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班路上,看到一堆人围着一个卖龙眼的推车摊在挑龙眼,我走近一看,牌子上写着5元/斤,我也没经受住诱惑,停下电车,拿了一个袋子,挑了四五小串,估摸着大概有3斤的样子,就递过去给老板帮称重,老板放到电子秤上,不到3秒钟,老板口气很坚定地说:“34块8。”然后抓了2个扔进了袋子。“35块啦!”我不可思议地问:“这能有7斤?”老板理直气壮的说:“我都说了我这个是8两秤。”我才反应过来,是因为我戴着耳机听书,没有听到他说的8两秤。我扔下龙眼袋子,头也不回地骑上电动车走了。一路上,我一直在想,凭我三天两头买水果买菜的经验,这个7斤最多也就是3斤半,所谓的8两秤其实是半斤秤。虽然没损失什么,但是想想都觉得窝火。说来说去,也怪我爱贪小便宜,被他以低价诱骗上钩了。好在没有下单。想问一句,现在地摊上的套路都这么深了吗?
想起了网上流传的一句话:每天上一当,当当不一样。
2011年我在深圳,住在民治街道沙吓村,每天下班回去都七点多了,路边上一整排都是摆摊卖水果的,卖水果卖来卖去都是那些,按理说进价也差不多,但是同样是看上去差不多的苹果,有人卖5块一斤,还有人卖4块一斤,为了争抢生意,哪个卖5块的悄悄跟顾客说,卖4块那个摊贩的是6两秤,而他自己的是8两秤,让人哭笑不得。据说,能有8两秤的的确算得上是良心商家了。
黑心商家不知道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向外蔓延开来的。
早在2006年,我 去厦门找工作,8月的一天,一个人去了一趟鼓浪屿,第一次坐船上岛,面对着优美的风景,就想拍几张照,走了一段,看到有一个拍照的摊子,就问了一下多少钱一张,摊主回复是10块钱一张,我说不同的风景帮我拍七八张,就选了几个不同的背景让他帮拍,结果拍完出来,他说一共250,我瞬间傻眼了,原来,他趁我换背景的时候也拍了很多张,一共算下来有25张。我说我不要那么多,他脸色立马变了,向不远处一个人高马大的大汉使了个眼色,那大汉随即走了过来。摊主说这位拍了照不付钱,我连忙解释不是我不付钱,是他拍了很多我没让拍的。那大汉凶神恶煞,紧握拳头跃跃欲试。最后,我说我实在没钱,以180元买了教训。
总结这些年踩过的坑,说到底是一方面是自己爱贪小便宜,另一方面是自己经验不足,对人心的险恶没有应有的判断,还有一个客观方面的因素,政府放松了对小摊小贩卖的管理,但是一些心术不正、投机倒把的人就钻了这个空子,打游击,宰一个算一个。我不支持打压地摊经济,但是希望出台相关政策对制造假卖假、短斤少两、以次充好以及卫生不达标的商贩进行有效的检查和惩戒,还社会风清气正,也让他们认识到:政府和社会包容地摊经济不等于容忍他们欺骗消费者。