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县供销社:发挥红薯产业农合联优势依山就势发展生态特色农业

灵感星球探索者 2025-03-07 13:40:56

在武陵山区蜿蜒的梯田间,一垄垄红薯苗正迎着春风生长。彭水县供销合作社以“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改革为引擎,通过组建红薯产业农合联、打造全产业链服务体系,让“土里埋的种子”变成“农民手里的钱袋子”。

2024年,全县红薯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加工产值突破20亿元。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突围”:农合联织就产业“服务网”

彭水县供销合作社以红薯产业为核心,将92家县农合联会员单位和55个个人会员“拧成一股绳”,组建红薯产业农合联,搭建起互惠互利的服务平台,推动红薯产业链上各环节会员单位联合合作,充分发挥会员单位的引领带动作用。

同时,依托县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改建县级为农服务中心,与县农合联合署办公,为85家经营主体提供财务代账、技术指导等“一站式”服务3500次;9个乡镇为农服务中心则化身“田间服务站”,与会员单位联动开展生产资料供应、初加工等服务,让农资配送“最后一公里”变成“零距离服务”。

一张蓝图绘到底:政策赋能打造“中国苕粉之都”

彭水县供销合作社充分发挥农合联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优势,全面摸清资源现状,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市场研判,高质量编制全县红薯产业 5 年发展规划,擘画产业发展“蓝图”,明确打造“中国苕粉之都”产业发展战略目标,聚力形成“一心三园两基地一示范”功能布局。

彭水县委、县政府印发《彭水自治县 2024 年红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细化支持红薯品种培育、种植加工、产品研发等 10 类扶持政策,全生命周期扶持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接落实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市级“一县一策”政策,用好东西部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等帮扶力量,统筹整合涉农资金1.2 亿元用于红薯产业发展,为红薯产业的茁壮成长提供了强大的政策和资金后盾。

“土办法”变身“硬科技”:良种良法催生“薯业芯片”

科技创新是红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彭水县供销合作社打造产业“芯片”,高标准建设红薯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加强与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西南大学等专家团队科创合作,特聘木泰华等 9 名专家,组建彭水红薯专家工作站、博士工作站,初步形成“一心两站”综合技术服务体系。

同时,注重培育优良品种,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培育“彭薯1号”“彭紫薯1号”等9个特色薯种,实行建良田、育良种、推良技、用良机、重良制“五良”融合机制,鲜薯亩产量增产17.1%,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0亿元。

品牌突围“破圈”:一颗小红薯的“逆袭”之路

彭水县供销合作社以品牌战略为突破口,制定高质量彭水晶丝苕粉区域公用品牌规划,通过统一标识、统一标准、统一 IP 形象、统一广告宣传方式,成功打造“彭水晶丝苕粉”区域公用品牌,入选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案例。

同时,彭水还推出品牌矩阵,梯度开发晶丝苕粉、薯干、薯片等“彭水辨识度”旗舰爆品,荣获“十大爆品食材”等 4 项殊荣 5 大奖项,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获评中国农业新锐品牌 30 强,“彭水晶丝苕粉,苕粉中的贵族”名片已走出重庆、走向全国。

在拓宽供销渠道方面,组建了重庆市彭水县晶丝苕粉集团有限公司,建成电商服务网点 200 余个,销售系列产品 5000 余吨,实现销售收入 1 亿元、利润 1800 万元,带动就业 450 人。

同时,彭水还推出晶丝苕粉、薯干、薯片等“彭水辨识度”爆款产品,并通过电商服务网点200余个、线下展销中心全覆盖,将产品推向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2024年,系列产品销售额突破1亿元,带动就业450人。

0 阅读:0

灵感星球探索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