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文章,是针《酷儿》的影评,里面提到了“垮掉的一代”。因为影评原著《酷儿》的作者就是“垮掉的一代”三巨头之一的威廉·巴勒斯。(另外两位是《嚎叫》的作者艾伦金斯伯格与《在路上》的作者杰克·凯鲁亚克。)
这里的文章,是一个简要补充。
绝大多数人一提到“垮掉的一代”,大多倾向于游手好闲的游荡,毫无伦理原则的乱交,公开且张扬的嗑药,以及各种奇装异服的招摇过市。没错,以上全都是“垮掉的一代”的典型特征。
但是,如果真正以为“垮掉的一代”代表了真实的美国,那就大错特错了。
“垮掉的一代”,是指成长在二战以后的年轻人,时间跨度为1950-1970年代,大约有30年。中间也有迭代,中期有嬉皮士运动的崛起,后期则是摇滚乐的崛起,使得30年变得并不始终如一。
昨天的文章也提到,“垮掉的一代”主要影响于文化界,对深广的社会影响,实际上没有那么大。反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垮掉的一代”自身被证明只是一种文化畸形,需要社会进行纠偏。在外面浪荡惯了的巨子,最终也得回归社会,威廉巴·勒斯最终也回到了大学之内,乖乖去做了一名大学教师。
而受“垮掉的一代”影响成长起来的青年,我们熟悉的人里面,有史蒂夫·乔布斯,结果他就没有垮,反而成了最具创造性的天才企业家。
还有就是比尔·克林顿,年轻时也深受“垮掉的一代”的影响,即便与希拉里谈恋爱的时候,也留着大胡子与大波浪,衣着风格有着明显的嬉皮士风格。结果,最后他成了美国的总统。
克林顿出生于1946年,从1993年登上总统宝座。
克林顿之后,继任的总统小布什也出生于1946年,作为官二代的小布什,受垮掉的一代影响相对较小,但他同样喝过狼血,读大学生成为了“骷髅会”的成员,思想激进偏激,与“垮掉的一代”隔空对话,以相反的形式表达着自己的激进思想。
再后来,拜登出生于1942年,比克林顿、小布什年龄还大,在“垮掉的一代”思想盛行的时候,拜登是一名体育健将,也是一名高学历的精英,似乎没有受到左翼激进思想的影响。其实也不是,拜登正是在小马丁·路德·金博士遇刺之后,开始从一名财经律师变身为了一名公设辩护人,思想更加激进,直至多年后终于当上了总统。
还有特朗普,他同样出生于1946年,与克林顿、小布什同岁,年轻时也受到了“垮掉的一代”的影响。尽管他是一名富二代,但是他是兄妹四人里最小的那一个,从小老特朗普压根没想着让他来接班,而是心属于哥哥。于是,不能接班的小特朗普就成了一名小混混,小学生时压根不好好读书,而是瞎混,甚至将老师都给打了。后来,因为哥哥对于接班没有兴趣,特朗普才不得不收敛自己,接过了老特朗普的班,并将家族的房地产生意进一步做大,他自己也慢慢爬上了总统宝座。
也就是说,从1993年到现在,还有未来的特朗普任期内,美国都在继续接受着“垮掉的一代”的影响。尽管作为文化现象,早在1969年身为共和党的尼克松上任总统后,“垮掉的一代”就迅速衰落了。
这中间,只有奥巴马在任的八年,因为奥巴马年龄更小,没有经历过“垮掉的一代”。但是,奥巴马身为黑人,他在任时,在思想文化领域更为激进,对于平权思想的推动,大大加快,现在美国盛行的平权运动,莫不与奥巴马的政策息息相关。
所以,“垮掉的一代”并不是真的垮。而是浮在上面的文化精英在喧嚣,下面的社会继续在正轨上按部就班地发展。甚至,当社会发现思想文化走歪了后,还会反过来进行纠偏,督促他们回到社会正轨上来。
对中国来说,受“垮掉的一代”影响最严重的是1980年代的青年们。那个十年里,中国的思想文化也处于狂飙状态,看着金庸古龙武侠小说与琼瑶言情小说长大的80后们,在当时也被老一代人认为是没救的一代人,是烂泥扶不上墙的一代人。甚至,思想狂飙到了那个十年最后一年里,爆发了某件事。
转眼多年过去了,我们再次回望1980年代,才会发现那十年不仅不堕落,反而是中国发展最好的十年,是令人无比怀念的十年。当时,不过是因为狂飙突进的太快,让部分转不过弯来的人接受不了,这才形成了一种认知上的错位。
曾经被认为是烂泥的一代人,被认为是中国的“垮掉的一代”的80后们,早已证明了自己,他们不仅不是烂泥,而是充斥着各类精英,同样是社会的中流砥柱。
至于认知偏差是如何形成的,就看有没有历史的眼光,不能不审视自己的思维误区了。要不然,自己曾经瞧不起的人,最后都成了自己高攀不起的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