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坦克救援车“苏联”坦克回收牵引车

胡侃杂史 2024-11-20 08:57:46

游戏或是模型主要会介绍主战装备,尤其是游戏,模型还好,还能介绍一部分辅助车辆。我们在一些胜利展览时能看到大量缴获装备,能将这些重型车辆运回就需要这些牵引车的协助。

这篇文章的主角是牵引车和运输车,它们在整个坦克旅中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任务:护送、回收、运送弹药及其他物资。你将了解这些车辆的历史,并可通过测试来检验自己的知识。

1930年代:牵引车和运输车的重要性

在1930年代的报刊上,关于为所有兵种配备履带式牵引车和运输车的讨论异常热烈。当时的主流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坦克部队的编制中必须包含强大、快速的履带式牵引车和运输车。在伟大卫国战争爆发前夕及战争初期的头几个月,有明确的配备标准:每个坦克旅需配备五台牵引车。这些牵引车的主要任务包括:

护送坦克部队行军;将故障车辆拖至战地维修工厂或铁路;从后方仓库运输弹药、燃料、润滑剂以及其他物资。

牵引车与炮兵

对于炮兵而言,主要使用快速履带式牵引车。作为炮兵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牵引车需提供以下功能:

方便地容纳车组人员、火炮组、炮兵装备以及弹药储备;在战斗期间,持续为炮兵部队运输弹药、物资、食品和人员。

战前牵引车的发展

在战前时期,中型炮兵牵引车和运输车(例如“共青团”(Коминтерн)、“伏罗希洛夫工人”(Ворошиловец)和“斯大林-2”(Сталинец-2,简称S-2))多基于重型农业拖拉机的底盘设计和制造。

1941年坦克回收指南中的建议

根据1941年坦克回收指南的内容,“从战场回收故障车辆可使用坦克或拖拉机。如果故障坦克的悬挂系统未受损,且地形起伏不大,那么同型号的坦克即可完成拖曳任务。但在地形复杂或悬挂系统受损的情况下,则需要使用拖拉机或专用设备。”

这些履带式牵引车和运输车不仅是坦克部队的重要后勤保障工具,还为战争中的快速部署和持续作战能力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于B-2柴油发动机的国家试验报告。E-4C柴油发动机在“伏罗希洛夫工人”履带式拖拉机上的田野试验。

在战争爆发前就已经明确了基于量产坦克开发牵引车的合理性。哈萨克坦克制造商在战前时期研发了基于T-34坦克零部件和组件的装甲牵引车A-42。这种车辆采用中央动力舱(MTO)布局,除了牵引车,还能发展出一系列车辆,但这一计划因战争爆发而中断。

A-42装甲牵引车

1944年,研制出了一种名为AT-45的炮兵牵引车。这是一款高速履带式专用炮兵运输车,可容纳炮兵组和弹药。其主要任务包括:

拖曳大威力重型火炮;回收损坏的中型和重型坦克。

与战前的牵引车一样,AT-45也具有通用性。然而,虽然在牵引火炮方面表现出色,但由于缺乏装甲保护,在可能遭受敌方火力的情况下,用于坦克回收时存在一定问题。此外,由于工厂的生产能力集中于坦克制造,无法生产足够数量的牵引车。

改装坦克牵引车的出现

类似AT-45的牵引车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在战场维修单位中,会将武器受损的坦克(如T-34及后续型号T-34-85)改装为牵引车。改装过程包括:

移除炮塔,并用带有舱盖的装甲板封闭炮塔环;保留用于自卫的机枪,安装在车体前部的球形支架中。

同样地,重型坦克如KV-1、KV-1S、IS-1和IS-2也被改装成牵引车。

将T-34坦克从1.2米深壕沟中拖出的情景

在1941-1942年间,每一辆T-34坦克都弥足珍贵,即使需要长时间修复,其作战价值也远超牵引车。因此,基于坦克底盘制造牵引车的可能性直到1944年才出现,因为此时部队已经完全装备了重型和中型坦克。这也是为何最早将T-34坦克改装成牵引车的不是苏联,而是其对手——德国的原因。

德军的坦克改装牵引车

战争初期的失败和撤退导致大量苏联装备,包括坦克,落入德军手中。一部分坦克可以直接投入使用,而另一部分受损的坦克则被改装为牵引车,方法是拆除炮塔。这类车辆在1942年就已出现,并在整个战争期间持续使用。通常,这些车辆并未进行重大改装,仅仅是拆除了炮塔,而炮塔座上的开口则用帆布简单覆盖。

使用第二辆坦克作为牵引车的问题

战争中发现,用另一辆坦克拖拽受损坦克并非高效之策:

1. 双重风险:如果拖拽过程中受损,两辆坦克都会失去战斗力——受损坦克和拖车一并瘫痪。

2. 设备负荷:拖拽重型坦克会让牵引坦克的传动装置、发动机和底盘系统超负荷运转,严重缩短其使用寿命。

苏联的牵引车研发与改装

尽管战争进行中,针对炮兵牵引车的研发从未中断。1942年2月7日,苏联批准了一项基于T-34坦克研发牵引车的战术技术要求,其设计参考了“伏罗希洛夫工人”牵引车的布局。然而,新设备的大规模生产仍需要时间。

红军首次将拆除炮塔的T-34坦克用作牵引车的记录可以追溯到1943年库尔斯克会战期间。那时,苏联工业已恢复并加快生产,但坦克依然供不应求。

决策与实践

1943年6月3日,在苏联装甲车辆管理局(ГАБТУ)技术委员会上,决定将损坏的KV和T-34坦克改装成装甲牵引车。此决定包括以下内容:

• 改装条件:利用受损车体和炮塔的坦克进行改装;

• 原因:生产专用车辆需要时间,而战场对牵引车的需求非常迫切;

• 实施方式:前线部队被允许每种型号改装10辆,但需通过前线军事委员会对车辆技术状态的核准。

这种灵活的改装措施有效缓解了牵引设备的短缺,同时充分利用了现有资源。

拆除炮塔的T-34坦克:舒金中尉领导的野战维修队,1943年7月

坦克的“二次改装”与重新战斗化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这些被改装为牵引车的T-34坦克可以通过重新安装维修好的炮塔,恢复为正常战斗坦克。

到1944年初,坦克短缺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T-34-85型坦克投入了生产和战斗。随着战争转入攻势,受损坦克通常会留在苏军控制区域内,通过修复后重新投入战场。1944年4月8日,苏联国防委员会发布第5568号秘密命令《基于T-34坦克底盘生产牵引车》。根据命令,从1944年4月起,每月在国防人民委员部(НКО)的坦克修理厂生产50辆牵引车。

T-34牵引车的设计与生产

这些牵引车按照T-34的设计图纸组装,移除了炮塔和主要武器(仅保留无线电操作员的机枪)。通常,这些车辆会配备指挥员观察塔,安装在战斗舱的顶部。然而,实际生产中并非所有牵引车都配备了观察塔。有时,观察塔的功能由T-34发动机舱顶部的一块带舱口的装甲板代替,并在其上安装Mk.4型观察装置。其他情况下,炮塔座圈直接用带舱口的装甲板焊接封闭。T-34-T型牵引车的生产大约持续了一年,直到战争结束。

基于重型坦克的牵引车

相比之下,基于重型坦克的牵引车生产情况有所不同。这类改装主要由装甲坦克维修厂(БТРЗ)负责。例如,1944年2月,БТРЗ第1厂制造了首批6辆基于KV-1S坦克的牵引车。同月,БТРЗ第6厂又生产了4辆。此外,БТРЗ第7厂也零星制造了KV-T型牵引车,而第6坦克修理厂则以批量方式生产基于KV-1和KV-1S的牵引车。

总体而言,基于重型坦克的牵引车产量相对较低。这是因为重型坦克本身的生产量就少于中型坦克,而KV-1S的生产在1943年就已结束。同样地,1944年也开始基于IS-2重型坦克改装IS-2T型牵引车。

T-34-T型牵引车(1944年型)战后时期

战时牵引车发展的总结与战后延续

至此,战时坦克牵引车的发展简史告一段落。这些车辆在战争中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但部队依然需要更先进、更专业的牵引设备,如起重设备、货运平台、牵引绞盘等。

战后首款投入生产的坦克牵引车是基于T-34(T-34-85)的T-34-T型牵引车(1947年生产型)。坦克车体顶部的开口被焊接的装甲板封闭,装甲板上安装了来自T-34-85的指挥官观察塔和连接钩操作员的舱口。由于部队对牵引车的需求仍然很大,同时需要替换功率不足的拖拉机,这些牵引车主要利用需大修的老式T-34-76坦克改装而成。

释放烟幕以掩护坦克撤离

1957年型T-34-T牵引车是牵引设备发展的重要突破,由乌拉尔车厂设计局于1956年设计。

1957年型T-34-T的设计特点

• 货运平台:牵引车尾部加装了货运平台,用于运输装甲坦克零件和燃油润滑材料。

• 可拆卸起重臂:车辆配备了起重能力达3吨的可拆卸起重臂,能够更换发动机、传动系统及其他关键部件。

• 履带抓地力增强:为提升牵引性能,车辆标配了40个履带加装爪,增强履带在复杂地形下的抓地力。

• 拖拽设备:牵引车上配备了标准的牵引工具包,可组装不同形式的滑轮系统,最大拖拽力达到130吨,足以拖出深陷困境的坦克。

战术运用

该型牵引车还能够释放烟幕,为受损坦克的撤离提供掩护。这种设计显著提升了其在战场上的作业安全性,使其在后勤保障领域占据了重要位置,同时也标志着坦克牵引车技术的一次重大进步。

1957年型T-34-T牵引车测试

下一阶段的发展是1958年型T-34-T牵引车,由第1号柴油实验工厂中央实验设计部门研发。

1958年型T-34-T的改进特点

1. 发动机改进:配备了V-2-34型发动机,并采用了来自V-12-5发动机的曲轴,提高了动力输出性能。

2. 动力输出装置:增加了动力输出机构,进一步增强牵引车的作业功能。

3. 机械绞盘:绞盘通过发动机驱动,牵引力达到25吨,配备长达200米的钢缆。

4. 起重设备:安装了起重臂,便于执行维修及物资搬运任务。

5. 拖挂装置:强化了拖挂设备,提升了牵引能力。

6. 货运平台:继续沿用货运平台设计,便于运输物资与配件。

7. 发动机加热系统:增加了发动机预热系统,提升了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的启动性能。

8. 专用观察设备:为操作员配备了特制的观察仪器,改进了视野与安全性能。

通过牵引车自带的两个滑轮组件,可以组装滑轮系统,将挂钩上的牵引力增至75吨,为重型设备的拖拽提供了可靠保障。

T-34-T 牵引车带加宽履带

在使用绞盘时,为了使牵引车在地面上稳定固定,设计了锚式犁,通过绞盘钢索或手动安装。为提升牵引性能,工具套件中包括用于履带的尖刺。可拆卸的手动起重臂和货物平台与1957年生产的T-34-T型类似。

中型坦克牵引车BTS-2“9号工程”

BTS-2由乌拉尔车辆制造厂设计局于1951年研发,其首席设计师为N.A. Shomin,他后来于1976年至1990年担任哈尔科夫机械制造设计局的首席设计师。这款牵引车于1955年2月21日通过苏联国防部长命令正式列装。1956年,乌拉尔车辆制造厂生产了10辆试制车,并于次年开始批量生产。

此前的牵引车主要由装甲维修厂(BTRZ)基于损毁炮塔的坦克或老旧车型改装而成,而BTS-2则直接在坦克工厂以量产T-54坦克为基础制造。

BTS-2牵引车

与其前身类似,该车辆配备了货物平台、可拆卸吊臂、带动力传动的绞盘、锚式犁、牵引装置以及其他设备。此外,为了在维护和修理时提升或悬挂车辆,牵引车的配套工具中包括两个千斤顶。

自1959年起,该牵引车被设计为可安装水下驾驶的可拆卸设备,其中包括通气管塔。BTS-2成为全球首款能够通过河床越过水障的牵引车。

IS-2M-T重型坦克牵引车

在1950年代末期,苏联还生产了一种基于IS-2M坦克的重型牵引车,称为IS-2M-T,与IS-2-T基本类似。其指挥塔和牵引钩舱盖来自于无法修复的IS-2坦克炮塔。然而,该牵引车并未配备绞盘、货物平台或吊臂。

IS-2M-T在德国民主共和国服役期间,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

总体来说,坦克牵引车的主题相当广泛,无法在一篇文章中完全涵盖,尤其是仅仅局限于基于重型和中型坦克的牵引车。实际上,这类车辆也被制造在自走炮基础上。例如,基于ISU-122自走炮,开发了相当先进的重型牵引车BTТ-1,该车于1960年至1962年间研发。

BTТ-1牵引车

可以说,战斗应用经验促使了新型装甲作战车辆的诞生——坦克牵引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车辆逐步演变成装甲维修与撤离车辆,逐步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功能,不再仅仅局限于从战场上撤离损坏的车辆。

BTТ-1牵引车
0 阅读:6

胡侃杂史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我,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