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用行动证明,歼20不装机炮是错的,其实中国早有新解决思路?

历史有小狼 2025-04-26 01:28:39

随着时代的进步,当下的战争已经朝着现代化、科技化而迈进,尤其是在各种空战当中,不断升级的战斗机逐渐脱离了过去机身笨重、目标明显、“狂轰乱炸”的模式,转而向着更加高速、精准、隐秘的方向发展,而战机上究竟应该装载什么武器,自然也成为了很多人关注的焦点。

实际上,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战机上是否应该装载机炮,就一直是军备迷们争论的话题之一。早在上世纪前中期,战机机炮的表现还曾经格外亮眼,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自主研发的歼-20战斗机却取消了传统的机炮吊装舱,转而选择了完全内置的弹舱,以保证其所需要的隐身效果。

可是,没过多久,在2023年8月的俄乌冲突当中,俄罗斯使用战机上自带的机炮成功击沉了一艘乌军快艇,这条新闻顿时又引发了不少人的争论:这其中,有军备迷再度对中国的歼-20提出质疑,认为在设计时没有直接计划安装机炮吊舱“是个错误的选择”。

不过其实,针对这个问题,中国的设计师们早就有了新的解决思路——

一、机炮价值的再证明

2022年,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不久,俄罗斯海军空军就直接将乌克兰海军在其港口中剿灭殆尽;直至近一年后,乌海军才在西方的诸多国家的帮助下,勉勉强强地“凑”了一支新的海军队伍出来。

在当时,由于俄罗斯频频轰炸乌克兰敖德萨地区,加之战争的拖累,让乌军是在没有能力去组建一支像样的中大型舰队,因此,乌克兰“剑走偏锋”地大规模购买建造了一大批以小型快艇为主力的海军队伍,用以对俄罗斯进行骚扰、突袭。

不得不说,乌克兰的这一海军作战方针确实起到了一定效果。由于身量小、信号弱,乌军快艇经常能够轻松绕过俄罗斯大型舰队的侦测雷达和电子设备,对俄罗斯的海军进行数次偷袭;

更有甚者,乌克兰购买了一大批无人驾驶的小艇,不仅操纵着这些小艇多次击伤击沉俄罗斯海军舰船,更是数次成功偷袭了俄罗斯黑海舰队的司令部,并对俄罗斯后方进行袭扰,使得俄罗斯极大地陷入了被动局面。

为了摆脱这种“被动挨打”的现状,2023年中旬,俄罗斯调整了对乌海军的战术,从一开始的“以海治海”,转变为“以空治海”,在克里米亚半岛海岸驻扎了大量海军岸基航空兵,搭配苏-30SM和苏-24M两种战斗机,对乌克兰的小型快艇和无人小艇实施精准打击。

这当中,不得不提的是苏-30SM战斗机。作为当时俄罗斯最为先进的多用途战斗机之一,苏-30SM整体机型航程远、载荷大,具有很强的巡逻打击能力,尤其是在执行这种巡航打击的任务时,苏-30SM既可搭载包括航空导弹、空空导弹、反舰导弹等多种大型导弹,也可以用战机自带的单管机炮连续低空射击,这显然对乌海军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2023年8月22日,俄罗斯军方公布了一段来自俄军苏-30SM战机拍摄的视频。在视频中,战机瞄准了一艘乌军在海面上的快艇,并不断使用机炮进行直瞄射击,而乌军快艇尽管不断用急转弯进行闪避,却仍然没能躲过苏-30SM机炮的子弹,最终连人带艇被击沉。

根据视频画面中的记录,乌军被击沉的这艘小艇型号为美制“威拉德”快艇,这艘快艇在这之前,始终以水面上机动性强、体型小巧灵活为优势,无论是在雷达图上、还是在导弹射程内,都很难被捕捉、瞄准;

可是显然,苏-30SM的自带单管机炮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以“高射速”和“火力密集”两大特性,成功地在海面上克制了活跃的威拉德快艇,给予乌海军“迎头痛击”的同时,也让飞机机炮这一备受争议的装备重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二、“机炮无用论”

其实,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导弹被研发出来以后,有关“机炮无用论”的争论便喧嚣尘上。

实际上,在早期的空战中,机炮的作用更多的是在战机互相追逐搏斗时,对敌方予以打击;同样,在战机执行空中巡逻任务时,装备了机炮的战机能够给予敌人更大的威慑,同时也是在战机执行驱逐任务时最为趁手的武器。

不过,随着战斗武器的升级,很多人都认为,与其安装机炮,不如安装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导弹,而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军事航空界逐步开始弱化机炮的存在,同时强调导弹在制空战斗方面的重要性。

在这之后,中、美、苏三个国家先后开始在自主研发战斗机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削弱了机炮的配比,其中,美国的F-4战机是世界第一款取消预留机炮舱设计的新型战斗机,F-35战机也紧随其后,也仅有部分型号战机保留了机炮吊舱。

取消了机炮的F-4战机,很快就成为了为当时战机“引领时尚”的领头羊。没过多久,苏联推出了米格-25战斗机。这是世界上第一款突破3马赫的高空高速战斗机,但同样,为了追求高速,米格-25取消了机炮的设计,也算是呼应了当时军事航空界的“主流风潮”。

可谁也没想到的是,就在美国还十分骄傲于自己的战机设计“走在了世界前列”时,越南战争给了美国“当头一棒”:

1965年,F-4战机服役仅仅四年后,美国就因为F-4战机导弹或打空或失效,在越南战争的战场上遭到了来自越南空军飞机机炮的沉重打击,一次损失了上百架战斗机;

这之后,美国被迫重新为各个型号的战机紧急加装机炮吊舱,而这一“血的教训”,也让国际军事航空界重新开始审视飞机机炮的重要性。

不过,有人以为“机炮无用”,自然也有国家对机炮有着超乎寻常的重视,这当中,走在坚定支持飞机加装机炮前列的,当属以色列了。

在以色列空军的眼中,战机的机炮弹药携带量是导弹的数倍之多,同时,大量的机炮弹药又可以对地面格斗单位进行空袭和扫射,造成巨大的伤害。所以,以色列始终格外重视战机搭载机炮的重要性:

在向法国幻影系列战机时,以色列一反国际上“摒弃机炮”的观点,执着地提出必须要给所有战机加装机炮的要求,这也让他成为了国际上鲜见的、在“飞机机炮”这一观点上“逆势而动”的国家之一。

实际上,以色列的这一观点,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很快得到了佐证:

在艰难夺取了制空权以后,以色列借助飞机上的机炮辅助地面军队进行打击,最终“奇迹般”地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也向世界证明了其对于战机机炮的重视并非“空穴来风”。

三、歼-20的设计考量

上文中,我们提到了美国试图取消机炮、却在越南战争中得到了教训;而反观中国,在研发推出第五代战机歼-20时,却又一次“开创性”地取消了搭载机炮,这一选择顿时引发了国内外的争议。

那么,对于歼-20的制造,中国又有着怎样的考量?

其实,尽管机炮在不少战争中都凭借着辅助地面单位作战而大放异彩,但随着近些年里导弹技术的快速发展,机炮在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显得微乎其微,反而是各类空空导弹,在战争中频频有着不俗的表现;

尤其是在1982年的马岛战争中,英国凭借着当时最为先进的AIM-9L导弹,取得了击落敌方21架战机、自己却满员无伤的惊人战绩,而另一边的阿根廷尽管也在飞机上装载了机炮,却因为英国刻意拉开的距离,导致始终没能进入机炮的有效射程之内,机炮的短板也在这时候展露无遗。

而更为重要的,还有第五代战机在现代战争中的新定位。

实际上,从国际主流来讲,第五代战机从设计之初,其核心理念就和过去的战机完全不同。而在中国的第五代战机也就是歼-20的诞生之日起,他的侧重点就是“超机动”以及“隐身”——

这其中,“超机动”强调的是战机的超音速机动能力,再搭配上隐身性能,歼-20的作战定位显而易见,是在强调“静默接敌”和“超视距的远距离作战”,在这种前提下,机炮的优势基本上已经消失殆尽,装载机炮,反而会影响歼-20的速度与作战效果。

同样,作为定位是“隐身战机”的歼-20,在未来的战争中恐怕也是拿来执行例如穿透敌方放空网络、偷袭敌方战机、超远距离打击等空中战术,而并非作为对地支援的空中单位,因此,机炮的作用属实不大,与其在歼-20上为机炮预留空位,不如将这份载荷分摊到更有效果的空空导弹中去。

不仅如此,在当前无人机大行其道的当下,与其为歼-20安装机炮,不如使用歼-20指挥搭载了机炮或近距离导弹的无人机,来执行各类高风险的近距离格斗任务。这样既可以保证歼-20隐身和超机动性能的完整性,又可以扩大歼-20的火力范围,可谓是一举多得。

除此之外,更令人关注的,还有新概念武器的兴起,这当中,不得不提的就是饱受关注的激光类武器。

激光武器,杀伤力更强、载荷也更小,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就已经率先开始了对机载激光武器的研究与发明。2018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也同样展示出了属于中国的新一代激光武器:lw-30激光防御武器。这一武器可以对敌方射来的激光予以拦截分解,尽管目前仅在实验阶段,但可以想见的是,未来,激光武器一定会走上战场,成为新一代能量武器,被各个国家量产使用。

四、未来的发展

俄罗斯使用机炮击沉乌克兰海面快艇的这一事实,证明了时至今日,机炮仍旧是个不错的机载武器;而退一步说,在武器不断更新换代的当下,很多武器并非会在新一代武器研发之初就迅速被迭代淘汰,在某些时刻,他们仍然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不过,我们必须承认的是,相较于当前主流的各种空空导弹、反舰导弹等多用途、多性能战斗导弹来说,机炮的意义早已经被大大削弱。尤其是在第五代战机的超视距打击逐渐成为主流后,机炮的作用显得可有可无,或许只有在辅助地面单位或在特定场景中时,机炮才能体现出他作为空中火力的价值。

目前,武器的种类已经更加多样化,而歼-20战机在实战时,也有更多例如无人机协同、定向激光武器等多种选择,来规避没有安装机炮的短板。而在未来,随着智能电子技术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走向也许会向着更偏重于电子战的方向发展,届时又会出现怎样的战斗武器,国家又能推出什么“高精尖选手”,是非常值得我们拭目以待的。

当然,战争带来的都是惨烈与痛苦,在研发武器用以自卫的同时,我们也应当坚持和平、热爱和平,毕竟,唯有和平才能带来发展,才能拥有更加和谐美好的未来,不是吗?

参考

《俄媒:俄军战机使用机炮击沉乌军快艇,座舱实拍画面曝光》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