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吉林一号宽幅02B01~06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吉林一号”宽幅02B系列卫星是目前国际上最轻的超大幅宽亚米级光学遥感卫星,可为用户提供150km幅宽、0.5m分辨率的高清卫星影像产品,具备批产化、大幅宽、高分辨、高速数传、低成本的特点。“吉林一号”不仅可以拍摄高清晰照片,还可以持续拍摄精度在1米以内的视频。早在2020年,中国的“吉林一号”遥感卫星就曾公布过美国航母靠港的视频录像和F-22隐身战机在云端飞行的影像。
此次发射的6颗卫星入轨后,将与目前在轨的108颗“吉林一号”卫星组网,至此,“吉林一号”在轨卫星数量增至114颗,可对全球任意地点实现每天37~39次重访,具备全球一年覆盖6次、全国半月覆盖1次的能力。
仅“吉林一号”系列遥感卫星目前就能实现地球上任意一点37分钟的重访间隔,预计到2025年底,完成全部138颗卫星组网后,能实现15~20分钟的重访间隔。
届时,全球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的事,包括F-22和F-35等隐身战机、航母和其他武器装备在内的美军任何一个举动,“吉林一号”都可以视频方式连续追踪。
“吉林一号”所拍摄的视频,经过AI识别并把坐标信息传回地面,战机或者防空系统就能够更好地针对这些隐身战机和武器装备。
据李德仁院士透露,中国的遥感卫星从发现特定信号到将目标位置信息传输到一线人员手上的终端,全程仅需不到20秒。
近期,美国不少军方将领和军事专家提出,美国可以通过利用大型战略轰炸机和大型运输机,携带大量远程隐身攻击导弹,直接从美国军事基地起飞,针对中国。
但中国不仅拥有性能先进的远程预警雷达,还有大量先进的遥感卫星和侦察卫星,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美军的任何异动,提前做好部署。
目前,在遥感卫星和侦察卫星领域,中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2023年11月,新华社发文表示:中国遥感卫星在数量和质量均达到了世界水平。
同时,据2023年《深空探测学报》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早在2022年,中国曾将“吉林一号”调转方向,观测到了200万公里之外的一颗对地球极具威胁的小行星。这从中显示了“吉林一号”强大的观测能力和空地协同能力。
而“吉林一号”遥感卫星仅仅是商用卫星,主要应用在民用领域。除此之外,中国还有更先进的专用军用遥感卫星,具有更强大的侦测能力。
早在2018年,简氏防务周刊就表示,中国的高分11号卫星可以达到美国“锁眼-12”号的分米级分辨率,中美的侦察卫星差距正在消失。
2024年3月27日,美国太空作战司令B. Chance Saltzman将军在空间安全论坛上说,中国的这种情报、监视和侦察卫星技术,正在织成美方最担心的一张“天罗地网”,对美方的部署造成了不可接受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