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歌》:特立独行的李晓悦,才是全剧活得最清醒的人

晶姐札记 2024-09-29 20:03:38

天底下能有多少人在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呢?那隽觉得穷人没有权利自由和放松。

不过那隽的女友李晓悦,那个他眼中任性的穷女人,却照样将日子过得多姿多彩。

许多人觉得那隽总能输出那些道破人生真相的扎心金句,堪称人间清醒。但我认为特立独行的李晓悦,才是全剧活得最清醒的人。

01

出生于四川某县城的李晓悦,原本是家里备受宠爱的独生女。全家人在她上初二的时候就特别想去西双版纳旅行,但一直拖到了上高中也没有去,合计等高考之后再计划旅游,却不料父母在她上高三时突然出车祸意外身亡。

从此,李晓悦便决定及时行乐,不想再留有任何遗憾。与其把希望寄托在将来,不如好好享受当下,因为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

李晓悦和那隽认识三年,已经换了七份工作。只要遇到任何不舒心的地方,她就会果断辞职。比如通勤时间太长、嫌弃直属领导有口臭......当然最主要的辞职理由还是加班太多了,她甚至在剧里因为不满连续加班就直接搬出劳动法炒了老板的鱿鱼。

后来到了那伟所在的公司,李晓悦宁愿只拿八千元的工资,也要拒绝升职加薪的机会,直接把领导都给整不会了。因为李晓悦觉得自己没有必要为了多拿五千元,就去承担更多的压力,牺牲掉自己大把的休息时间。

原著《我不是废柴》里提到李晓悦曾经在一家大的4A公司待过一年,收入高福利好而且还受到领导的赏识,但高强度的加班导致精神紧张,令她浑身长满湿疹,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崩溃之下索性狠心辞掉了这份看似有前景的工作。

因此以李晓悦的工作能力,想实现那隽为她规划的目标,在大公司做到管理岗位并非难事,但这也意味着她要像那隽一样做资本的奴隶,忍受高强度的加班,甚至不惜以透支身体健康为代价。

那隽所在的上市公司,除了在厕所安装计时器之外,原著提到还有手机响三秒必须接的变态规定。长期熬夜加班,导致那隽在32岁就得了惊恐症和抑郁症,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之前制定的十年发展计划会因为身体状况而被打乱。

沈琳做了五年的家庭主妇,生完孩子就落下了漏尿的病根,第一次出去面试挤地铁就忍不住尿了一裤子,等到去商场买了新的裤子和鞋子,换上之后再去面试,已经迟到了两个小时。

后来丈夫那伟失业,沈琳做月嫂两个月累到腱鞘炎发作,原著提到她腰椎间盘突出,甚至一度无法站立只能躺着,月嫂的职业生涯也就此结束了。她愿意吃苦做蓝领,好不容易做了一番心理建设放下了面子,然而偏偏自己的身体不给她这个赚钱养家的机会。

原著中陆总(剧里是老高)的猝死对那伟的打击很大,仿佛是在向他暗示一切挣扎努力都毫无意义。

“死亡太近了,太近了,张牙舞爪,一步步向他逼来,再也无法假装它是遥远的不相干的谈资。那天他收到了新闻推送,是北京近10年居民死亡情况调查报告。新闻写着,40岁到59岁组,死亡人数10年上升24倍。其中,男性40岁到49岁组死亡率10年间增长了73%,女性增长了15%。多么吓人的数据,多么痛的领悟。还以为生命就是一本厚厚的存折,任由自己肆意挥霍。没想到某天打开,发现余额是可怜的个位数,很快就要耗尽了。”

直到亲眼看到、亲身经历,那伟和沈琳才深刻意识到,身体不好才是最大的中年危机,于是他们达成共识,以后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把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李晓悦宁可躺平也绝不内卷,因为她早就明白了什么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02

那隽嫌弃李晓悦这个精致版“三和大神”,不求上进,没有规划,却看不到李晓悦身上的优点,比如情商高且重义气。

当那伟的整个市场部门都被一窝端,只有能力出众的李晓悦是他们部门唯一没有被裁员的人。那伟希望李晓悦能够抓住机会留下来,可李晓悦却毫不犹豫选择和大家一起离职:

“我是那总介绍进公司的,如果他走我留下还要取代他的位置,那么我不就成了忘恩负义的混蛋了吗?”

倘若李晓悦没有强大的精神内核,果断拒绝一切PUA,那么真就可能会被那隽压力山大的爹味说教所影响,焦虑内耗到产生自我怀疑。

李晓悦劝那隽别光想着挣钱,更要懂得享受生活。她平时会和汉服社的姐妹出去游玩,即便穿着便宜的衣服,吃着十五元的糖葫芦也会很满足,更何况国家大剧院、故宫和圆明园的门票也不贵,足以收获快乐。

然而那隽却对此嗤之以鼻:“拿精神享受代替物质享受,这是失败者的狡辩,穷人的精神鸦片。一切廉价的东西,都不值得追求。”

他觉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活在当下就是不思进取原地踏步,普通家庭出身的穷孩子本就机会不多,没有资格在该拼搏的年纪选择安逸,否则就会落得像自己的哥哥那伟和嫂子沈琳那样双双失业的下场。

“我只是想要一份工作,交得起一个单间的房租,吃得起普通水准的三餐,看得起周末的电影,买得起商场大减价的衣服,偶尔去旅游坐得起高铁二等座,住得起青旅。买不买房生不生孩子都可以不考虑,为什么就这么难呢?为什么这个世界非要逼人成功,去打破脑袋争抢呢?少一点、慢一点不行吗?我想长跑,慢慢跑,为什么非得逼着我百米冲刺呢?”

李晓悦很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但那隽给不了简单的快乐和纯粹的幸福。

03

李晓悦确实喜欢高大帅气的那隽,也很高兴那隽这样条件的男人能看上自己,但那隽身上的傲慢和控制欲让她始终在内心深处比较抗拒这段感情。

在交往三年的时间里,他们已经分手不下十次了,每次都是李晓悦先提出分手,然后那隽主动求和。

李晓悦对待感情非常清醒,她并不恋爱脑,每次和那隽分手之后依旧吃喝玩乐享受生活,云淡风轻的样子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

那隽倒是在某次分手之后果断去相亲了,他先碰到了各方面条件与自己类似的注册会计师,对方是同样崇尚内卷喜欢提前规划的交大博士,但那隽却嫌弃对方过于精致利己,将所有事情都算得一清二楚,反而没有了爱情的乐趣,结果却被对方怼的哑口无言:

“真爱是经得起算计的,叫别人不要计较的人,一般都是自己特计较的人。怕别人先计较,自己没有计较的空间了。”

后来的相亲对象是年轻漂亮的富二代海归,直接专挑西餐厅贵的菜肴点,还开了一瓶一千元的红酒,然而那隽却凭借着自己固有的认知,就断定对方是以相亲名义骗吃骗喝的捞女,却没有想到人家是拿平时的日常生活水准,专门淘汰像他这样的凤凰男。

正如李晓悦曾经所说的那样,既然那隽觉得只有他这样的条件才配生二胎,那么在全球富豪眼里,那隽可能连繁衍的资格都没有。

聪明的李晓悦看待事情很通透,她非常清楚那隽一个北大本科清华硕士为什么会看上自己这个二本院校中文系毕业生,因为她漂亮而且不爱钱。

即便那隽愿意把全部的身家(两千万大平层房产证、三张银行卡、车钥匙)都交给李晓悦,但李晓悦还是直接拒绝了那隽的求婚:

“你说你爱我,其实你并不爱我,你只是爱我的不爱钱,不算计你,你觉得我经济实惠。你所有的一切,都是出于利益最大化考量......我和你在一起特别焦虑特别压抑,我感受不到你的心,你知道这种感觉吗?”

那隽的爱不是白给的,只要走进婚姻,她便不再是李晓悦,也许会按照那隽之前规划的路线,被改造成理想的贤妻良母。这意味着她将做出妥协,牺牲部分自我,忍受失去自由的痛苦。

李晓悦始终蔑视世俗的评价体系,又岂能甘愿受困于婚姻的枷锁?

04

原著里的李晓悦最终选择了和沈磊在一起,那隽和沈磊甚至还因此当着亲朋好友的面打起来了。

那隽觉得沈磊不过是可以满足李晓悦浪漫的幻想罢了,两个没有责任感的人走到一起只会是灾难,毕竟随性而活也得有经济基础。

相比之下,剧里的大结局更加美好。李晓悦实现了从文案策划到烘焙师的转型,完全有能力养活单身的自己。她和已经有新欢的那隽在北京街头的十字路口彼此相望,之后又擦肩而过形同陌路。

李晓悦坦然一笑,走向了未知的前方。

怎样的人生才算成功?没有标准答案,但最幸福的莫过于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