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如鑫淼
可能有很多读者已感觉到了,笔者撰写文章包罗万象,上说天文地理,下说蚂蚁,像什么战场上的金戈铁马,社会上的男男女女,这或许跟我的工作经历有关。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故事内容就比较“奇特”。给您说一个真实的“杀人狂”,是英国的一个私人医生。准确来说这就是一个极端人物,他的名字叫“哈罗德希普曼”。
这个杀人狂应该称得上是世界历史最为凶残的“连环杀手”。在1974年到1998年之间,这个希普曼利用自己家庭医师的职业便利,疯狂地杀害了250多个病人。
而且其中八成以上受害者都是“年老女性”。
作为医生的他本该治病救人,挽救国民,为何成了世界上第一“连环杀手”呢?
选择对自己的病人动手罪大恶极。又为何用一张床单草草结果了自己的生命?
今天笔者就为您解密这个英国杀人医生连环谋杀案的全过程。
有种说法,说这个“希普曼”很有可能是当今世界上已知的杀人最多的“连环杀手”。他恐怖的杀人的故事还得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说起。
在英国的曼彻斯特市市郊有一个“海德镇”,在这个海德小镇上,当时有一个普通的出租车司机,名字叫“约翰肖”。
这个约翰肖有一阵儿就特别感到疑惑,怎么回事呢?每过一段时间自个儿的乘客就会死一个,而且一般都是年事已高的老人。
毕竟这些老人出门的时候经常是约自个儿车的,可是接二连三的就“都走了”。这个约翰肖跟他的妻子萧夫人也算是有心人,于是夫妻俩儿就建立了一个名单看看都有哪些人故去了。
结果他们真得发现了一个共同点,就是这些死者都是经常前往海德镇一个私人诊所去就诊的。这个私人诊所的大夫叫“哈罗德希普曼”,感到很奇怪呀!
之后,就把自个儿发现的这一情况无意或有意地告诉了一些朋友,打这以后就一传十,十传百,接着在“海德镇”就出现了一些传言。说有这么一桩系列杀人案正在进行当中呢?不久这个“希普曼”大夫之前的一个同事叫“达雷诺兹”,当然也是一个大夫,对自己的前同事希普曼产生了怀疑。
因为他跟希普曼医治的是同一类型病人,可是他却发现希普曼那儿的病人死亡率高的吓人。
比如说1998年6月24日,海德镇有一个老太太去世了,这个老太太的名字叫“凯塞林格伦迪”。老太太享年81岁,然而,他死的时候家庭医生开出的死亡证明上,写的是死于高龄,就是说正常死亡。
按照民间的老话来说就是“老死”的,按理说这个年龄安然离世也没什么不正常的,然而老太太死的时候他的儿女们并不在身边。她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安吉拉伍德夫”接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就开始有点怀疑了。
按照她的说法说:“我母亲一直是浑身充满着活力的,去世前两周还去参加过旅游,而且去世当天我们家老太太准备参加附近的一个老年康复俱乐部。准备为那儿的老人们吃饭提供义务服务,做志愿者”。
也就是说,在其家人看来老太太的身板是特别硬朗的。此外,更让“安吉拉伍德夫”产生疑惑的,就是他母亲去世的同一天她收到过一个小律师事务所,发来的一份“新遗嘱声明”。
如果根据这份遗嘱,她的母亲“格伦迪”老太太的部分遗产都要变更继承人了,继承的遗产整整八十万英镑。
而新的遗产继承人是谁呢?不是这位老太太的任何亲人,竟然是他的家庭医生,就是那个“哈罗德希普曼”。
老太太的闺女安吉拉,随即就给这个希普曼的诊所打了一个电话,当时是西普曼的妻子接的。这个妻子说希普曼是我老公现在正在做手术,手术完成后再让他给你打回去吧。
过了没一会儿,西普曼主动把电话拨过来了回来,首先对安吉拉表示哀悼,然后就告诉他说:“你母亲去世前不久我去看望过她,确实当时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对劲儿。所以说我认为尸体解剖没有什么必要,你也不用有什么疑惑。而且我想给你个建议,你母亲尸体应火葬而不要土葬”。
这时候满脑子疑问、满心里悲伤的“安吉拉”也没多想什么,就挂断了电话。
咱们回过头来再说老太太小闺女“安吉拉”,过了几天之后她越想越不对劲儿。自己本身就是一名职业律师,对于遗嘱的设立过程是非常清楚的,自己母亲之前有一份遗嘱。
而这个遗嘱一直就放在自个儿家保险柜里,所以她就觉得母亲没有任何理由在不通知儿女们的情况下,委托给一个没有听说过的小律师事务所,去重新立一份遗嘱。
这到底怎么回事儿?要想弄明白就先认真瞧瞧这份遗嘱吧。仔细看完之后,疑惑可就进一步加深了。
首先说这个“格伦迪”老太太此前当过秘书,所以安吉拉知道,她母亲对任何行文格式都是非常讲究的。可是这份遗嘱的打印排版太糟糕了,说不过去。其次是安吉拉也知道母亲的脾气非常倔强。一直喜欢用手写而不是用打字机打。第三她更知道母亲还有另外一处房产,是别人不知道的,在这份遗嘱当中竟然没有交代。
此外,安吉拉又发现母亲签名签的字非常大,所以她就觉得母亲从来就没有写这么大的字名。到底怎么回事儿?安吉拉作为一名职业律师,当然知道遗嘱上必须要有两个签名的见证人。
那我就去找找他们呗,于是安吉拉找到了这两个人,聊完之后把安吉拉吓坏了,出事了!为什么呢?这两个见证人彼此根本就不认识对方。唯一有关联的是他们都是希普曼医生私人诊所的病人。
据这两位说,他们在诊所候诊的时候希普曼走过来说:“来你们签个文件吧”,他俩人压根儿就不知道签的是什么东西。
这时候哪怕是一个傻子都会怀疑这个个人诊所的医生有非常大的问题了,安吉拉立即选择了报警。这份遗嘱是在他死前几周里写得,证明人却不记得签署时间。
警方很快介入调查,面对询问的希普曼自然是否认了,什么事啊?跟我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这个杀人的指控他肯定不能承认,跟我没关系。并且这个人也非常傲慢,其以为他能戏弄警察。
而就在这时安吉拉把底牌亮了出来。“想当初你建议我给母亲做火葬,我没听你的,给我母亲做的是土葬”,安吉拉对西普曼说道。
开棺验尸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件很沉重的事情。 1998年8月1号凌晨三点海德公墓前人头攒动,在警方的监督之下这个“格伦迪”老太太的坟墓被挖开了。
她的尸体被抬出棺木在凌晨四点被打开。那时墓地没有人也不会有开棺仪式,难闻的气味儿、尴尬的氛围、让人感觉很不舒服。
很快尸检报告出来了,里边写的很清楚,格伦迪老太太的各项器官都是非常正常的,可以说身体非常健康。这至少可以说明格伦迪老太太,并非是西普曼所说的死于“高龄”。
那么,她真正的死因是怎么回事呢?负责此案的探长叫“博斯勒”立刻请来了两位毒药专家。
这两位毒药专家当时在业内是非常有名的,而且接触毒药案件有着超过50年的调查经验。一开始两位专家听了这个案情以后,其中有一位就提出来说,这事儿可能没你们想的那么简单。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如果这是真的,你们这样怀疑对方。那可是个大夫啊,“就是水贼如果他要逃跑是肯定不会用“狗泡”的,就跟“老中医不会给自己开偏方”的道理是一样的。西普曼是一名医生,如果他真得这么做了是不会留下把柄的?
不过,另外一名毒药专家这时不经意地说了这么一句话,就是这个不经意的话,给这个案件带来了转机。
这另外一名毒药专家是个女的,这位专家说:“如果我们运气好的话,可能会发现那个嫌疑人使用了吗啡”。
“吗啡”这种东西是会存留证据的,不会凭空消失。于是这个毒药专家开始着手,新一轮《尸检报告》出来以后,警方得到了预料之中的结果。格伦迪老太太的死因是被人注射了超剂量的吗啡。
警方马上就把这个希普曼医生的家搜了一遍,发现了一份医疗记录以及很多来历不明的珠宝。还有一台老旧的兄弟牌打印机,事后被证实,伪造遗书的工具就是这台打印机。
警廊找到打字机后,经过验证对比最后确定这些文件都是出自这同一台打字机。
布兰迪老太太的签名也是伪造的。事情到这儿,真相终于是大白于天下了。可是,那时大家还不知道这个骇人听闻的故事,其实才刚刚开始。
1998年9月7日,哈罗德希普曼被正式逮捕。在海德小镇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因为在很多居民的眼里这个医生,医术高超,平时温文尔雅,和蔼可亲,医德应该算是不错的。很多小镇居民都请他作为自家的家庭医生,对他也非常信任。
“大家都想让他治疗,因为他的名声很好,他的专业态度给了我很深的印象,我想他是个好医生对得起它在海德的名声”一个小镇男性居民说道。
可是小镇的居民并不知道这位医生的过去……
所以,我们得先弄明白这个杀人的医生过去都干过什么事儿? 这个哈罗德希普曼是1946年1月14日出生,毕业于利兹大学医学院。1970年毕业之后,在制药厂工作。
仅仅过了4年时间,这个希普曼已经成了一名全科大夫了。那时候他已经结婚,而且有俩个小孩儿,但是好景不长, 很快希普曼同事就发现这个西普曼经常偷“麻醉剂”,并且这小子还服用吗啡类的麻醉剂,已经上瘾了。
他扎针吸毒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毒瘾,他甚至是以病人的名义给自个儿开一些药物,像什么杜冷丁啊,开这些镇痛药和麻醉剂。
后来他同意辞职去接受治疗。半小时后他又回来了,说不会辞职,一边扔包一边说:“要是我的心态有问题你们为什么不帮我呢?”
他很自然的认为他的职业生涯遇到危机,同事就应该包庇他。当别人拒绝帮他时他就像任性的小孩儿那样,非常非常地生气。
为此,希普曼后来就被开除了。但是没有把他的《行医执照》吊销,所以在 1993年他到海德镇开了一个私人诊所。由于工作也算比较认真吧,很快吸引了很多病人,大家对他也比较信任。
我们说这个小镇上有一个叫“彼得”的,他也是小镇的居民之一,他不仅经常找这个希普曼给自个儿看病,而且他的母亲也是西普曼的病人。
当希普曼被捕,以及他用吗啡杀害病人的这个传闻传出去之后,彼得可就开始后怕了。因为在他的记忆当中自己的母亲去世时似乎事情没那么简单,背后也是非常的蹊跷。
彼得记着他母亲去世时的情景,正是这个希普曼医生通知自个儿的。按照希普曼的说法,那时彼得的母亲感觉到特别不舒服就打电话给他,这把彼得给急得什么似的。说你跟我说说到底怎么回事儿?
这个希普曼就跟他解释说:你妈妈是让我过来,我来到这儿以后看到你母亲的状态非常不好。于是就赶紧打电话叫了救护车,我正收拾包的时候护车还没来,你母亲就已经过去了。
所以我把那个救护车的也取消了,然后就赶紧给你打了电话。彼得带着怀疑咨询了当地的救护中心,这个救护中心给证明说,从来没有收到过你母亲需要救护的请求,也没接到过这种电话。
彼得随即又到英国电信局拉了一份通话清单。发现母亲家里电话清单上没有给希普曼打过求救电话,所以彼也是跑到警察局跟警方说,我怀疑我的母亲也是被这家伙给害死的。
并说,我去了海德镇遇到两位老人,他们说希普曼是个死亡医生,很多老太太都是在他手上去世的。当希普曼案件开庭时,很多之前不了解情况的人都大吃一惊。
因为希普曼不仅仅是被指控杀害了琳格伦迪太太,还被指控杀害了其余14名老人。这14个人都是女性,都是因为被注射了过量吗啡最后导致死亡的。
这15名受害者当中有9名通过尸检已经确认了,可是还有6名呢,尸体都已经被火化了,他甚至谋杀了某些家庭里3到4名成员。
1999年10月,希普曼系列杀人案开庭。在审判庭现场,希普曼脸上一点表情也没有,非常平静,他否认了一切指控。不仅如此,他请的辩护团还指出说,那个格伦迪老太太是死于吗啡。
是不是因为他自个儿就吸毒呢?他自个儿扎针,跟我们的当事人西普曼可能没关系呀。这说法让这些受害人家属们气得浑身哆嗦,也让这个毒药专家团队必须要拿出更多的证据。
首先是根据格伦迪老太太头发的化验结果,这老太太生前没有注射过吗啡的经历就是说此人不是一个“瘾”君子。此外,法庭还出示了另外一项证据,他们找到了一个30人的名单,都是希普曼开出来的按照规定需要使用吗啡的。
但是这30个病人经过警方的调查,绝大多数都没有收到过吗啡这玩意儿,希普曼这是旧病复发还是偷吗啡呢?用病人的名字虚开药品满足自个儿吸毒的需要,或者他在囤积杀人毒药。
当时这个希普曼虽然在法庭上非常冷静,但是却对一个个提问闭口不言,公诉人就说为什么所有死去的病人都是在你拜访他们2到3个小时之后就去世了?
对此他没法解释也说不清楚,面对这么多的证据希普曼从头到尾就好像变成了一个哑巴。反正我就是无罪,你们爱怎么说就怎么说,爱怎么想就怎么想,给我一个清白吧。
但是这种辩称已没有任何意义了,那些伤心的受害者儿女们邻居们都来了。他们都证明这位树立了良好形象的医生有罪,而且是令人震惊的,即使面对那么多的不利证据他依然傲慢。
很难理解面对这么多的证据,希普曼怎么还不认罪?
2000年1月31日,在经历了16个月的艰难取证和审判之后,陪审团做出决定:罗德希普曼被指控谋害15人罪名成立,判处终身监禁永远不能被假释。
而那个“彼得”作为受害家属代表之一,在判决宣布之后跟新闻媒体说:我们一家人如此地信任他,尤其是我母亲,但是他却背叛了这种信任。彼得可能不知道被希普曼所辜负信任的不止是这15个人。
2002年7月19日希普曼被判有罪。
入狱两年多一点儿。他的案件调查团公布了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报告,首先说这个调查团是应死者家属要求而成立的。
大家都认为被希普曼杀害的可能不仅仅是这15个人,可能会更多一点儿。这个调查团经过两年多的缜密调查和取证,最终调查团主席“珍妮特史密斯”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珍妮特史密斯对着全世界媒体公布了一个事实,从1977年到1998年这21年间, 罗德希普曼一共杀害了252名病人。
其中在1977年到1991年14年间,他就杀害了71名。之后他利用自个儿开诊所的便利条件,又杀害了143个病人,平均算下来几乎每个月都会杀死一人 。
而在这些被害人当中有171位是女性,44位是男性,年龄最大的93岁,年龄最小的是41岁。而且这个希普曼为了使自个的谋杀更具有隐蔽性,他经常修改病人的病历,让对方的死因看上去更加的“合情合理”。
可问题是他作为一名医生,为什么要杀害病人呢?
有调查人员把这个原因归结为是希普曼的心理问题所致,是什么心理问题呢?
简单来说,希普曼的母亲在他17岁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其母因为长期遭受病痛的折磨,只能是靠吗啡来缓解疼痛。成年之后的希普曼就产生了一个想法,用吗啡去杀人。
他就是心里觉得我不能容忍,凭什么这样儿的灾难发生到我母亲身上?他就开始杀那些跟他母亲年龄相仿的人。
平时他瞧着那些人心里就有气,凭什么你们幸福地生活啊!我要弄死你们。
更让人毛骨悚然的是根据毒药专家凯奇的推断,希普曼是故意让警方发现一点儿蛛丝马迹后,逮捕自己。
根据凯奇的理论这个希普曼心思特别缜密,他不可能不知道自个儿改写遗嘱是多么的愚蠢,唯一的解释就是他希望故意暴露。
为什么会这样呢?根据监狱里其他人介绍,希普曼在服刑的时候特别喜欢看电视。每当电视上出现关于他的这个事件时希普曼是倍儿高兴,坐个小马扎翘着脚,嘴角微微上翘,脸上带着微笑。
有心理学家就指出,这是典型的杀手的症状。希望民众讨论自己,以便于自个儿回顾那种刺激感,满足的就是这种欲望。
更为诡异的是希普曼在服刑四年以后,在2004年的1月13号他在监狱房间里,把一个床单拧成一条绳子,自个儿上吊死在了洗手间的窗框上,他竟然自杀了。
虽然说监狱官发现之后立刻对他进行了抢救,但是已经是回天乏术了。有朋友可能会问,监狱怎么管的这么松呢?
是这么回事儿,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这小子会自杀,因为自从他落网那天起,就没有表现出任何自寻短见的迹象。
进到监狱后,他跟普通的罪犯一样该吃吃、该喝喝、该睡睡。这个生活习惯还保持跟以前一样,衣领洗的挺整齐,胡子刮得倍儿干净。并且经常看电视看英国橄榄球,每天还锻炼身体做运动。
如果非要找个客观原因的话,就是因为他表现不太好。
一个月之前,曾被监狱管理员剥夺了一些权利,就包括电视机,被暂时搬走不让他看了。
不过按理说,这些理由都不足以让他去自杀。随后警察找到了希普曼自杀更深层次的原因,原来他死的那一天正好是他58岁生日的前夜。就是说过了这一夜他就58岁了,希普曼生前曾经给他的妻子购买了大额的寿险。
而获得赔偿的前提是如果他在60岁之前死了。那这个保险就成立了,他的妻子就会获得10万英镑,另外每年还会有一笔可观的养老金。
当然,这些原因只能是旁观者的臆测,因为希普曼已经死了。
阴谋论者还说,他妻子是不是背后最大的赢家呢?
这个问题那就更没有人能回答了。毕竟他这么一死把所有的秘密都已经带进坟墓了。
还有犯罪心理学家认为希普曼自杀是必然的。因为他这种连环杀手潜意识里都有自我毁灭机能,对他们来说人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死也就死了。这种说法不是没有道理,在很多影视剧里咱们也能看到,很多连环杀手落网之后就自寻死路了。
—— 我们说艺术来源于真实的世界。再给您再举个例子。
2001年,美国落网的连环杀手“特拉维斯”他杀害了至少12人,然后被捕入狱之后也是用床单上吊自杀的。
节目的最后我们只能希望这种心理的恐怖杀手永远成为历史,让他们离我们这个真实美好的世界越远越好!
(作者:剧柏含系国家二级作家 高级书画师 高级政工师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