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种情况下对于被隔离人员的心理治疗也显得尤为重要,当人处于一个不自由且固定的环境下,内心潜在的各种不稳定心理因素会频繁波动,影响心理健康的同时可能也会对生理健康产生危害。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一个人在至少6个月以上的时间中感到焦虑和担心,但却不是由于受到特定的危险的威胁,临床专家们将其总结为广泛性焦虑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虽说隔离时间远不至于数月之久,但开始的几天却很重要。一个人的任何固定习惯往往是由开始的一段时间所确立下来的,后续才会产生“习惯性动作”。所以在此前提下也要防止“习惯性焦虑”的产生。
焦虑通常聚焦于特定的生活环境,比如对于家人的经济状况或身体健康产生一种不现实的担忧。通常的表现途径为特定的症状因人而异,例如:肌肉紧张、容易疲倦、坐立不安、注意力难以集中、易怒或睡眠障碍。
广泛性焦虑会造成功能的缺失,因为焦虑者的注意点在于焦虑的来源上,因此,焦虑者就不能充分地专注于社会生活和工作事务,这种情况随着时间的发展,在生理状态上便会凸显出来,使得情况更加复杂。
那么如何防止在此期间被隔离者焦虑心理的产生呢?
1、保证充足的睡眠
充足的睡眠能增加机体的免疫力、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和促进新陈代谢。对于未成年人每天需保证八小时的睡眠时间,成年人则至少需要六小时的睡眠。充足的睡眠时间能够保证白天活动所需的精力。
2、适当的室内运动
(1)促进血液循环,运动使全身毛细血管扩张、增加心脏泵血功能、增强心肺功能;
(2)适当的运动可以消耗足够的能量、促进脂肪的消耗、及有害物质的排出、促进自身的新陈代谢。
3、培养一个兴趣爱好
静下心来去读一本书、学习一项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新技能。
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能有效做到转移焦虑心理的注意力
疫情状态下隔离病毒,隔离疫情,但千万别与自己隔离。
太宰治用《人间失格》让我们懂得:与自己和解,便是与世界和解
随着15省38000多名医务人员驰援上海,我相信此轮疫情爆发已即将接近尾声!
工程院院士也表示:“即便此次面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只要采取积极有效的防疫措施,依旧可以得到控制,希望大家坚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