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坤维权事件:模仿者低俗擦边?律师:四川芬达或涉三项违法!

二十一事纪 2025-04-29 22:01:50

2025年4月24日,歌手杨坤在社交媒体,首次完整回应了与网红"四川芬达"的侵权纠纷。这场持续半年的网络争议,最终以法律文书的形式,将"模仿"与"侮辱"的边界问题推上风口浪尖。

事件起源于2024年10月。"四川芬达"在短视频平台发布首条模仿杨坤的视频,凭借夸张的面部表情和刻意扭曲的唱腔,该视频获得47万点赞。但真正引发争议的是视频配文:"杨坤老师教我治疗咽炎的独家秘方"。

法律文书显示,杨坤团队在2024年11月3日首次向平台提交侵权投诉。但接下来的剧情发展超出所有人预料:该网红在停更7天后,以"杨坤模仿大赛"为名重启账号,并开发出"坤式按摩""坤式唱歌教学"等系列视频。其中播放量最高的《杨坤老师教我开嗓》,实际内容为用杨坤标志性的颤音演唱低俗改编歌词。

中国传媒大学法律系教授指出,该事件暴露出三大法律漏洞:其一,将模仿行为与医疗、养生等需要资质的领域强行关联;其二,在视频中植入隐形广告却未标注利益关系;其三,通过评论区引导用户关注小号实现流量变现。

杨坤展示的证据显示,这些视频下方充斥着"杨坤是不是整容失败了""建议查查嗓子"等恶意评论。更值得警惕的是,某MCN机构曾向"四川芬达"抛出橄榄枝,计划打造"明星丑角联盟"。

在4月24日发布的动态中,杨坤提及事件对职业声誉的影响:"汽车品牌本来要签我当代言人,看到那些视频后说'杨老师您最近在练什么新唱法'?"这种伤害在数据层面更为直观:音乐平台数据显示,事件期间杨坤歌曲评论区负面情绪占比从7%飙升至39%。

但杨坤强调,发起诉讼不是要扼杀创作自由。他展示了一份特别的证据——有艺考生发来的私信:"杨坤老师对不起,我考试时模仿您的唱腔被考官批评了。"这条消息成为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目前案件已进入司法程序,但引发的行业反思仍在继续。短视频平台风控负责人透露,正在测试"模仿内容标注"新功能:当用户发布明星模仿视频时,需强制选择"纯娱乐""专业评价""恶搞"等标签,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涉及明星模仿的侵权投诉同比增长217%。杨坤维权事件或许会成为行业转折点——当法律重锤落下,那些游走在灰色地带的流量生意,终将面临价值重估。

在这个全民创作的时代,杨坤用法律武器划出的不是红线,而是文明创作的基准线。当我们在屏幕前敲下每个点赞,都该扪心自问:我们捧红的,究竟是才华还是丑态?
0 阅读:18

二十一事纪

简介:聆听一个故事,品味一段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