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册是董其昌的纪游写生作品。共十九开,每一开都记录了其所到之处地名和位置。最后一开左幅有董其昌题识,说明此为万历二十年(壬辰,1592)三月于舟中所画。
技法上水墨兼用浅绛。善于运用笔墨,以清秀中和的笔致勾勒出恬静疏旷的景象。
整册作品墨色明洁隽朗,温敦淡荡,将山川树石、烟云流润表现得柔中带骨,转折灵变,层次分明。古朴典雅,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透露出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此册每开左右两幅,为了方便观察,笔者特地分拆展示,如下:

一开左幅 修道亭
题识:修道亭在常山郭外,山多橘柚,香气连续四千里,亭有道人善玄理。

一开右幅 焦山烟雨
题识:焦山即浮玉山,焦光隐于此,余见两景小米画于润州陈氏园,以图焦山烟雨。

二开左幅 戏马台
题识:彭城戏马台项王遗迹,今设玄德、关、张祠,旁有文昌祠。

二开右幅
题识:峰峦浑厚,草木华兹,以画法论大痴非痴,岂精进头陀,而以僧巨然为师耶。

三开左幅 小赤壁
题识:吾松小赤壁也,仿黄子久笔意。

三开右幅 烂柯山
题识:三衢有烂柯山,是王积薪遇仙处,石梁□空,六月不暑。

四开左幅 七岩
题识:大田县有七岩临水,山下皆平田,秋气未深,树凋叶落,衰柳依依。

四开右幅 西山
题识:吴中西山予数过不能纵观,但从虎丘望之。隐隐隆隆如罨画耳。辄写其意。

五开左幅

五开右幅 飞来峰
题识:武林飞来峰。石太露奇。山僧琢石为佛像。故不可画。画其本初十之一。

六开左幅 西湖
题识:余至自西湖。冯太史开之以舟相待。要余黄孝廉贞文斋中夜话。贞父寓居灵隐山寺吕山人炼药处。

六开右幅

七开左幅 林坪山
题识:此为大田林坪山。绝有武林诸山幽致。闽山皆*豪猛厉。林坪不尔。故家右族多发基于此焉。

七开右幅 灵隐寺
题识:再寻灵隐寺。所谓鹫领郁岧尧。龙宫锁寂寥者。遂得幽讨。以黄鹤山樵笔法画之。

八开左幅 吕梁瀑布
题识:吕梁县瀑三千仞。石骨出水上。忆予童子时。父老犹道之。今不复尔。东海扬尘。殆非妄语。

八开右幅 晋明塔
题识:普明塔在沙县东山。塔始建即工。余为题曰。普明广数十丈。邑文学共成之。而水中忽立石。石有题字。水蚀其半。予以意得之。为宋马少游墓。然何以在洄流最深处。而又以塔成忽踊出。揆之物理。皆不可晓。

九开左幅 接笋峰
题识:武夷接笋峰。奇绝为天下名山最佳处。予不能登峰。舟行仰视。已在别一世界。

九开右幅

十开左幅 严子陵滩
题识:严子陵滩。予以三更月落枕席上过。帐然兹行。既从闽中归。得从舟中躬望。而刘尹以钓台集相赠。聊足尽兴。

十开右幅

十一开左幅 鹿鸣山
题识:西安县鹿鸣山。山皆深秀。登峰一望。衢城洞尽。

十一开右幅 卧云山
题识:梵村卧云山。沈莲池和尚所禅栖也。在富阳钱塘之间。

十二开左幅 严州
题识:严州府在江畔。居民板屋。水清见底。太古风谣。

十二开右幅 萧山
题识:富阳县瞰大江。是吴大帝家山也。隔岸为萧山诸峰。白云横飞而过。余与王明府方眺望闻。云断山腰。下方茫茫失处所者久之。时五月二十四日也。

十三开左幅

十三开右幅 兰阳山
题识:兰阳山自括苍而来。至此回转。山明水秀。然不深窈。大类吴苑西山。

十四开左幅 大王峰
题识:夷有大王峰。峰极尊胜。故名武夷君。为魏王子骞曾会群真于此。奏人朝间可哀之曲。

十四开右幅 洞天岩
题识:洞天岩在沙县之西十里。其山壁立多松樟。其上有长耳佛像。水旱祷著灵迹。其岩广可容三几二榻。高三仞余。滴水不绝。闽人未之赏也。予创而深索之。得宋人题字石刻十余处。皆南渡以后名手诗*五章。岩下有流觞曲水。县尹徐君与予饮竟日。颇尽此山幽致。追写其景。以当纪游。

十五开左幅

十五开右幅 北固山
题识:北固山在京口。有米元章牓书天下第一江山。寺名甘露寺。在山下平冈。逶迤里许。铁瓮最胜处也。辛卯五月四日。余与陈从训李将军游眺。

十六开左幅 望灵山
题识:信州望灵山。高插天表。予不详其故实。舆人具为予谈此葛仙炼丹地。葛姥老龙神有司时。虔祀祷雨辄应。

十六开右幅 栟榈山
题识:安栟榈山。邓肃读书处。邓有栟榈集。

十七开 隋堤烟柳
题识:隋堤烟柳在越河两岸。此炀帝旧行宫也。送别登楼。俱堪心恻。
炀帝行宫楚水滨。数株弱柳不胜春。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宝墙不见人。白居易。

十八开左幅 惠山寺
题识:惠山寺。予游数次皆其门庭耳。壬辰春与范尔孚戴振之范尔正家姪原道共肩舆。从石门而上。路窄险。孤绝无后。游人扪萝攀石。陟其巅际。太湖淼淼三万六千顷在决眦间。始知惠山之大全。

十八开右幅
题识:壬辰三月四月舟中宴坐。阻风待闸。日长无事。因忆昨岁入闽山。由信州历濲水。返自钱塘。又与社中诸子游武林。今年自广陵至滕阳。旅病回车。徘回彭城淮阴。皆四方之事。聊画所经。以为纪游耳。
画家六法。惟生气运动为不可学。予于五法俱未深造。而气韵实自天生。颇臻其解。后世子云其能舍诸。阻风长日。作画数帧。既成题之。其昌。

题识:西兴暮雪。予时送新安许太傅还家。不值宿于逆旅。厥明及之。辛卯(公元一五九一年)冬岁除前五日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