癞蛤蟆成宝?美国年轻人“吸蛤”成瘾,甚至给癞蛤蟆舔到濒临灭绝

此间一叙 2024-12-09 15:40:03

近年来,美国年轻人“作死”的方式层出不穷,继“洗手液醉酒”之后,他们竟开始“舔”大自然的生物——蟾蜍,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癞蛤蟆。

这不是玩笑,而是一场正在美国年轻人中流行的“荒唐潮流”,不少人跑到公园里抓野生蛤蟆,只为舔上几口。因此,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不得不紧急发文,提醒民众:

“夜晚看到绿眼睛发光的大蛤蟆,千万别舔!”

为啥美国年轻人能“恶心”到如此地步?他们到底为什么执着于“舔蛤蟆”?

“舔蛤蟆”趋于疯狂

先说说“舔蛤蟆”这一操作到底是怎么回事。美国年轻人舔的不是普通蛤蟆,而是一种叫“科罗拉多河蟾蜍”的自然生物,是北美最大的蟾蜍之一。这些蟾蜍外形粗犷,长着一副“别惹我”的样子,但真正让瘾君子们“上头”的,是它在自我保护时腮腺分泌的毒素。

这种蟾蜍的毒液里含有一种叫“5-甲氧基二甲基色胺”的成分,能让人在短时间内出现强烈的幻觉,让人“飘飘欲仙”,就像是吸食毒品一样。而获取这种毒液的方法也很简单,只要按压蟾蜍的腮腺,就能刺激它分泌毒液,美国年轻人甚至戏称这种蟾蜍是“毒品界的天然供应商”。

令我们震惊的是,一些名人例如前拳王泰森和美国总统拜登的儿子亨特,都曾公开宣扬过舔蟾蜍的体验,这无疑为这种行为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为了“尝鲜”,一些人甚至趁夜跑进国家公园,抓到蟾蜍就是一顿猛舔,而这种看似荒唐的行为却在社交网络上火了,有人甚至拍视频炫耀自己的“致幻之旅”,引发一片跟风。

舔蟾蜍之所以能吸引这么多人,不仅是因为好奇,更是因为它对瘾君子来说有几个独特的“吸引力”。相比毒品,舔蛤蟆的成本几乎为零,美国西南部的荒野里到处都有,甚至在自家花园就能抓到,这种“取之自然”的获取方式让一些经济拮据的瘾君子找到了毒品的“平替”,最为关键的是,蟾蜍的毒液可以反复分泌,只要不弄死蟾蜍,随时都能继续“用”。

根据美国法律规定,持有蟾毒提取物是违法的,但养殖蟾蜍并不犯法,这种法律漏洞让许多人打着“养宠物”的旗号偷偷提取毒液,最终使得“舔蛤蟆”现象泛滥。

蟾蜍被“舔”到濒临灭绝

为了满足瘾君子的需求,野生科罗拉多河蟾蜍遭到了疯狂捕捉,一些蟾蜍甚至在被抓到后被反复按压腮腺以提取毒液,导致它们虚弱甚至死亡,这样大量捕捉蟾蜍的行为破坏了蟾蜍的生态环境,使其数量锐减。

与此同时,部分人为了“不犯法”开始养殖这种蟾蜍,甚至有人公开销售“致幻蟾蜍”,形成了完整的地下交易链。为了舔上一口,甚至有人举办“舔蟾蜍派对”,若想加入就得掏出高额的“门票”,即便如此其每次参与人数依旧众多,这种商业化操作更是让科罗拉多河蟾蜍的处境雪上加霜。

直至今天,科罗拉多河蟾蜍已经被加州列为濒危动物,若不加以保护,这种蟾蜍或将在不久的将来灭绝。那么,疯狂“吸蛤”有没有给他们的身体带来悲惨后果?

不可忽视的危害

“舔蟾蜍”现象,不仅仅是对蟾蜍种群生存的威胁,更是对美国社会毒品文化和公众健康的一次冲击。

舔上一口蟾蜍虽然能让人暂时“进入仙境”,但这种液体对人体有极强的毒性,一旦剂量过大,可能导致恶心、呕吐、癫痫,甚至呼吸衰竭。例如在2020年,一名来自西班牙的摄影师就因吸食蟾蜍毒液而不幸身亡。

此外,野生蟾蜍身上携带的各种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很可能通过舔舐传播给人类,即便不致命,长期接触毒液也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但归根究底,舔蛤蟆现象的背后是美国长期以来毒品文化泛滥的结果,并非个例。在美国,一些人为了追求刺激和快感,甚至会尝试其他更加匪夷所思的替代毒品,例如喝胶水、消毒洗手液、汽车玻璃水等等。

吸毒在美国的年轻人中被视为一种“时尚”,而舔蟾蜍正是这种文化的极端表现,尽管单次舔蟾蜍不会让人很快就上瘾,但追求快感的瘾君子往往难以收手,他们会尝试其他致幻毒品,形成恶性循环。

笔者认为

从荒唐的舔蛤蟆行为到濒危的科罗拉多河蟾蜍,这场“狂舔热潮”不仅展现了美国人追求刺激的最新方式,更揭示了美国毒品文化的蔓延、法律管控的失效。

这种荒唐行为的背后,是人类对自然的无知和贪婪。作死不可取,跟风需谨慎,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好奇心害死猫”这句话同样适用。

别为了短暂的刺激,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更别为了“快感”,去伤害无辜的生命,放过自己,也放过这些可怜的蛤蟆吧!

参考资料:

观察者网:2022-11-09《美国紧急提醒:别再舔它了!》

观察者网:2022-11-08《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发提醒:切勿舔索诺拉蟾蜍》

环球网:2022-11-08《多家美国媒体警告“切勿去舔索诺兰蟾蜍”,网友反应不一》

0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