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政坛的戏码,堪比年度连续剧,每天都有新剧情。总统尹锡悦的弹劾案还没落地,前总统文在寅就被检方拉出来“清算”,连带着女儿一起被调查。在野党辛辛苦苦推动的弹劾案,眼看着就要成功,结果关键时刻尹锡悦被放了出来,韩德洙也原地复职。这场政治博弈,已经彻底撕裂了韩国,一边是急着罢免尹锡悦的在野党,另一边是死命拖延的执政党,谁都不想输,谁都不想让对方赢。这背后,到底是政治斗争的必然,还是韩国政治体制的老毛病再次发作?
韩国政治圈的乱象,已经到了让人眼花缭乱的地步。先看尹锡悦,执政不到两年,弹劾案就已经摆上了桌面。在野党使出浑身解数,把他送进了拘留所,结果没关几天,又被放了出来。这一出一进之间,不仅让在野党傻眼,也让支持者愤怒。然后是韩德洙,作为总理,本来已经被弹劾下台,结果法院判定弹劾无效,他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一复职就开始喊话,希望政坛“团结”,但在野党显然不吃这一套,直接放话:不任命指定官员,就准备好迎接第二轮弹劾。
与此文在寅也没能置身事外。检方以贪污受贿罪名起诉了他和他的女儿,时间点选得相当微妙,正好是在野党推动弹劾案的关键时期。这一操作,让外界不禁怀疑,这是不是尹锡悦阵营的反击?韩国政坛的“清算文化”又一次上演,谁下台,谁就得面对调查,这似乎已经成了定律。而在野党的李在明,也陷入了两难境地。本以为弹劾尹锡悦可以顺利进行,结果风向突变,自己反而要被拖下水。如果这场政治斗争继续升级,他会不会成为下一个目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尹锡悦的策略很明显,就是拖。法院的审理需要时间,而他要做的,就是尽可能把弹劾案往后拖。只要时间够长,法官换届、局势变化,弹劾案的胜算就会降低。
但问题是,民意已经开始倒向反对派。最新的民调显示,60%的人支持弹劾尹锡悦,只有35%的人希望他继续执政。这种情况下,拖延战术能否奏效,完全取决于法院的立场。如果弹劾案被强行拖到尹锡悦有利的时间点,那韩国的政治信任危机只会进一步加深。韩国的政治传统摆在那——卸任总统被调查,几乎成了“惯例”。但问题在于,文在寅的案件,是基于确凿证据,还是政治斗争的产物?检方选择在这个时间点起诉,显然不只是巧合。对尹锡悦而言,最好的防守方式,就是发动反击。如果文在寅被拖入法律纠纷,在野党的精力就会被分散,弹劾案的推进也会受到影响。但问题是,如果公众认为这只是一次政治清算,那这场操作可能会适得其反。韩国民众已经厌倦了这种“你上台就整我,我下台就整你”的循环,司法公信力也在一次次政治案件中受到质疑。
在野党现在最大的难题,是如何确保法院站在自己这一边。而关键点,就是法官马恩赫的任命。如果他能顺利上任,那弹劾案的通过率会大大提高。但问题是,执政党不可能轻易让步,已经在想尽办法阻止他的上任。在野党现在的策略,是通过施压,让执政党不得不让步。但这种战术的风险在于,如果操作过猛,可能会让民众觉得他们是在“操弄司法”,从而影响弹劾案的公信力。
目前,韩国的政治斗争进入了最紧张的阶段:尹锡悦仍然在位,弹劾案尚未有定论,法院的态度是决定性因素。韩德洙已经复职,但随时可能面临新一轮弹劾。文在寅和他的女儿被检方起诉,案件仍在调查中,是否会进一步扩大影响尚未可知。在野党希望尽快推进弹劾案,但面临执政党的阻挠,关键法官的任命成为焦点。整个局势高度不稳定,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变化,都可能让局势发生巨大反转。
韩国的政治生态,已经陷入了一个死循环。每一次政权更迭,都伴随着报复、弹劾和司法调查。尹锡悦在拖延,想要熬过风暴;在野党在施压,想要尽快拿下弹劾案;文在寅刚卸任,就被拉出来接受调查,这一切似乎都是韩国政治的“标准流程”。但问题是,这种政治斗争,真的对国家有利吗?韩国的经济、民生问题,早已被政治纷争掩盖,普通民众的诉求,似乎从来都不是政客们优先考虑的事情。韩国政治的规则,真的已经固定了吗?每一任总统,都要经历弹劾、调查、清算,难道没有例外?还是说,这只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轮回,谁当政,谁就要面对同样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