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边一分钟】Astell&KernKANNULTRA+auneAR5000+飞傲&翡声JW1

耳边事数码情 2024-05-07 02:09:20

“耳边一分钟”是耳边事推出的分享栏目,由烧友以简短的文字分享器材试听心得等内容。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烧友关于Astell&Kern KANN ULTRA、aune AR5000、飞傲&翡声JW1的品评。

Astell&Kern KANN ULTRA

By @閑雲散人

说起Astell&Kern旗下款式丰富的播放器,大家可能马上会想起拥有旗舰级全能实力的A&ultima系列、玩法设计富有创新性的A&futura系列等等。除此之外,有一个从命名到定位特点都有些“特立独行”的系列同样引人注目,那就是以“大”为特征的KANN系列——机身个头不小,驱动力更是非常充沛。从初代KANN,到后面的KANN CUBE/ALPHA/MAX,整个系列深受那些相信“大力出奇迹”的烧友的喜欢。

近期,这个系列又发布了新型号——KANN ULTRA。仔细把玩下来,我发现它和系列前几款器材有些不一样的地方。

一眼望去,KANN ULTRA倒是还保留着系列前作“前宽后窄”六角柱体的设计方式,线和面的结合看起来十分硬朗,依然是浓浓的“AK风”。但新机型把尺寸硕大的音量滚轮破天荒地藏到了底面,凸出侧边几毫米,且刚刚好比底面凹进去一点点,转动轴垂直于底面——这个设计不仅让滚轮的视觉效果更协调,更保留了特别强的实用性:单手握持时,无论左右手,手指都刚好可以从侧边拨动滚轮;把机器放在桌上,调节音量时也不会磨到桌面。

另一个设计上的改变在于接口。KANN ULTRA加入了前级功能,并且把Pre out / Line out口和耳机口完全分离,再加上3.5和4.4口的区分(这次Astell&Kern不给机器做2.5接口了),在机身顶部,四个接口整整齐齐一字排开;加上机身给各个部分独立配电的电路设计,使得KANN ULTRA作为前级连接后级设备时声音更干净。

KANN系列标志性的强悍驱动力自然在KANN ULTRA身上没有缺席,我个人的感觉是,驱动常规的耳塞时,用低、中增益就比较合适;对于个别难伺候的塞子,用高增益也可以推得比较饱满。并且,KANN ULTRA展示出了相当优秀的控制力,基本上不会驱动出不该出现的毛刺感。而当KANN ULTRA调到超级增益时,它甚至可以把类似天龙D9200这样驱动门槛不太高的大耳推得有模有样,不仅声音的框架完全立得住,框架里的内容填充也做得比较到位,声音的“血肉肌理”较为明晰。

“推力大”并不意味着KANN ULTRA的声音就属于力量很彪悍的类型,它所呈现出来的能量感凝聚力强但不突兀。它依然带有几分Astell&Kern经典的韵味,也展现出了不错的细腻感,同时兼顾了当下烧友们对于适当力量感的追求。

KANN ULTRA的素质水平在万元级播放器里是比较优秀的,尤其以动态表现见长,它对于大编制乐曲的情绪表达驾驭得颇为到位。解析力同样出彩,绵密的细节呈现出来效果并不尖锐,但听下来依然能接收到充足且强弱有致的信息量。

KANN ULTRA的三频分布大体上比较均衡,其低频听感软弹,整体并不轰头,有一定泛音,氛围感良好;中频饱满而不谄媚;高频较为顺滑,延展性一般。它的整体亮度并不算光鲜亮丽,因此无论聆听器乐还是人声曲目时,第一耳朵感觉声音未必抓耳,但仔细听下来会感觉耐听度比较高。

从设计到声音,KANN ULTRA在整个系列中都颇具新意。或许可以理解为,这是KANN系列在保持Astell&Kern风味、大推力特色的基础上,根据听音审美潮流所做出的融合与改变。无论过往对这个系列器材了解如何,KANN ULTRA都值得你一听。

aune AR5000

By @张蛋蛋

在去年耳边事华中聚会上,我就知道了aune要推出第一款大耳的消息,只是没想到,这款大耳从展会工程机试听走到正式上市,竟然花了这么长的时间。当时我本以为,以aune的风格,大概率会做一款外观扎实朴素,驱动门槛较高,和自家台机搭配能有加成的开放式大耳——毕竟他们的第一款耳塞Jasper就不是个好伺候的货。但万万没想到,这款耳机最终呈现出来的模样和我当初的设想完全不同。

光看外表,AR5000的确像是那种不怎么好伺候的大耳:浑身泛着金属质感的光泽,采用开放式的设计,再加上50毫米三段式复合振膜的配置……你要说这款耳机不上台没法听,恐怕很多人也是会信的。不过,在实际体验了一段时间后,我可以很肯定地说,AR5000的本质,反倒是一款各方面都相当“轻量化”的大耳——无论是使用体验,亦或是驱动门槛,或者声音风格。

轻盈——这是我刚开始使用AR5000时的第一感受。这款耳机虽然外表的金属感十足,但重量却远比市面上那些金属头梁的耳机要轻得多,反而更接近于一些塑料材质的耳机。它的头梁很宽,耳罩也比较大,佩戴的时候重量会均匀分散到全脸各处,稳固且舒适。这款耳机让我尤其欣赏的是它耳罩部分的设计,首先是角度可以调节,贴合不同脸型的面部曲线;其次,耳罩的形状设计成了前低后高(所以刚拿到手的时候大家要注意调整好位置再佩戴),可以更好地贴合我们的前脸和耳后这两个部位,让耳机固定得更加牢靠。材质方面采用的是回弹较慢的惰性海绵,不会过于软塌,贴合度也不错。说实话,aune的第一款耳塞Jasper在佩戴上并不算特别出彩,而这次,他们居然能将大耳佩戴这个难题解决得这么好,实在是有点超乎我的预期。

AR5000在声音风格上,我觉得是比aune的大多数产品做得更有特色的,一耳朵便能让人感觉到其温润细腻又不失通透的声底,还有十足的韵味和乐感。对于在调音上向来偏稳妥的aune而言,这样的声音风格算是一个小小的突破了。耳机主要的亮点在于中低频段,中频清丽饱满,音色顺滑,着重加强了女声的表现力。像常见的华语女声流行、J-POP等等,用这款耳机来聆听都是相当对味的。而它的低频有着合适的力量感和层次感,质感相当不错,能够营造出良好的氛围但并不拖沓。耳机的声场还算开阔,定位也比较准确,而动态表现就不算十分出彩,整体风格还是比较温和的。对于一些LIVE演唱会、电影原声等音乐类型,它演绎起来都比较得心应手。

AR5000的另一个比较突出的优势就是驱动门槛比大多数开放式大耳要低,我尝试过它们家的“官方CP”——小尾巴yuki搭配AR5000,效果居然还不错:音色中正自然,声音也不挤不闷,对于这个体积的大耳而言已经是相当难得了。当然,最靠谱也最具性价比的搭配,应该是千元附近的小台机,比如飞傲K11、aune自家的X1s、拓品DX3 Pro+之类。这样的搭配,可以让你在三千内的预算下得到一套舒适度、耐听度和便捷度都相当不错的小型桌面套装。

飞傲&翡声JW1

By @等待逆袭的坏坏

最近在听一款很有意思的蓝牙耳机——Jade Audio(翡声)JW1。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我分享一下这款空气发声TWS的使用体验。

JW1的包装简洁,内附一根Type-C线,还有一个小布袋。JW1的电池仓外壳为透明材质,有很高的亮度,但也容易刮花,我建议平时不用的时候放进袋子里。底部充电口部位使用金属材质,在LOGO附近有一个LED指示灯,方便查看工作状态。JW1的两个耳挂体被放置在电池仓中间隔板的两侧,取用还是蛮方便的,在耳挂触控键附近均布置了LED指示灯,在充电与使用时都会亮起。

JW1耳挂部分的塑料材质比较硬,当我佩戴它时,要把JW1卡在合适的位置上,然后它能很牢固地卡在耳朵上,不会轻易脱落。JW1的重量很轻,单只约为9.5g,日常长时间使用不会有很大的负重感,它也不会深入耳道,还蛮适合那些不喜欢入耳式耳机的小伙伴。JW1的防水等级为IPX5,日常防水够用了。

JW1支持蓝牙5.3,音频解码协议为SBC/AAC,iOS用户是不是在偷笑?JW1的回连速度很快,基本上就是秒回连,当我们打开它的电池仓时,JW1就可以和已蓝牙配对的手机连接好,使用便利程度很高。耳挂尾部有一个触摸按键,可以通过这枚隐藏按键进行一些播放音乐与接打电话的操作。

JW1使用了一枚14.2mm动圈单元,它的声音自然、耐听、舒适,因为开放式的设计,在解析与信息量上有一定衰减,但它能给出一个很健康的声音框架。当我们使用开放式耳挂时,会担心听不清,JW1上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在三频分布上,JW1在中高频上的能量更大一些,低频量感偏小,回弹较快。JW1更适合听一些纯人声或者单器乐,在女声方面的表现力更好一些,听一些偏抒情类型的歌曲,它的表现就很棒。

JW1不太漏音,手机要开较大音量,并且靠得很近时,别人才会知道你正在听什么。我特意测试了一下JW1的通话质量,清晰稳定。

现在有很多人喜欢使用骨传导或OWS,不过做工良好、声音靠谱的产品,基本要千元左右了。而JW1的做工不错,并且声音良好,最重要它的售价很亲民。JW1适合运动、办公等场合使用,听音乐的同时不用担心听不到外界的声音,简直是“摸鱼神器”。

0 阅读:0

耳边事数码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