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俄乌局势持续升温,外界愈发能感觉到,这场旷日持久的大战,早已不再只是俄乌双方的对抗,更多的,已经成了俄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较量了。
尤其是,早在俄乌冲突发生之初,美国防长奥斯汀、国务卿布林肯出访基辅时便直言不讳地表示过,“美国希望看到一个被削弱的俄罗斯”,凸显了美国意图通过俄乌冲突“拖垮并消耗俄罗斯”的目的。
如今,俄乌冲突持续即将满一周年,却仍旧看不到停火迹象,背后与美国的煽风点火有重要联系。

然而,正当俄乌局势持续升温之际,美国副国务卿纽兰近期的表态,再次将局面推向了更严峻的程度。
18日,俄媒“今日俄罗斯”报道称,纽兰在接受采访时公开表示,西方认为只要普京还在执掌俄罗斯,那俄乌冲突就无法彻底结束,希望俄罗斯人推翻普京掌权,已获得西方给予的“美好未来”。
纽兰还宣称,美国将继续支持乌克兰,并为乌克兰提供不让俄乌冲突重演而所需的东西,甚至是一支“未来军队”,还称美国认为,克里米亚保持非军事化状态,乌克兰的安全才能得到保证。
纽兰进一步表示,在对俄政策上与西方保持一定距离的以色列,仍认为他们与俄罗斯有着“特殊的关系”,纽兰向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承诺——如果能说服普京从乌克兰撤军,那她“一定给内塔尼亚胡诺贝尔和平奖”。
一石激起千层浪!纽兰的表态,无疑将进一步引发国际震动。
在纽兰的表态中,先后从西方、美国以及她个人的角度发表了对俄乌局势的看法和言论。

纽兰
1,在西方角度中,纽兰称“如果普京还在任,那俄乌冲突就不会结束”,这无疑是在暗示“让普京下台”,而且还是煽动俄民众推翻普京政权,这已经不仅仅是炮制舆论攻势这么简单了,更是直接向俄施压,让俄与西方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2,在美国的角度中,纽兰不仅点明美国将继续军援乌克兰、向乌提供资金,还暗示了美方支持乌克兰进攻克里米亚,实现克里米亚的“非军事化”。
无形之中,美国已经将目光对准了俄罗斯本土,这或许预示着,美国接下来会更加不遗余力地煽风点火,撺掇乌军向克里米亚或俄其他本土区域动手。
对此,俄罗斯外交部便直言不讳地表示,纽兰的言论已经承认了“美国直接参与俄乌冲突”这一事实,以及白宫正在助长乌克兰攻击俄罗斯的野心。
可见,在美国的煽风点火下,俄乌局势或将迎来更多变数,美俄关系也将再次降温。
3,在纽兰个人的角度中,她居然能做出“将诺贝尔和平奖指定给某一个”的承诺,还如此斩钉截铁,无疑是最令外界意外且惊讶的,难不成,美国已经到了可以随意左右诺奖归属的程度?

当然,也不可忽视的是,纽兰特地提到了“以色列与俄有特殊关系”以及“以色列与西方对俄政策有距离感”等字眼,不排除是在故意说给以色列听,暗示其正在与西方“渐行渐远”,并对其进行敲打或警告的可能。
只能说,纽兰这一系列表态确实令外界惊讶,更将对当前局势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
尤其是,纽兰从“西方角度”发表的言论,蕴含了“想让普京下台”的意向,这很可能给外界一种“西方阵营都是这种意思”的感觉,很容易将其他国家拉下水。
为此,在纽兰表态之后,马克龙态度发生转变,紧急出面“灭火”了。
19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法国并不认为要将“彻底击垮俄罗斯”作为目标,也没有对俄本土发起攻击的主张,更反对通过对俄“政权更迭”来解决俄乌冲突,“某些人”的想法代表不了法国,更代表不了西方整体。
尽管,马克龙没有明说,但纽兰显然就在这个“某些人”的行列中。
不过,马克龙也表示,现在还不是与俄罗斯对话的时候,并敦促其他盟国加强对乌克兰的援助。

很显然,在公开驳回“某些人”的主张后,马克龙也有意替自己找补,毕竟对俄实施制裁、向乌提供军援,目前已经成了西方阵营的一种“政治正确”,法国反对攻击俄本土、反对推动俄政权更迭,并不影响其继续军援乌克兰以及向俄施压。
对此,且谈3点粗浅看法吧。
第1,美国仍在不遗余力地煽风点火,并且隐隐有煽动欧洲下场与俄对抗,自己则稳居幕后的用意。
这一次,纽兰从所谓西方角度表态,其实就有这样的意味,但马克龙及时发声,明确点出法国“反对推动俄政权更迭”,其实就是在避免被美国“拖下水”。
别忘了,上一个在援乌坦克事件中,被美国“坑”的就是德国,法国确实不可不防。
总之,欧洲仍在极力避免与俄罗斯发生军事冲突,但美国却一直在想方设法让欧洲越过这条红线。

第2,马克龙此番发声,不仅旨在与纽兰的言论撇清关系,更凸显了西方在对俄乌局势上的“貌合神离与明显分歧”。
毕竟,美国远在大洋彼岸,欧洲则与俄乌战场相隔咫尺,一旦战火升级或扩散,欧洲安全将面临巨大挑战,法德、欧盟需要为此预留回旋的余地,美国则根本不会在意。基于这一点,美欧的立场也将有很大不同,分歧将愈发明显,不排除西方会因此发生内讧的可能。

第3,马克龙的表态并未给紧张局势降温,其再度呼吁盟友军援乌克兰的举动,将给俄乌局势带去更多变数与风险。
再加上,俄乌冲突将满一周年,各方都在酝酿“大动作”,接下来的局势走向将愈发难以预料。
山雨欲来风满楼。接下来,且看各方如何出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