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心经》可以浓缩为一段话,讲透了人生

高天洞察 2024-10-26 23:48:28

《心经》是佛陀对弟子舍利子说法,是一部谈论如何正确用心的智慧经典,描述了修行得道的开悟者如何达到至高心境与寂静彼岸的境界。

《心经》的大意是:众生以自我立场,评断现前情境的好坏顺逆,心生爱憎分别,痛苦烦恼便因而产生了。

但情境只是一时变化,没有好、坏、顺、逆、净、垢、增、减。我们的心要像镜子一样反映当下,不要想它怎么来、怎么去,不要以自我立场去分析眼前情境,没有所要分析的对象,也没有主观想法。

眼前情境没有顺逆,内心也没有爱憎分别。如能达到这种境界,苦便无从产生,也没有苦需要消除。身心与当下合一,无所欠缺,也无所得。

虽然无所得,但修行者依智慧到彼岸的方法,悟通生命实相。他的心没有挂碍、无有恐惧、远离颠倒梦想,豁然顿悟。

整篇《心经》讲述了人生无常,要看清本质,内心莫存好坏顺逆。通过自我控制,实现内心平静,到达智慧彼岸。

人生无常,要看清本质,内心莫存好坏顺逆。宇宙中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的一时变化,因缘而生,因缘而灭。并非永恒不灭的真实。宇宙中的一切都必然会变化,不变化的必然不存在。

在人生中,我们所面对的情景、我们的主观想法和人际关系也都是一时的现象,都在不停地变化。

过去的情景非现在的情景,现在的情景也非将来的情景。令我们感到痛苦和烦恼的事情在变化。曾一度令我们痛苦和烦恼的事情未来将消失,有些未曾实现的愿望未来或许也会实现。

过去的我们非现在的我们,现在的我们也非将来的我们。我们的主观想法也在时刻改变,曾一度使你感到难以释怀的人和物,过后或许能够轻易放下或接受。届时,你或许会认为当初痛苦和烦恼是多么的不必要。

曾一度令你感到失意或难过的事,未来或会令你感到庆幸当初没得到或没实现。曾一度令你极度向往的愿望,未来你或会发现不过如此,甚至实现后反而会带给你无尽的痛苦和烦恼。

有时,当你摆脱痛苦和烦恼、或走出人生低谷后。你也许会怀念或感恩那一段曾令你感到黑暗的岁月,正是它促使你成长和强大。

弘一法师曾言,有些事,你做不成,未必是在害你。得到未必是福,失去未必是祸。

人际关系、所有的感情也是一时的情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皆是因缘而生,因缘而灭。感情往往缘起于双方在某一瞬间由于各种条件和吸引力等方面的高度同频。缘灭于双方的变化、彼此间吸引力下降,难以继续同频。

因此,人要学会放下情执,一切随缘。与人相处,真心待人,但不执着于任何人。活在缘分中,而非关系里。

通过自我控制,实现内心平静,到达智慧彼岸。面对人生的无常和起伏,我们要以平常心面对人生的无常和各种挑战。这并不是消极避世的态度,而是一种人生智慧。

柏拉图曾言,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在于环境,而在于他的心境。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也曾表示,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决定着一切,而不是事物本身如何。

不同的人,对同样的情境有不同的感受,同样的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对同样的情境也有不同的感受。

因此,通过看清人生的本质和人生的磨练,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内心变得不断强大,以平常心面对人生的悲欢离合、成败得失,时常保持内心的平静。

道和智慧生于安静,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大意是说,只有一个人的心安静下来,才能观察到万事万物的道理。

只有内心平静,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人生的种种挑战、实现自己的理想、获得人生的幸福、实现人生的觉醒。

同时,人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内心的平静,各种追求只是过程。正如杨绛所言,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哲学家塞涅卡也强调,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内心的平静和自我控制。

27 阅读:2305
评论列表
  • 《心生万万法,一靈所集化;神话即神化,话中阐造化》 心生万法生,心灭万法灭。心即是靈,一靈所化耳!识神用事,元神(即靈)不明(即无法出窍显露);元神(即靈)既明(即出窍后显露),识神即无(即感知不到)。元神为体,识神在用,本是一物,一体一用,共同作用,成其人身,合成宇宙!修真之道亦即寂灭法门。即:寂灭识神独露元神,与“转识为智”同。(此智即根本智=心=佛=元神=仙=靈=魂,称谓不同而已)。寂灭法门的宗旨即是“寂灭识神以达到显露元神之目的”!常言所谓的去二意,扫三心、飞四相,除五蕴(亦即五阴),灭六贼等等无一不是对其的诠释!所以教门宗派里面有”无相无念为宗”之说,便是对其的体现!《六祖坛经》里有言:(五祖)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己)本心,见自(己)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也明确指出了“修行修真”的终极目标即第一义谛:明心见性=明见心性(即本性或本来面目)=通过修真见到自己的靈或魂或佛性或元神。《达摩祖师传》影片里达摩对空智和尚亦有言:看那看不到的东西,听那听不到的声音,知那不知的事物,才是真理!无一不是言“它”! ~四川南充顺庆舞凤俗人范氏 原著(随缘)

  • 《苦→集→灭→道》 苦是无明火,皆由妄念生。贪痴和恚瞋,认假当成真。 集火嘘气海,周身煖起来。勤撮灌上鼎,補足那乾金。 灭到无所念,寂到忘我躯。眉间丹一颗,圆陀活泼泼。 道合太虚地,回炉触发机。背脊串天兆,冲我上九霄。 ~~~四川南充俗人范氏 原著 (随缘)

  • 《损有余补不足→致虚极守静笃→和其光同其尘→无为而无不为》 运巽风引火烧身紧提尾闾默默无闻上昆仑補那乾元。 拴意马似守非守凝神眉间人我两忘赴太虚還我本性。 ~~~四川南充俗人范氏 原著 (随缘)

  •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梦里明明有六趣:梦者,未识自本心,未见自本性也。即未明心见性也。通俗讲就是未达到灵魂出窍的境界或未成佛的境界时!识神(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各个感官)共同作用,幻化出美轮美奂的三千大千世界和芸芸众生。他(它)们是那么的直观,栩栩如生,分明就是“真实”般的存在。 觉后空空无大千:觉者,已识自本心,已见自本性也。即已明见心性也。通俗讲就是已达到灵魂出窍的境界或已成佛的境界!元神(我们的佛性或自性或本性或灵魂)出窍彰显,可见一团黑色的有完全自主意识的自由自在的无拘无束的纯粹无杂的“意识体”从肉身出离出来(分离出来),它虽无手无脚,却能见能飞,别有一番景象,那才是“真正的自我”(即真我)。那时候灵性与肉体分离,肉体犹如死寂一般,眼耳鼻舌身意或肉身的感官完全不起作用了,当然它们所幻化的三千大千世界也就是空空如也的了或不存在的了。这就跟我们平常做梦一样!在梦里时,梦境虽然是那么的“真实”。但等醒来后,才知道梦里的一切“空空如也”,并不存在。 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皆有灵魂!佛是觉悟的众生,众生是在迷的佛。 ~四川南充顺庆舞凤俗人范氏 原著 (随缘)

  • 《坛经偈语》 《神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其实就是性命双修里的命功部分。《惠能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其实就是性命双修里的性功部分。性命双修次第是从命功(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开始,继后进行性功守玄(眉心)入定。只有在甚深禅定(人我两忘)状态下,真我元神才能脱壳出窍。《神秀偈》句句没有风字,“勤拂拭”三字却暗藏“风”意。其偈句句没有火字,“勿使惹尘埃”却暗讲“火”。(即暗讲丹家风火经)。“尘埃”为阴浊之物,“勿使惹尘埃”暗藏着“提阳去阴”之意。《神秀偈》大意就是“借风火以提阳还神”(即取坎填离或坎离抽添),让身体处于一种煖阳的状态(另外久炼提肛身强力壮,打通任督二脉自然百病不生)。 。《惠能偈》着重讲的是入定出神(即道合虚无,乾乾纯阳)。从其偈语看,六祖当时虽未证得空性但已悟得空性。六祖跟五祖的时间虽短,但向五祖提出的问题比如:什么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什么是无生法忍?皆直指修行关键。所以五祖认为惠能根性利悟性高,心诚只为成佛而来。遂三更传法(暗指修行时间在夜半子时)授衣钵于六祖。 ~四川南充俗人范氏 原著 (随缘)

  • 《先天一炁,无始无终》 一靈冲飞如疾风,方知万般皆是空。 睁眼犹如隔世中,原来见到旧家翁。 庄周梦蜨衍鲲鹏,孙猴西游闹天宫。 释迦悟道称大雄,凤凰涅槃鲤化龍。 李耳出关没影踪,夜半陳摶炼睡功。 七十二贤個個聪,提肛守玄执圭同。 却说世事黄粱梦,又闻眉间不老松。 但看今朝乌云浓,哪知午后太阳红。 无数豪杰埋荒冢,几多流星划苍穹。 大道无私皆为公,盘古挥斧破鸿濛。 ~~~四川南充顺庆舞凤俗人范氏 原著(随缘)

  • 2024-11-07 22:31

    1好坏对立,执着有无,有极境界。2不计较好坏,好坏互化,太极境界。3本无好坏,法法平等,无极境界。

    碧海雄鹰 回复:
    道教和佛教无非是心理医生,解决不了众生的现实问题,只能叫大家调节自己的心境,苦与乐不过是心灵体验,会麻痹术的,痛苦就少点。
    老宋 回复: 碧海雄鹰
    你说的很对。1一般情况,现实的问题,有的可以努力解决,有的不尽人意。人生八九不如意,所以在努力的基础上,别太计较结果,问心无愧而易,否则带来烦恼。2,在取舍的关系中,上半生以取为主,要自强奋斗。下半年以舍为主,明白一切虚幻,简单生活,归复本我。3态度、方法不同,人生则不同。所以人有感恩的心态很重要。4现实中,私欲盛,遮蔽了人的智慧。只要恬淡虚无,智慧自现。
  • 《拈花一笑,常撮谷道》 释迦文武双全,哪是文佛能言。 若要人中龙凤,必先炼此内功。 ~~~四川南充顺庆舞凤俗人范氏 原著(随缘)

  • 2024-11-17 09:18

    佛教和道教分别不大,无论如何教人觉悟,渐悟也好,顿悟也好,最多也只是心悟,身是永远不能悟的。心性成佛又如何,身还是红尘肉身,还是沉溺于苦海,解脱不得。静坐禅悟时心境得了大自在又如何,起身行走间饿了还是得吃饭,否则绝食自杀了就是莫大的罪业[笑着哭]。

  • 2025-03-07 12:14

    南无阿弥陀佛[祈祷]

  • 《观自在》(即内观寂照自己本来面目所在) 【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即修行到甚深禅定状态或涅槃境界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 【舍利子。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诸法空相】(舍利子即神圣纯洁纯粹无杂之物即灵魂,是产生万法的本相,万法皆由本相所幻化而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即一切有相皆由本相所幻化,本相隐藏在一切有相之中)【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即本相灵魂从肉身出离后,肉身所有的感官及感官附属之物均感知不到或不存在了)【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即醍醐灌顶之意)(全文重新排序添注方便领悟) ~四川南充顺庆舞凤俗人范氏 原著(随缘)

  • 2025-04-27 17:29

    心如镜,镜本空,空中映射大千界!

  • 2024-11-28 01:51

    心经是观音菩萨所说,佛陀印可的

  • 2025-03-05 00:51

    [祈祷][祈祷][祈祷]

高天洞察

简介:有空一起聊聊科技、财经和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