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曹琦 bser 健识观止
获取流量与用户深耕,都建立在用户需求的基础之上,如何洞察用户,知道用户关心什么,想要什么,才能够获取用户的信任,有了信任,转化也就水到渠成。
话不多说,今天先聊用户洞察的第一个内容:用户行为模型,本篇文章的思维导图位置如下:
用户之所以会产生使用、分享、购买的想法,往往是受到了某种“刺激”而在心中产生了“反应”,比如用户因病痛的刺激,产生就医的反应;用户对健康需求的内在刺激,产生健康管理的反应。这叫:刺激-反应原理。
先说刺激。从用户洞察角度看,刺激可以分为外部刺激和内部刺激。
上图可能在分类上会有一些偏差,但无论是哪种刺激,最终都会引发用户在心智层面产生一定的刺激,刺激驱动着用户行为。
在有了刺激的基础上,用户心理就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会为下一步采取行动奠定一个心理基础,而这些又受限于其对外部环境影响的感知,这种感知被个人的认知学习、情感和记忆的有限性限定在一定的框架内,最终做出自己认为是正确的行动。比如:在医疗健康领域,很多人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学习了AI的发展以及对未来世界带来的影响与变革,那么在这种感知下,选择医疗健康服务的过程中,如果有AI这个刺激的存在(比如AI健康管家、AI健康助手等等),会影响到其后续决策,当服务提供主体意识到这个问题时,就会不遗余力的推动其服务的泛AI化,甚至会感觉没有AI加持,提供的服务都不好意思说出口~~无论这是一种技术进步,还是商业营销进步,信息太繁杂,我们不好判断,所以只举例说明用户心理过程。这些描述十分的粗浅,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研究学习
。
对于行动的影响,还有一个维度,是用户所处的社会环境、个人属性特征以及文化(外部和内部),这里我们就不深入探讨。
有了这些刺激和影响因素,用户就要开始行动了,怎么行动?简单粗暴的直接购买?不是的,翻阅了一些资料,发现有一个模型可以拿来学习分享一下,就是麦肯锡的“消费者决策过程”,也就是CDJ模型(Consumer Decision Journey)。具体见下图
CDJ中,有几个重点特征需要我们去关注:
1、品牌口碑考虑加强。随着互联网与交通网络的快速发展,信息的不对称性逐渐被弥合,用户的选择也从家门口的医院转变到品牌与口碑的选择,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朋友和我聊就医的问题,第一句话就是:我肯定选择大医院,那里面有大专家,能解决各种问题,其实本质来讲,这就是品牌与口碑效应。
2、用户选择的主动触发越来越强。互联网在线诊疗、在线咨询的不断普及,不仅仅是各种医疗健康服务机构服务能力与意识的提升,更重要的是用户的参与度、诊前自主评估需求越来越强,能不能解决问题?先不急着下决定,让我先问问,你们有没有在线咨询的通道。这已经转变成为用户驱动的服务运营模式,因为用户掌握了留存的控制权并积极“拉取”对他们有用的信息。以某三级医院互联网医院数据为例:儿科的免费在线咨询量为3000+,而在线问诊量为20,次日号源仍有空缺。虽然这种数据从统计基线上有差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用户决策行为的改变。
3、用户完成服务决策时,运营才刚刚开始。虽然说运营包括流量获取与用户深耕,流量获取是对用户决策的一种影响,而完成决策服务,进入服务流程,会给我们带来更多价值,一方面如何实现用户忠诚度循环,另一方面如何建立口碑影响力,实现新的用户决策影响,毕竟留住一个老用户要比获取一个新用户所付出的成本要高很多。也许会有小伙伴说,医疗本身就一个突发性、低频、刚需、一次性的服务,结束即离开,干嘛还要考虑深耕?其一、我们讲的更多的是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而非门急诊诊疗服务的特例。其二、我们所描述的是医疗健康服务模型,全生命周期、以健康为核心,才是其基础逻辑。其三、医疗服务机构间以医联体、医共体的组织形式开展服务,用户深耕一定是保证协同、共同发展的基本路径。
所以,当用户在不同的决策阶段间来回跳跃,传统的线性服务决策路径已然被打破,在获取信息能力增强的同时,用户的选择权、推荐权也逐步增大,最终用户已经成为服务决策的实际推动者,而运营,就是熟悉与掌握用户路径,洞察其中的影响决策关键因素与关键路径,在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运营策略,才能够确保运营有效且有价值。
经过以上的浅薄的认知描述,最终形成一个用户行为模型,画成图做一总结,有不正确的地方,也请大家批评指正。
基于以上的模型分析,对运营来说,要做什么?从刺激角度:给用户在各种可以触达的渠道上不断提供同理心基础上的刺激,就像我们常说的“种草”;在其他刺激角度:我们考虑如何通过技术加持、文化认知教育,在用户内心形成一种倾向性认知;在个人心理层面继续使用刺激-反应原理使用户产生一定的行为决定;而消费决策过程阶段:按照用户为中心、健康为中心围绕CDJ的特征去做运营策略。
是不是有种:一环套一环,环环无穷尽的感觉?套路?不,这是一个高尚的事情,我们在帮助更多人更健康,套路只是手段,不是目标!
今天就聊这么多,想交流加好友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