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中国输美商品综合税率持续上调。至4月9日美东时间,特朗普总统宣布,将对中国关税增至125%。
然而,125%仅为数日前的最高税率,并非加征税率的最终上限。
一觉醒来,许多人惊讶地发现,美国竟将部分商品税率大幅上调至145%。
面对美极限施压,中方作为美前三大债主之一,坚持“以一击避百击”策略,通过反制关税、限制进出口等措施坚决回应。
然而,美国政府似乎笃信,掌握美债的中国因惧市场波动,不敢强力反制。但实际情况真如此吗?
【美国的“豪赌”与错误认知】
美国此次加征关税,旨在通过提高关税迫使中国妥协,解决贸易逆差问题,并促进制造业回归美国。
宏观上看,特朗普政府此政策是其贸易保护主义的延续,违反市场经济规律,且背离多边主义原则。
美国政府肆意妄为,错误地认为中国因持有大量美债,在贸易谈判中将处劣势,故不敢强硬反制。
他们如同豪赌,料定中国不会以抛售美债等激烈手段反击,而会选择对美国关税举措妥协退让。
同时,美国盟友对其贸易政策深感忧虑,尤在美方突然宣布“除中国外,其余关税暂延90日”的决定后。
他们视此为止损措施,针对市场暴跌,并不意味着美国态度转向尊重与寻求谈判平衡。
全球企业和政府因不确定性感到担忧,惧怕中美对抗可能进一步增加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风险。
道琼斯工业指数与纳斯达克指数均反映出,投资者对美国经济持有忧虑态度。
美国政府未考虑关键事实:贸易战无胜者。
【贸易战没有赢家】
美国单边主义损害中美及全球利益,关税政策引发全球股市“黑色星期一”,亚太与欧洲主要股指单日跌幅均创下新高。
关税政策冲击下,美国投资者信心丧失,美股盘中震荡加剧。被誉为“避险之王”的美债遭抛售,29万亿美元市场规模的美债市场首当其冲受影响。
美债动荡早有预兆,此前财政部国债拍卖的不佳表现便是明显信号。
2020年,国债抛售潮险些引发金融危机。但受特朗普关税政策导致的通胀影响,美联储难以再像2020年那样采取大规模放水措施救市。
投资者对美国政策的不信任,最终导致被誉为“投资压舱石”的美国国债遭遇大规模抛售,形成“抛售潮”。
更令投资者担忧的是,近年来华盛顿持续在债务上限问题上争执不下。
近日,投资机构与经济师分析指出,针对今年万亿美债到期,美国政府或会选择将部分有息短债转为无息长债。
此外,债务上限结构难以为继,赤字与经济衰退并存,导致投资者对美元稳定性及整体美国经济信心不足。
当前,经济陷入衰退的是美国,且首先违反规则的也是美国。
特朗普政府战略构想扭曲矛盾,致美债虽无违约史,但美国依赖发债维系之路明显收窄。
自特朗普首任期启动贸易战以来,中国将美债“武器化”的谣言四起。实则,美国利用美元进行讹诈,将美元武器化,这才是真相。
中国持美债基于外汇储备管理、资产配置等因素。美国政府视此为中国软肋,此看法片面。
确实,为“去风险化”,中国持续减持美国国债。
今年1月,有美国报道显示,中国正减少美债持有并增加黄金储备,当前所持美债已降至不足7700亿美元。
中国对美债市场的操作依据自身经济利益和市场规律,且不会因持有美债而放弃在贸易问题上的原则立场。
中国不会因美国威胁放弃核心利益,对美国商品加征关税是回应其违反世贸规则的必要措施。
若美国坚持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中国除“减持美债”外,仍有多种应对策略可采用。
例如,中国可增设稀土管制项目,以此对美国高科技产业施加影响。
最令美国感到忧虑的,或许是中国持续掌握的数字服务税,这成为其一大痛点。
相较于抛售国债引发的全球动荡,对美国数字企业在社交、搜索、中介平台及在线广告的收入征高额税,是实际损害美国利益的举措。
【要合作共赢,而非背道而驰】
美国对中国征收极高关税是严重错误,试图通过关税实现“软脱钩”迫使中国妥协的策略,注定无法成功。
美国需意识到,若沉迷于单边及保护主义政策构建的虚幻霸权,中美摩擦或将升级,全球经济亦将面临更大风险。
若双方摒弃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重回谈判桌,以平等对话解决分歧,中美经贸关系有望恢复正常,进而促进经贸关系的良性发展。
中国将坚定维护合法权益,不会因美国关税威胁而妥协。同时,中国始终愿与美国携手,致力于稳定双边经贸关系。
若美国坚持己见、不顾他国,中国将势必持续抗争,直至取得最终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