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朝老臣归来
商纣王二十一年的深秋,朝歌城外一阵嘹亮的战马嘶鸣打破了肃杀的沉寂。渐渐地,一支饱经风霜的军队浮现在地平线上。他们的铠甲布满斑斑血迹,旌旗也早已被戎马倥偬的风雪吹得破碎,只勉强辨得出“商”字的标记。而走在这支队伍最前头的,是一位老将——闻仲,身披铜甲,骑乘着散发魔气的神兽墨麒麟,那是他三次朝代更迭中始终忠诚相伴的战友。

十五年前的北海平叛,也是这片黄沙之地,闻仲曾骑着这匹墨麒麟雄姿英发,腰间的雌雄双鞭在战马的颠簸中发出铿锵之声。那次胜利后的归来,他是被将士簇拥的英雄,百姓夹道而迎,歌功颂德的辞章传遍大街小巷。回望战果,虽然东海叛乱已被平定,三十万精锐兵马此战折损近半。
此次东海之行,他心中掀起的波澜难以平息。在征战途中,他曾目睹天边突然出现与往年完全不同的异象——一道紫黑色雷光撕裂了乌云,而雷声的轰鸣竟夹杂着仿佛人声般的隐隐哭泣。凡人多以为天灾乃一时的自然之变,但闻仲不同,他的额间天生长着一只“天目”,可洞察天地间的异动。在那一刻,他清晰地感受到了一股逼近的大劫之气。

踏入朝歌城的宽广城门时,城墙上的风标迎着冷风摆动,伴随着隐隐绰绰的百姓碎语:“太师班师回朝了!”但昔日夹道欢呼的景象已然不见,城中百姓的眼神中多了几分麻木。在鹿台、酒池的奢靡与暴虐笼罩下,民心的失落已深植于每个角落。
鹿台酒池的上空依旧弥漫着湿冷的雾气,昨夜的盛宴似乎刚刚结束,大殿之外满是拾掇残局的侍从。闻仲一身胄甲,脚步铿锵地步入商王朝的大殿,双手猛然将十道谏疏重重掷在帝辛的面前。

谏疏的文字清晰地亮在大殿之上,每一字一句都像刀刃刺入帝辛的心口。“拆鹿台,贬妖妃,斩佞臣”——这是闻仲精心斟酌的三大要策,鹿台耗民力、伤国本,妲己狐媚惑主,费仲、尤浑将政务视为戏耍,哪一桩哪一件都犹如火上浇油,烧灼着大商的根基。然而,这些忠告在眼前的君王面前似乎只是徒劳。
决战黄河冰面
没多久,西岐城头,一面杏黄大旗随风猎猎作响,旗上所书的“周”字清晰可见。这面旗帜,昭告天下:西岐军已经正式举旗反商,姜子牙将带领联军讨伐商国。消息传至朝歌,闻仲一刻不敢耽搁,他亲率三十万大军誓师南下,与叛军会战。

当闻仲的大军行至黄河之畔时,他们正面前却横亘着一条冰封的水域。闻仲命军士探查,确认冰层厚实后,当即抽出战鞭一挥,下令大军横渡黄河。就在最后一座营帐撤过河时,脚下的冰层突然浮现出一种妖异的赤红符纹。那赤光透过冰层如烈焰一般跳跃,大军中顿时传来惊呼,有士卒不慎脚下踩空,掉进冰冷的黄河深水中消失不见。
对面西岐阵营阐教十二金仙压阵而至。他们兵分数路,各自破阵。哪吒率领先锋闯入符纹中心,他的莲花化身化解了阵中某一道致命冲击,硬生生将符阵之力逼退。此举却引来张桂芳施展唤魂术阻击。
谁料,这唤魂术却被哪吒的法宝所反噬,张桂芳法力反击失控,元神受创,狼狈而退。闻仲观察半数破阵后,立刻意识到十绝阵正在节节溃败,而他的军心也随之浮动。商朝军士面对诡异的天象和惨烈的反击渐渐露出恐惧与散乱。

站在兵马阵前的闻仲则倔强抬首,他回望狂风飘雪中的墨麒麟,这头随他征战多年的神兽脖颈处残留的一道深深刀痕顿入眼帘。那伤口,是哪吒的三尖两刃刀留下的旧迹,此刻正隐隐渗血。他青年时拜师金灵圣母求道时,师尊金灵圣母曾慎重告诫:“逢绝则陨。”意思是任何阵法皆有窥伺内部命门的风险,但若逢绝境,未慎攻则必陨灭,此时闻仲却没有一丝后退的余地。
绝龙岭的生死缠斗
经过多次败退,闻仲所率的商军被迫撤入绝龙岭,这片山谷地势险要,但此刻更显得孤立无援。岭中寒松横生,每逢风过,枝叶摩挲,仿佛天地间的哭泣声回荡在孤寂的山谷之中。曾经所向披靡的闻仲,此刻却不得不收拢残军,在这绝境般的战场负隅顽抗。

南天边突然传来震耳的咒声,风雪骤然卷起,云中子从空中掠过,手中的通天神火柱耀起明亮的焰光,将闻仲的退路挡得死死的。同时,广成子催动番天印,以大地之力切断闻仲下山归朝的山路。更令人绝望的是,一旁的南极仙翁祭出蟠龙杖,那杖形法宝竟化作数道金光交织成锁链,疾速缠住墨麒麟的四蹄,使其难以腾空。
面对三才阵的围剿,闻仲并无退却之意。只见他猛挥雌雄双鞭,引雷震天,试图以九天神雷破开三仙的法力屏障。然而,无论他如何施展神通,都无法撼动三才阵丝毫。他的攻击如同击打在铜墙铁壁上,被顽强地反弹回来。雷电的光辉之中,闻仲的铜甲被逐渐炙烤发黑,烈火舔舐而上,焦灼的味道弥漫在空中。

烈焰的惨烈没有吞噬他的意志,反而让他身处绝境之时回溯往昔。那是十五年前的北海平叛战,他率领士卒冒死突围,在滴水成冰的寒冬中,他曾用五行遁术逐一为士兵融雪煮食,那些被冻僵的年轻士卒满含生还的感激,才换来商军的胜利。如今这般绝境,却再无脱困的可能。当三位金仙的阵法将烈火与雷光共同压向他时,他的本命金光猛然迸射,转瞬又被灭去。
不屈的元神
封神之战结束后,西岐封神台之上。昔日刚刚祭礼开封时灿然的百盏长明灯已经熄灭,残留的灯芯挂着丝丝青烟。封神台的广场中央,摆放着无数神牌,在这些牌位之中,有二十四块却始终凌空悬浮,略显孤傲地伫立在空气中,拒绝落地。这二十四块神牌分别属于雷部正神与其麾下将灵,位列其中的正是闻仲的元神。

这时,阐教之主元始天尊踏上封神台,面色凝重,手捏法诀。他缓缓开口,丝毫没有往日说教时的平和,而是语调威严地说道:“功过相抵,准闻仲封为雷部正神,司掌天雷,护持天道!”台下十二金仙列队站立,一众弟子低头拱手,无人敢有异议。毕竟,闻仲生前掌大商兵戈,以文能安邦、以武能定乱,哪怕他最终倒在绝龙岭,依然有着无可辩驳的战功。
就在元始天尊的法令快要完成时,台上的异象却骤然爆发开来。只见那悬浮于半空的二十四块神牌开始剧烈自转,金光流转间,似有强大的力量挣脱法印的束缚。闻仲的元神化为一道金色虚影,静静伫立于阵法正中。
“闻仲,受封雷部,为天地掌雷司命!”元始天尊再次高声说道。他捏着法印,试图以神力将闻仲的元神强行牵引入神牌中。在那一瞬间,金光更加耀目,闻仲的虚影抬起头,没有说话,可他的眼神已分明地传达他的意志:绝不屈从。

下一刻,异变陡生。一道惊雷从天而降,刺目的闪电中竟贯穿了闻仲的元神,光芒漫卷而出。雷霆滚过三十三重天,击响苍穹,整个西岐城都能听到天上回荡着的雷声。他虽已身死,但他的元神选择了天地雷霆作为归宿,他宁愿披上雷霆的战袍,永驻天道的战阵之中,而不愿屈膝于封神台,成为天庭授意的“顺从之神”。
与此同时,在朝歌的鹿台废墟之间,一场异象悄然发生。这座曾经名动一时、耗费无数民力的奢靡之地,如今已是一片焦土。四周的草木被烧得枯黄,砖石满布裂痕,时不时还能看到散落的酒器碎片,以及被大火烤焦的木梁横陈在地。

正当一群流民在搬动破碎的铜鼎时,大地突然震动,一道莫名的力量从废墟之中冲天而起。那半截被烈火焚毁的雌雄双鞭突然从废墟中直立而起,其黑漆漆的鞭身带着无法掩饰的焦痕,却在雷光的闪烁下显得格外狰狞。鞭杆微微震颤,指向了西岐的方向。
在朝歌的大街小巷,这个异象在当天便引发了无数流言和猜测。有人坚信,这是闻仲的怒火未平,他在地下仍为商朝鸣不平;有人则以为,这不过是自然现象,与旧时代的大将无关。
参考资料:[1]李国强.“太师鞭”史迹寻踪[J].搏击,2013(9):6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