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龙雄风
水是生命之源,又为智者象征,怀有“利万物”之泽,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之水更有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当代山水画家王世利先生的“黄河”题材山水画创作,正是立足于奔涌不息河水、滔天崩云浊浪、激荡溅射水花、升腾滃晕水雾、掠影含光霓虹、嵯峨参差崖岸一样的壶口瀑布等,黄河自然景观的审美开掘,继而以点、线、色、形、音、韵等鲜明的契相画语形式呈现,统一于其客体对象内容的形神表达和民族精神寓兴上,为观者带来了“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又“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一般的体神求真山水画图写照。这富于激昂、雄浑音韵乐感的中西绘画表现语言,及充盈着块面对比、动静张力、虚实辉映而抻满画面的满构造景布白,“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造景赋象、写意传神之下,不仅可见黄河瀑布水势如龙、洪流如怒、声如奔雷而破开天堑的雄浑气势,骇浪击水、惊涛拍岸、气吞山河的壮阔形姿,也更见奔腾不息、强劲恢弘、昂扬不屈的生命真义追寻,奋勇向前、巍峨亘古、砥柱中流的民族精神气韵咏赞。
譬如“成功美术馆馆藏当代名家作品乙巳新春线上展”上,展出的王世利先生的巨幅黄河画作《巨龙雄风》和《东方巨龙》两幅,画家以取法“斧劈”等块面皴笔的坚凝刚硬画语笔迹,挥笔如斤、铺锋皴擦、墨色层积、虚实相映随宜而运,所构筑的恒静巨崖、奇险巉岩;又高低参差、远近应和、藏露错布、顾盼对峙置陈布势,建构起大河历经万古、千载冲刷而天开一堑、石壁峭立的奇峻雄豪河道画面意象空间来。
又于突兀裸露崖石的错落虚白处,以色代墨、运笔提按、起落徐疾、散锋纵驰而按形求法、随类赋彩、深浅絪蕴、明暗调和,或宜墨宜彩、渍染造型、一笔而出、生发造势,还笔迹虚实、形韵相彰而烘染映衬,既见细浪逶迤之状、巨涛澎湃之势,水击三千之力、百川汇聚之雄,亦还呈现出水落飞花之妙、雾气蒸腾之美,水光绽放之奇、烟云缭绕之灵;又井然阵列、错列有势、静而能动、以实映虚而对立统一布构之,越显万川千流从青藏高原挟千里之势奔涌而至,群瀑倾斜如洪、急流激荡起伏、水浪滔天跌宕的浩瀚动态势感画面定格来,亦见画家胸壑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似的胸中雄强豪迈意气抒发。这正如王世利先生在画作题跋中所言:“黄河……像一条东方巨龙喷云吐雾、气吞八荒、蜿蜒入海,以其博大胸怀和甘美乳汁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繁衍生息……”。

东方巨龙
当然画面形式与主体内容高度统一谐和的典型画面形象塑造,映入眼帘能令观者产生共鸣的动人之景写照,澄怀体味能让读者共情的深彻画境营造,也还离不开画家“心穷万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势”的体物观察乃至求真体验,王世利先生的这两幅黄河巨作的创作亦如此。
譬如《东方巨龙》一幅,其所呈现的大河浩浩汤汤、汹涌澎湃而撼人心魂之势,壶口瀑布浊浪滔天、一泻而下的气壮山河形貌,又水落千丈、斩开峰壑而云蒸雾腾情状,不只是王世利先生常年盘桓于壶口黄河瀑布的仰观俯察对景写生反映,更是其身心躬亲采风,足迹遍踏遍黄河流域九省区,遍览源流、广收博采的得其性表、澄怀味象体会呈现。如此画图,非是拘于一时一地一景风光的片面体察,而是上穷碧落、下尽水底“视通万里”“思接千载”一般的黄河景致全面观照汇集,精神境象求真澄照映射。故而其笔下的“母亲河”意象,才有了画家长跋所言的,“质朴、勤劳、坚毅和智慧,创造着繁荣的今天和美好的未来”似的,法自然、寄精神的心灵和情感寓兴来。再有《巨龙雄风》一作也是这样,画家墨彩相彰、光影晦明而写水流纹理、巨浪形貌跃然动态之相,笔致勾皴、擦形染彩而赋山崖嵯峨、嶙峋险峻岿然不动之貌,既是黄河瀑布仿如巨龙一样的雄风展现,更是其审美运思中将黄河横贯祖国版图的豪迈势韵,滋养华夏大地的润泽万物,哺育炎黄儿女的母亲胸怀,移情凝萃、迁想妙得为这“飞瀑湍流”汇聚于“砯崖转石”之间的具象写照、境之圆成,是画家发自内心的由衷赞美,源自精神的生命溯源啊!
(文/成功美术馆书画艺术评论员 冯宜玉)
画家简介:王世利 1965年生于辽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会员,荣宝斋画院特聘画家,李可染画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特聘艺术教授,中央美院客座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山水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北京市石景山区政协第九届委员,北京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促进会理事,中国诗书画联谊会理事,北京中都汇书画院副院长,黄河绘画创作代表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