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喜欢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一句话,“如果有一天,有人将我剥得身无分文,丢在沙漠,只需要有一群驼队经过,不久之后我又能建立起一座商业帝国!”
如果我说,题中所述的“交易之魂”就蕴含在洛克菲勒的这句话中,不知该有多少人以为,笔者是在此故弄玄虚了?
曾经把“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及看山还是山”理解为认知的三重意境。现在看来,理应还有更高的认知意境存在,那便是“看啥都是山!”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从交易的唯度看,商业领域中可以找到交易的逻辑,人情世故中也可能蕴含着一定的交易元素,斗转星移四季更替的天道中也存在着不为人知的交易内核等等。如果你有幸能从这些不同的领域中悟得其中的交易之道,那么,“看啥都是山”的意思也就不言而喻了!
曾经在某条文中看到过关于交易的这般比喻,“大海深处的水就象交易中长期持有的不动底仓,而海水表面的波澜起伏正是适合我们波段交易“做T”的动态仓位。”是不是有点意思?这也与笔者所沉淀出的“长线价值投资叠加波段交易降本”的交易体系不谋而合。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所谓的交易之魂呢?一个有效的交易体系,也可以简单地称之为交易方法,就是真正的交易之魂!
一、方法才是无价之宝
股神巴菲特用60余年的投资之旅缔造了令世人敬仰的财富巨塔,个人财富以人民币计已高达万亿之上,“长线价值投资”正是其行之有效的交易之魂!
正如巴老所说“以合适的价格买入伟大的公司并长期持有”。洛克菲勒敢于口出文首所述的那等狂言,我想也是有“方法”在暗中作祟罢了!
还有,笔者在原创条文《财富新视角(1)认知的价值》文三“认知是财富的源泉”所列举的故事案例中,那个“挖煤的‘穷’富人”正是通过有效方法的潜在威力在有限的时间内又迅速实现了由贫返富的巨大成功!
二、方法源于必胜信念
某文章中有一种关于“受害者思维”的说法。具有受害者思维的人常常习惯于责备或抱怨周围的人和环境,他们总会把自己的困窘推卸给经济的不景气,推给政府、推给股市、推给自己所在的行业、推给上级或同事,甚至推给自己的家人和父母。总之,错误总是别人或其他外部因素导致的,绝非他们自身的问题。
很显然,受害者的思维认知中根本不可能有必胜信念的立足之地,又哪来的有效方法呢?
事实上,那些能赚到钱的人总会觉得,“是我掌控着自己的人生”;而那些赚不到钱的人则总是认为,“我的人生是外界强加给我的”。正因为如此,成功者总是在努力学习中积极探索有效的方法和路径;而“受害者”却总是试图在躺平摆烂或摸鱼敷衍中唠唠叨叨地抱怨个没完。最终的结果必然是“有人因方法大获成功,也有人因抱怨滑向平庸!”
三、方法重在融会贯通
交易场中,“七亏二平一盈”的市场魔咒把无数交易者牢牢围堵在亏损的沼泽难以自拔。肯定会有不少人心生万般疑虑,“我也在一刻不停地学习借鉴方法,为什么却总是看不到一丁点盈利的曙光呢?”“我也持有某某个股数年之久了,‘长线价值投资’怎么到我身上就全然失效了呢?”诸如此类,应有尽有!
正如人头攒动的商品经济领域中,各行各业无不挤满了壮志凌云的淘金者,“通过出售商品或服务赚取利润”的方法路径几乎无人不晓,但最终能够大获成功的却总是犹如凤毛麟角般极其稀少。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无不在于对方法的领会程度千差万别!
相同的标的个股在相同的时机同价买入,不同“修为”的交易者最终的盈亏结果必然会各不相同。股神巴菲特买入比亚迪后,定力坚守14年之久,实现增利35倍。两亿多大A交易者都可以仔细反视自己的交易记录,看看自己的最长持股时间到底是以天、周计,还是可以月、年计?如果很少有超过年计的持股时间,那么你肯定尚未跨入“长线价值投资”的行列,大概率还停留在“追涨杀跌”的投机初阶!
这里,笔者还是想提醒各位:“世上本没有什么片言只语类、一劳永逸的投资秘籍;所有看似极简的有效方法还得交易者自己去逐渐感悟!”
四、方法自带牛市基因
自去年9•24以来,有关牛市的文字视频可谓是此起彼伏、时有见闻。当然,评论区中认同声、反怼声、诉怨声及责骂声等各类回应也纷繁嘈杂、热火朝天!
对于得法之人,即便大势趋弱,他们也能有效化解回撤带来的折本风险。或空仓观望;或同步降低持仓成本;而无法之人,却无不时时被呈现盘面的虚幻机会牢牢绑定,沉迷于贪婪与恐惧的无限循环中慢慢滑向亏损的无底深渊!
唯有真正悟得方法的交易者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交易、尽赏牛市风彩!而在那些懵懵懂懂的瞎冲乱撞者眼中,则注定是满目熊气冲天!
结语
牛熊自在人心,有方法“魂”然于心者则牛长熊短;失“魂”落魄者则熊途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