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也是我国最重要的周边地区之一。今年是中国与印尼建交75周年的日子,两国正在携手推进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不过,鲜少有人知道的是,中印尼关系曾经也数次经历了波折与动荡,其中印尼排华事件的频发,更是曾将两国推入断绝外交关系的境地。
回顾起印尼发生的排华事件,1998年的“五月暴乱”震惊世界。当时,印尼的雅加达、棉兰等城市接连发生有组织、大规模的排华暴乱,大量华人妇女被强暴致死,与华人相关的工厂、商店及住宅被洗劫一空,几代华人开创的事业被毁于一旦,其惨烈程度让人不寒而栗,成为了20世纪末最触目惊心的种族暴力事件之一。

一、暴乱的具体经过
从1997年的7月到“五月暴乱”前,印尼经历了长达10个月的金融危机,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事件的导火索是1998年的5月4日,印尼政府宣布取消燃油补贴,同时还大幅提高了燃油和电火费的价格,要知道这个时候的印尼已经经不起一点负担了,于是人们的不满情绪加剧,各地开始出现动乱。
谁也没想到,在一系列反政府示威活动中,大学生竟然是主力军,数千名学生在学校举行集体抗议。而在军警镇压过程中,有20多名学生被枪击,其中6名学生当场身亡。军警的行为成功点燃了围观群众的怒火,人们纷纷冲进学校抗议,一场浩劫由此开始展开。

事件愈演愈烈,到了5月13日,人们开始逐渐疯狂起来,这时有人发现,人群中混杂了一支有组织有武器的暴徒,他们开始焚烧汽车、破坏建筑物、抢夺商店,而让他们的目标都指向华人。凡是华人的商店、汽车全部都是攻击的对象,从雅加达西区开始,骚乱瞬间传到了各个华人聚集的街道,成千上万的民众开始仓皇逃窜。整个雅加达黑烟直冲云霄,无论是商业区还是住宅区都一片混乱。
更令人发指的是,针对华人妇女的性暴力成为暴行的核心。据目击者和事发现场报道,遭强奸的妇女从10岁到55岁都有,他们一般在大路上或者亲属面前被轮奸,然后被虐杀烧死,其残忍程度令人发指,不少人事后跳楼或喝毒药自杀。

那么在这场暴行中,印尼官方又扮演了什么角色呢?答案就是帮凶。据目击者称,暴徒乘坐军用卡车抵达现场时,警察全程袖手旁观,甚至有的还与暴徒握手,怂恿旁观者参与抢劫,医院也拒绝救治华人伤者,消防车则故意延迟出动。
暴乱整整持续了三天,暴徒们高喊排华口号,烧杀抢奸无恶不作。事后,印尼官方调查承认,仅5月骚乱中便有1190人死亡、52名妇女遭强奸,可民间组织统计的死亡人数远超于此。甚至有人说当时印尼有10万华人妇女被强奸、50万华人死亡,当然这个数字可能存在夸大的成分,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次排华暴乱中,华人的生命财产都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

二、印尼排华的根源
事实上,1998年的这次暴乱并不是印尼第一次排华事件。印尼是一个有排华传统的国家,几乎每年都会有那么一两件或大或小的排华事件发生。那么,为什么他们会对华人有这么大的恶意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荷兰殖民时期说起。从17世界开始,荷兰殖民者对印尼进行了长达三百多年的殖民通知,在这期间,统治阶级为了更加便于管理,就将所有的居民分为了三等:以荷兰人为主的欧洲人;以华人为主的亚洲人以及当地土著居民。其实比起当地土著,华人的身份要更高一些,但也仅仅只多出了一些经济特权。而且为了防止华人与土著联合起来反抗殖民统治,他们还禁止华人与土著混居、通婚,还限制土地所有权。这种人为制造的种族隔离,让华人成为了殖民者与土著居民矛盾的缓冲带。

这样的管理方式一直持续到二战后印尼独立,独立后的政权虽然常有更新迭代,但他们都很默契地延续了“打压华人以巩固权力”的逻辑。比如苏加诺时期,政府通过“堡垒政策”限制华人经商,试图原住民夺回被华人“占领”的经济领域,同时还通过禁办华文学校等方式驱赶华人。印尼土著与华人的隔阂越来越深,最终引发了臭名昭著的“9.30”排华大屠杀事件。
事件过后,苏哈托取代了苏加诺执政,为了稳定社会局势,他只能放宽对华人的限制,当然,只是在经济上,毕竟他们还要依赖华人资本。在文化上,苏哈托政府采取了更严酷的同化政策——禁用华语、取缔春节、强迫华人改名换姓等。这种“经济利用、政治排斥”的双重标准,让当地华人彻底沦为“经济动物”。
由于华人多数经商的原因,底层人民总会不自觉地将受益层阶级与华人之间画等号,再加上一些人刻意宣传华人控制国家经济的言论,导致华人与原住民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华人也成了在各种骚乱中不法分子攻击的对象。

当然,除开政权的操弄外,一场暴乱的背后也必然少不了经济因素。前面我们有提到,当时的印尼正遭受着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印尼盾贬值高达80%,一夜之间,人们手中的钱几乎成为了废纸。同时伴随而来的,是物价的飞涨,其中大米上涨100%,食用油甚至上涨了300%,人们开始疯狂抢购,许多商品都被抢购一空。大量的工厂、企业严重亏损甚至倒闭,失业人口直线上升达到了总人口的10%,也就是说10个人中就有一个是没有经济来源的,这些人也就成为了潜在的暴乱制造者。
金融危机更加剧了人们心中的“仇富”心里,而托印尼政府与社会媒体的“福”,当时的大部分人被洗脑,认为是印尼经济集中在华裔手上,是华人的剥削才造成了印尼的贫困。“新仇”加上“旧恨”,彻底催化了这一场暴乱。

三、“五月暴乱”过后带来的影响
这次暴乱过后,已经成为了惊弓之鸟的华人纷纷逃离印尼,根据澳大利亚联邦移民部的数据,当时申请移民澳大利亚的印尼华人上升了25%。要知道,经济能力越好的人,越容易申请移民,也就是说申请移民的大多是财力雄厚的华商以及中产阶级人士,他们的离开带走了大笔资金。而暴乱带来的连锁反应,是国外的投资者也不愿意把资金借给印尼政府。巨额资金外流,外部投资又纷纷撤离,这使得遭逢经济危机的印尼更加雪上加霜。
当然,在这场暴乱中受到最大伤害的无疑是华人,暴徒们的残忍举动给印尼华人带来了巨大震动,他们开始意识到如果还像以前一样,只专注经济不参与政治,就只能被当成政治游戏中的牺牲品。为了给自己争取应有的公民基本权利,一些印尼华人政党开始成立,他们旨在为全民族的利益服务,只想要公平而不是特权。华人的觉醒让印尼政府开始发生转变,采取了一些对华人有利的政策和措施。比如说宣布取消华文禁令、不再强迫华人改名换姓、任用华人委员并扶持华人小企业等等。尽管这些政策有在慢慢改善华人的处境,但已经受到的伤害却永远无法清除。

五月暴乱因其过于残暴,同时也引起了国际舆论的强烈谴责,各界新闻媒体都纷纷发表文章,谴责印尼暴徒的罪行。而暴乱中华裔妇女的遭遇更是引起了各界华人的强烈愤慨,他们纷纷到印尼驻世界领事馆门前进行抗议,包括印尼的大批妇女也跑到印尼国际部门前示威,由此可见这场暴乱带来了多大的震荡。印尼国家形象因此严重受损,摧毁了国际上其他国家对印尼的信任,而这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挽回国际社会的信心。
不仅如此,就连印尼周边的国家都受到了波及,因为印尼是东南亚最大的国家,也是东盟最大的成员国,它本来是东盟的一张“名片”,此时却变成了“家丑”,这直接导致东盟的国际影响力持续下降,美国得以趁虚而入,加强了在东南亚的势力盘踞。

四、中国的态度引争议
在这场暴乱中,中国的态度也成为了人们讨论的又一焦点。暴乱发生后,中国政府以及中国驻尼大使馆在第一时间就采取了援助,事后也强烈要求追查元凶,惩罚暴徒。但从总体上来看,有些人却觉得在这样残暴又充满针对性的事件上,中国的态度显得有些不太强硬。

事实上,中国政府“低调处理”是有原因的,如果中国采取了极端强硬的态度,不仅会使两国政府交恶,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华人在印尼的长期生存和发展。不管怎么说,印尼华人是华裔印尼人,是印尼的公民,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五月暴乱是印尼的内政,而我们一直以来遵循的都是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所以在这个方面难免会没那么有底气。而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人的大国,在处理与邻国的关系上,一直都保持着一定的理智和克制,做出的决定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如今,27年已经过去,但在雅加达的华人墓园中,一座座墓碑仍然提醒着人们伤痛从未消散。历史不会因时间而褪色,只希望远在千里外的同胞能保持警惕之心,避免悲剧再一次重演。
参考资料:
知网:1998年印尼排华暴乱研究:原因、过程及影响
知网:1998年印尼五月骚乱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