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人家》:读懂张阿妹的亲生女儿为何毕业即失业,才明白父母的眼界和格局到底有多重要?

晶姐札记 2024-11-06 21:55:45

尽管身为女性比较厌恶庄超英的愚孝,但也不得不承认他确实是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作为棉纺厂附中的数学老师,庄超英给厂里不少职工的孩子都补过课。他对待教育的态度是一视同仁,觉得学校分快慢班的做法并不公平。

由于市面上的高考复习资料很少,庄超英只能在寒假刻蜡版纸油印试卷资料。虽然双手生满冻疮吃尽苦头但他却甘之如饴:

“当他一笔一划刻写文字或数字时,他觉得,他是在一字一句地刻下他对学生们的期盼,他是在刻画一群少年们的灿烂未来。”

在第八集,庄超英鼓励学生们努力抓住机遇改变命运的那番演讲可谓振奋人心,希望之光瞬间照亮了整间教室。

虽然庄超英只有中专学历并未参加过高考,但在1977年12月底全国恢复高考之时,他被市教育局选中参与本地高考阅卷工作,至今都难忘语文组老师在批改作文试卷的时候看到的一句话:“高考是最公平的改变命运的机会”。

高考的全面恢复让庄超英敏锐察觉到了市场风向的巨大转变,他清醒地意识到读书才是唯一出路:

“图南和筱婷一定得好好读书,认真地读书,书读好了将来一辈子穿皮鞋,如果读不好一辈子穿草鞋。”

彼时大儿子庄图南正上五年级,距离小学升初中只有短短半年的时间,庄超英就决心让成绩尚可的儿子放手一搏去考重点中学。

他先是做好儿子庄图南的思想工作,在高考录取榜前激动地告诉儿子,去重点中学可以增加考上名牌大学的概率,将来就能出去见识世面,前途不可限量。

由于市面上没有相关参考书,庄超英就想方设法搞到了省重点一中的真题试卷,自己整理了小学语文和数学两个科目的重点难点。

虽然涉及到原生家庭问题,庄超英的思想观念比较传统保守,但他的教育理念却是相当开放先进。

在那个年代,厂里别的孩子都考中专技校将来准备端铁饭碗,而庄超英早早就督促自己的子女好好读书,坚持让他们考一中上大学。

庄超英看到全国恢复高考,感受到了国家对于高考的重视。后来中美建交的信号,让他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在英语还没有正式纳入高考科目的时候,他就已经让孩子们去看电视台的英语讲座了。

当校园教育受到小说、诗歌、电影等社会流行文化的冲击时,庄超英觉得没有必要将文艺作品当成洪水猛兽,只要学生不影响学习,可以吸收新鲜进步的思想。

后来庄超英还主动劝说邻居林武峰,一定要重视儿子林栋哲的学习。受到庄超英的影响,林武峰和宋莹开始关心林栋哲的教育问题,最终他们搬去了高考分数线更低的广州,林栋哲和庄超英的儿子庄图南、女儿庄筱婷都考上了名牌大学。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隔壁吴家的短视,亲手毁掉了三个孩子的前途。

吴家是重组家庭,棉纺厂二车间的吴建国原本独自抚养女儿吴姗姗和儿子小军,后来在工会的撮合下与街道女工张阿妹成亲。

张阿妹爱占便宜又尖酸刻薄,她让继女吴姗姗在清晨寒风中排队买肉,而自己的亲生女儿小敏却在家睡觉。吴姗姗在饭桌上夹红烧肉,都要看后妈张阿妹的脸色。

张阿妹的亲生女儿小敏学习成绩不好,张阿妹想让小敏占用吴家唯一的接班进厂名额,就说继女吴姗姗成绩好,用不上这个名额。

正如大家背后议论的那样,有了后妈就有了后爹。吴建国懦弱无能,考虑到供养两边的老人和三个孩子负担过重,便想让女儿早点毕业出来工作。而且他担心如果自己的亲生女儿吴姗姗考上重点高中,而张阿妹的亲生女儿小敏上了技校,会让妻子没有面子感到不舒服,便偷偷将女儿吴姗姗的中考志愿从高中改成了中专。

张阿妹希望亲生女儿小敏就读农村学生少的纺织专业技校,以便未来可以接老吴的班进棉纺厂端铁饭碗,然后找个城市家庭出身的同学过日子。

轮到给继女吴姗姗规划的时候,张阿妹说让吴姗姗就读师范、卫校、邮电这种农村学生多的热门专业,却不怕继女将来可能会找农村同学组建家庭。

当庄超英操心侄子向鹏飞的学习问题,张阿妹还炫耀说小敏上了技校,姗姗上了中专,她和老吴轻松了,再也不用操心两个女儿将来的工作问题了。

然而没过多久,棉纺厂就开始大量裁员,不再招收职工子女和技校学生。

张阿妹机关算尽,却导致亲生女儿小敏毕业即失业。小敏也埋怨母亲张阿妹,当初可是听了她的话才选了纺织专业。后来小敏想去理发店工作,不愿意再继续听母亲的安排去三车间做临时工。

张阿妹的继女吴姗姗读了农村学生多的师范中专,如今反而有了国家分配的工作。继子小军后来读了邮电中专,因为老吴怕妻子张阿妹不愿意小军上高中住在家里,就没有让亲生儿子读高中。

回想当初老吴二婚,可是凑齐了36条腿,三转一响也凑足了一半,有了自行车和收音机。对比黄玲用自己的嫁妆缝纫机才给儿子图南换来了自行车,可见老吴如果没有和张阿妹结婚,他抢着加班赚钱也能养得起姗姗和小军,说不定两个孩子都能读高中考上大学。

多年之后,吴建国带着吴姗姗来庄家拜年时,感慨“图南和筱婷都是大学生,姗姗和小军要是也这么出息就好了”,黄玲忍不住回怼,言语里夹枪带棒:

“老吴,你老说这话怪没意思的。当年姗姗能上一中,你不肯供,给她报了中专,小军能上高中,你怕他考不上大学,哦,还怕阿妹不愿意小军上高中住家里,还是上了中专。再说,出息有啥用,将来还不是要回苏州,不说将来了,就说今年,要不是鹏飞租了栋哲的房间,他们兄妹回家过年得睡地上。”

吴姗姗替父亲吴建国解围,说她曾经也怨过父亲,后来想想觉得父亲只是不知道时代会变化得这么快。

此时的吴姗姗已经背刺宋莹,跟了刘副厂长的儿子,就利用职权逼迫宋莹把房子租给她做婚房。

“是啊,谁也不知道时代怎么变,我家选了难的路,你爸爸选了容易的路。”

“做家长的,总得给孩子创造条件吧。林栋哲成绩不好,林工努力调到广州,宋莹放弃了稳定工作,得,林栋哲考进交大了。”

“做家长的,为了孩子好,该牺牲的时候就得牺牲。”

黄玲的话道出了事情的真相:目光短浅的父母只看见眼前的利益,甚至不愿意做出牺牲和改变,最终也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最可怕的并非贫穷,而是父母没有眼界和格局。

【图片来源剧照、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