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自然萎凋,顺应自然之道

民艺工坊 2020-09-11 20:07:08

白茶,六大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工艺极简,只经萎凋与干燥,以风味天然、越陈越香的特性,广受茶友喜爱。

白茶工艺简单却不简易,因其可控环节少,人为干预小,白茶制作的品质把控更加考验制茶人的水平。按传统的分类方式,白茶萎凋可分为室内萎凋、日光萎凋和复式萎凋;按萎凋是否使用环境调控设备,萎凋可分为自然萎凋与设备萎凋。

在理想气候条件下,自然萎凋的白茶品质十分优异,实际生产中,气候多变,很难连续几天都是好天气,在天气不良的条件下依然选择自然萎凋,则容易把茶做坏,此时设备调控能解决天气多变的难题,实现环境温湿度的稳定可控,合理的运用设备不仅提高产能,同时也能很好的把控品质。

设备调控萎凋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模拟自然萎凋;二是恒温恒湿以保证品质稳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论是哪个方向,都需要看天做茶,看茶做茶,适当调整参数变量,以获得最佳效果。

不同的萎凋方式,有不同的特点,有些着重提高产能;有的考虑成本控制;有些侧重提升品质,目的无非都是提质增效。不论出于何种考虑,遵循自然规律是不变的法则,例如温周期现象。

植物对温度有节奏的昼夜变化的反应称为温周期现象。温度日变化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由于地表太阳辐射的周期性变化产生温度有规律的昼夜变化,使许多生物适应了变温环境,多数生物在变温下比恒温下生长得更好。如波斯菊生长在变温条件下(白天26.4℃,夜间19℃)比生长在恒温条件下(昼夜均为26.4℃或19℃)重量要增加1倍。

变温对种子萌发、个体形态分化和协调生长有促进作用。植物生长要求一定的温差配合,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夜间温度低,可降低呼吸消耗速率,故昼夜温差越大越有利于植物有机物的积累。多数植物,日夜温差越大,干物质积累越多,产量越高,而且品质也好,表现在蛋白质、糖分含量提高等。

自然萎凋的白茶,白天温度高湿度低,失水速率快,物质转化快;夜间温度低湿度高,糖分消耗速率降低,茶叶中水分重新分布,有利于第二天萎凋走水、物质转化。白茶萎凋走水,水分散失路径同时也是物质输送分布的通路,伴随走水,糖分等物质从叶梗部位带到叶片,叶片内部物质带到叶表,有利于冲泡时营养物质的析出与溶解。

符合温周期现象规律的自然萎凋,物质转化更加充分协调自然,更加契合白茶的自然属性,亦是顺应自然之道。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