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记者到春晚掌舵人,于蕾如何用二十年铸就争议与突破

娱乐异次元 2025-03-24 11:12:15

2002年,22岁的于蕾以实习记者身份踏入央视大楼时,或许未曾想过自己会成为春晚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女性总导演。在《非常6+1》节目组打杂的日子里,她每天提前两小时到岗,将李咏的台词手抄成册,逐渐被制作人哈文注意到其文案天赋。2012年龙年春晚,担任总撰稿的于蕾因突发状况一战成名——某语言类节目超时128秒,她连夜将主持人串词删改23稿,精确压缩至秒级误差,这份应变能力让台领导在总结会上感叹:“这姑娘心里装着块秒表。”

2023年春晚筹备期间,于蕾的选角名单引发内部争议:拟邀艺人中流量明星占比超40%。面对质疑,她在策划会上甩出一组数据——Z世代观众收视峰值与非遗节目《锦绣》的弹幕热度高度重合。最终呈现的舞台上,王宝强演绎的农民工街舞与《诗经·蒹葭》的水舞台形成奇妙共振,当晚#春晚神仙同框#话题阅读量破18亿。北京师范大学传播学者指出:“于蕾深谙年轻观众的审美密码,将文化符号进行二次元解构。”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短片让全球观众惊叹。鲜为人知的是,这段被张艺谋称为“最中国浪漫”的创意,出自于蕾带领的文案团队。她在策划笔记中写道:“立春要闻得到青草香,雨水需看得见屋檐滴。”

为捕捉惊蛰时分的春雷,团队在云南守候七天七夜;为呈现冬至的饺子热气,测试了38种面粉的蒸汽效果。这种极致追求,延续到春晚《年锦》节目——汉代纹样复原小组耗时九个月,才让两千年前的织锦在舞台上流光溢彩。

2017年现象级综艺《国家宝藏》的诞生,暴露了于蕾的文化野心。录制曾侯乙编钟特辑时,她要求王凯在念白前静坐两小时:“你要感受到青铜器穿越千年的呼吸。”节目播出后,湖北省博物馆参观量暴涨300%,00后观众占比从8%跃升至42%。这种将明星“去光环化”的操作,在春晚转化为对艺人的严格筛选——某顶流歌手因不愿背古诗被替换,于蕾直言:“春晚不是打歌舞台,是要在流行里刻下年轮。”

面对“史上最难看春晚”的骂声,于蕾在央视内部研讨会上放出三组对比数据:春晚海外传播量年均增长17%、非遗元素渗透率从15%提升至63%、虚拟技术应用时长翻了三倍。她坚持在戏曲节目保留完整唱段:“年轻人可能换台,但海外侨胞等着听乡音。”

这种固执成就了破圈效应——2024年春晚《百鸟归巢》在TikTok播放量破亿,南音古语与电子混响的碰撞,让95后网友直呼“文化血脉觉醒”。从文案小编到掌舵春晚,于蕾用二十年证明了内容为王的铁律。在流量与深度、创新与传承的钢丝上,她正走出一条属于中国式审美的新路——这条路或许仍有争议,但注定将在春晚四十年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

0 阅读:3

娱乐异次元

简介:带你穿越娱乐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