。

0 阅读:0

科学多一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